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清教土)是公元16世紀下半葉從英國聖公會分離出來的宗教派別。16世紀上半葉,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與教皇決裂,進行宗教改革,建立了以英國國王為首的聖公會,但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義和儀式。在20世紀60年代,許多人主張清理英國聖公會內部天主教的殘余影響,因此得名清教徒。他們接受加爾文教的教義,要求廢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減少宗教節日,提倡節儉和隱忍,反對奢侈和放縱。自20世紀70年代起,脫離英國聖公會,建立獨立教會,選舉長老管理宗教事務。清教主義教義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的道德標準,以及通過教會改革推動政治變革的願望。17世紀上半葉,清教資產階級與新貴族和國王之間的沖突加劇,由此引發了英國革命,又稱清教革命。內戰期間,議會廢除了主教制度。1843年,清教徒在威斯敏斯特牧靈會議上分裂為長老會和無黨派。後者主張地方誌願宗教團體獨立,反對淩駕於他們之上的長老會制度。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清教徒受到迫害。1688光榮革命後,議會通過了《寬容法》,允許不信仰國教的新教徒建立自己的教堂。但對清教徒擔任公職仍有壹些限制,政權對清教徒完全開放,直到1828。
18世紀中葉著名的清教傳教士約翰·衛斯理對清教精神有壹個著名的概括:“拼命掙錢,拼命存錢,拼命捐錢”。
拼命掙錢是因為清教徒把創造財富作為天職,並以此作為上帝選民的證據。
拼命攢錢是因為他們克制禁欲,壹直過著聖潔理性的生活,用賺來的財富擴大再生產;
拼命捐錢,因為他們需要照顧精神信仰,社區,國家和其他人類。通過捐錢捐物,他們在對世界的愛中得到了永恒。這三種精神無疑是清教精神的思想精髓。
上一篇:總需求曲線在流動性陷阱中會是垂直的嗎?妳能證明壹點嗎?下一篇:潮州人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