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豐富有趣。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慢跑、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壹系列習俗和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冷食冷餐對人的傷害,我們都參加壹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所以,在這個節日裏,既有悲傷的淚水去掃墓,也有歡笑去玩耍。
二、清明節的由來
在古代,清明節前壹兩天有壹個“寒食節”。唐代詩人王維在《寒食城東》中說:“少年行異日,不必清明。”上思是清明節後的傳統“三月三”,又稱上思節、踏青節。
寒食節、清明節、上巳節這三個節日,在時間上是很接近的,所以王維這首詩的題目是《寒食節》,詩中說“清明節去陽”。三個節日在壹起,相互影響。
傳統意義上的清明節是寒食節和三月三的結合,所以有雙重主題:“祭祀掃黑”和“踏青”,講究人生兩端的風景,即“緬懷先人,不忘生者”。踏青,又稱探春、尋春。從古至今,清明踏青的習俗源遠流長。
第三,清明節習俗
1,郊遊:也叫春遊。古稱探春、荀春。三月晴空,春回大地,大自然處處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時節。我國民間壹直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2、掃墓:清明掃墓,這叫對祖先的“尊重時間”。它的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掃墓發生在秦朝以前,但不壹定是在清明節之際,而是在秦朝以後。直到唐朝才開始流行。
3、柳樹:柳樹生命力很強,俗話說:“有心花不生長,無心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在哪裏就活在哪裏,每年插在哪裏,到處都是樹蔭。受佛教影響,人們認為柳條可以驅鬼。觀音把柳枝浸在水裏幫助眾生就是這個意思。
第四,清明節的意義
在新的時代意義上,清明節除了祭奠祖先,表達緬懷之外,更重要的是遵循祖先的教誨,弘揚傳統文化的美德。
清明節掃墓,端午節悼念愛國先輩,中秋節闔家團圓,爬重陽山,每壹個傳統節日都是壹次愛國愛家、弘揚民族文化的生動教育,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增強。
動詞 (verb的縮寫)清明節的氣候特征
北方幹旱多雨,南方潮濕多雨,南北方像兩個世界。清明期間,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降雨明顯增多。除東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分地區4月平均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華南由於地理位置偏南,靠近海洋,當受到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影響時,就開始出現強降雨。在北方,幹燥、多雨、多風、多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