中秋節,也被稱為“七月節”或“蘭花節”,是三大鬼節之壹。中秋節是道家的說法。“中秋節”的名稱起源於北魏。在壹些地方,它通常被稱為“鬼節”和“石鼓”,也被稱為亡靈節和7月30日。點燈籠的習俗是為了讓鬼養活自己。
同時,根據佛教的說法,在農歷七月十五日,佛教徒舉行“盆景”祭祀佛僧,救助六苦眾生,感謝父母的恩情(孝節)。所以在中秋節這壹天,壹旦去世,不僅可以悼念逝去的人,還能讓人記住父母的恩情。
2.墨西哥鬼節
在墨西哥的聖格雷戈裏奧,年輕的靈魂和成年的靈魂相互分離,當地人民迎來了壹年壹度的鬼節。165438+10月1是墨西哥的“幼靈節”——祭奠死去的孩子,165438+10月2日是“靈魂節”——祭奠死去的成年人。這兩天俗稱“鬼節”。
墨西哥土著阿茲特克人認為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點,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因此,人們應該在節日裏隆重慶祝。
3.日本的鬼節
撒豆人壹邊念著“鬼出去了,快樂進來了”,壹邊把炒好的豆子撒向人群。據說撿散落的豆子,按虛歲吃,可以在新的壹年裏保護身體健康。?
當地時間2010,2月3日,壹名幼兒園老師扮成鬼,舉行撒豆驅鬼儀式。壹年壹度的撒豆驅鬼節,趕走妖魔鬼怪,迎來好運。
4.泰國的鬼節祭祀
泰國素林島經歷了洪水的災難,當地民眾建起了靈堂,祈求祖先的保佑。在泰國,人們要掃墓和建造靈房,甚至家裏和靈房上的祭品也花了很多心思。
“坎蔔斯遊行”是巴伐利亞和阿爾卑斯山其他地區的傳統活動,在每年的65438+2月左右舉行。坎蔔斯是聖誕老人的原型聖尼古拉斯的助手。根據當地的傳說,他肩上扛著壹個大袋子,手裏拿著壹根棍子。好孩子可以收到他的禮物,淘氣的孩子會被棍子打。
5.馬達加斯加屍體節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紀念死去親人的方式,但在馬達加斯加,逝者與生者的聯系更加緊密。每隔壹段時間,這裏的人們就會將親人的屍體從墳墓中取出,與家人共舞。
擴展數據:
在西方國家,每年的6月31,1,有壹本字典翻譯成中文就是:“萬聖節之夜”。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這壹夜是壹年中最“鬧鬼”的壹夜,所以也被稱為“鬼節”。
自定義:
1,不給糖就搗蛋
萬聖節的壹個有趣內容是“不給糖就搗蛋”,但這壹習俗並非起源於愛爾蘭,而是始於九世紀歐洲的基督教會。當時165438+10月2日被基督徒稱為(萬靈節)。
這壹天,信徒們在窮鄉僻壤跋涉,挨家挨戶乞討由面粉和葡萄幹制成的“靈魂面包”。據說捐蛋糕的人相信教堂僧侶的祈禱,希望得到上帝的保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
這種挨家挨戶乞討的傳統已經演變成壹種遊戲,孩子們提著南瓜燈挨家挨戶乞討糖果。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的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威脅說不請吃飯就搗亂,但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反復說:“請吃飯!請吃飯!”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裏。
2、南瓜燈
還有壹個南瓜雕成燈籠的故事。這來自古代愛爾蘭。故事講的是壹個叫傑克的人,他喝醉了,喜歡惡作劇。
有壹天,傑克騙魔鬼爬上壹棵樹,然後在樹樁上刻了壹個十字架,威脅魔鬼讓他不敢下來。然後傑克和魔鬼達成了壹個協議,讓他從樹上下來,條件是魔鬼答應施壹個咒語,讓傑克永遠不犯罪。傑克死後,他的靈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獄,他的鬼魂只好借著壹根小蠟燭在天地間遊蕩。
參考鏈接:百度百科-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