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淮方言為代表的江淮文化,形成了與北方中原官話區和南方吳語區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飲食文化方面,江淮文化以淮陽文化為代表,甜鹹適中,講究規範,以湯為主。江淮以北的徐州,更講究鹹鮮,江淮以南的蘇州,油濃醬紅,更甜。自古以來,江淮文化博大精深,影響範圍包括安徽和江蘇兩部分,也從江蘇和安徽的幾個中心城市形成了突出的文化中心,自西向東形成了安慶、南京、淮安幾個文化中心城市。
淮河是江淮古文化的發源地。夏商周時期是“徐懷義文化”。受黃河文化的影響,中原文化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對南方的楚文化和吳越文化影響深遠。
春秋戰國時期,江淮地區的徐懷義文化改變了方向,向南方吳越文化和楚文化靠攏。秦漢時期,江淮地區是中國文化發達的地區之壹。淮南王劉安定都壽陽,招人著書,對當地文化影響深遠。這樣,江淮文化超越了同時期的吳越文化。
隋唐時期,由於江淮地區稻作農業經濟的發展,江淮文化也得到發展。但在歷史演變中,總裁的水平也落後於吳越文化,更難與中原文化、黃河流域的關中文化相提並論。
江淮文化介於南北之間。江淮人在趙巖北方人眼裏是蠻夷,在閩粵南方人眼裏是美國佬。而且江淮地區也是人才濟濟,人才可以成就國家。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是江淮地區的人,江淮地區的人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比如韓信,曹操。江淮人也是文藝的,比如作家秦少遊,藝術家梅蘭芳,都是江淮人。
吳越文化的特點吳越文化又稱江浙文化、江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來說,吳越文化就是以太湖流域為中心,涵蓋今天的上海、蘇南、浙江、皖南、贛東北的江浙地域文化。吳越文化具有鮮明的象征形式,即農耕、劃船、農耕、懸棺葬、勇武、文身、淫穢。
吳越文化從古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發展而來,唐代江浙經濟發展超過北方,進壹步擴大了吳越文化的影響。同時,歷史上北方地區的中原文化在少數民族統治過程中逐漸淡化,北方漢族南遷,也使吳越文化保留了當地土著文化的特征,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吳越文化的吳語,特點是柔中帶雅,有“吳儂軟語”的美譽。武農地區的食物特點是甜,也是歷史上壹代科學家文人。例如,古代學者、中國現代院士吳越占了2/5。南宋以後,吳越文化向精致化方向發展,南宋和明朝的吳越人數也超過了中原和北方。近代江浙地區工商業的發展也為吳越文化增添了商業氣息。吳越人外柔內剛,講究禮儀,為人謙和。
從同源可以看出,江淮文化和吳越文化的同源是漢文化,兩者都有對漢中原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只是吳越文化更像南方文化,夾雜著越人和商業文化的味道。江淮文化是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吳越文化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