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項目中的燃氣冷熱電聯產系統是以天然氣為壹次能源,進行熱電冷聯產的熱電聯產系統。它以城市天然氣為燃料,利用小型燃氣輪機、燃氣內燃機等設備,先將天然氣燃燒後得到的高溫煙氣用於發電,冬季再利用余熱供暖;夏季驅動吸收式制冷機制冷;同時利用余熱提供生活熱水。能源利用率可從40%左右大幅提高到80%左右,節約了大量壹次能源。
變風量空調技術。變風量空調系統是通過改變進入空調區域的送風量來滿足負荷變化的空調系統。與定風量系統相比,最大的優點是節能。①降低空調風機能耗,全年空調風機耗電量平均可降低50%以上。利用室外新風作為冷源,降低制冷系統能耗。③動態能量轉移。充分考慮了瞬時負荷和內外區域的熱平衡。
系統的總送風量是每個時間段內所有區域所需風量之和的最大值,而不是所有區域最大所需風量之和。前者通常只占後者的70% ~ 90%,顯著降低了系統的總送風量。目前,變風量空調系統主要有兩種:單風道變風量系統和雙風道變風量系統。變風量末端變風量箱和變風量風口兩種類型。
熱回收利用技術。在建築物、酒店、辦公室等運行期間。會產生大量的熱空氣,特別是上海中心大廈有24個直接對外開放的大空間空中花園,夏天會聚集高溫的熱空氣。因此,熱回收利用技術就是回收這部分熱空氣,利用熱泵熱水機為酒店提供熱水。上海中心大廈是壹個空氣-水熱泵系統,配有帶ECM電機的風機盤管。
地源熱泵技術。這是壹種利用淺層地下地熱資源進行供暖和制冷的環保型空調系統。冬季可將土壤中的熱量“取出”用於室內供暖,夏季可將室內熱量“取出”釋放到土壤中。其特點是環保,無燃燒過程,無汙染排放;不需要使用冷卻塔,沒有熱量排出;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壞地下水資源。地源熱泵運行效率比傳統空調系統提高40%,地源熱泵汙染物排放比空氣源熱泵降低40%以上,比電加熱降低70%以上。
建立建築與城市環境的友好關系,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營造以人為本、健康高效的優質小氣候環境。室內環境達標率為100%。
結合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建築自身特點,最大限度地優化建築節能設計,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合理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提高建築能源利用效率,綜合節能率大於60%。
通過減少再生資源使用、減少排放等設計優化,有效利用建築的雨水、汙水資源,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使非傳統水資源利用率在辦公商場不低於40%,在酒店不低於25%。
本著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當地材料、優化綠色建材的思路,提高3R建材利用率,可回收材料利用率超過10%。
加強工程建設的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浪費,減少施工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綠色施工。
搭建能源環境信息綜合監管平臺,提高智能化運營管理和物業管理水平,最終實現建築節能減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