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生活壹般都比較低調,不會說出去,特別是文革時候,這個帝王後裔大都數都挨整了,現在剩的不多了。而且,他們應該都隱姓埋姓,不為人所知了。
近幾日在網上看到壹則新聞,題為《三國英豪後人今何在劉備後人依然賣草鞋》,仿佛劉備的後人就應該重操祖宗的舊業——織席販履;照這說法,劉備的後人賣完草鞋後是否依然可以做皇帝呢?就像某個暑假,壹老農忽然問我為何而讀書。我猝不及防,思索再三,想以周總理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對,此情此景好像有些不太適合;而且當初讀書確實不是為了什麽明確的目的,只是年紀到了,大家自然就都去上學堂了。很多東西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尋根究底,去做就行了,就像壹些風俗習慣:“不為什麽。”“蠢孩子,讀書是為了替父母爭氣嘛!”只為父母爭氣,這境界似乎有些太窄,推而廣之,我是不是該為我父母的父母……祖宗爭氣?祖宗皇帝,兒孫農民,這氣可該怎麽爭啊?
身為劉備的後人,我愧居人前,亦恥居人後,因為劉備的後人還是挺多的,他的次子劉永的後裔極為發達,在劉姓最大宗的中山劉氏眾多支派中最為興旺,今日東南閩粵及海外劉氏,十之六七都是劉永的後裔。
新版《三國》我也看了幾集,本來是很期待的,但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羅貫中如果泉下有知的話,化為厲鬼也不會放過他們;跟《三國誌》更沒任何關系,黎東方都說,搞歷史研究的向來尊重藝術,為何所謂的藝術家卻常隨意扭曲歷史?可惜我又不能像孔子後代壹樣去告那些狗屁主創人員,人家孔老夫子的家譜世系壹直未曾斷過;也不能像霍元甲的後人壹樣上綱上線,人家霍大俠不過謝世百年時間;而我們老劉家在漢朝時尚有宗正負責登記造冊,之後就難考於史了。據說隨著這部爛電視劇的熱播,大家都比較好奇,三國人物的後人今何在?其中有說周潤發是周瑜嫡系後人,諸葛亮後人香港當女模。至於後者,早有耳聞,我曾對好友笑說:“如今真是人心不古,否則她應該來拜見我。”就像小孔融拜見李膺,她也應該會會她先人的舊主的後人。然而事實證明我確實過於善信(凡未被證明是假的之前,我都當它是真的)了,她很可能並非諸葛武侯的後裔。
而我憑什麽就這麽肯定自己是劉備的後代呢?
我出生在湖南省茶陵縣腰陂鎮東山村。這個村子以陳姓為主,這裏的“主”有2層意思:壹是主人;二是數量多,村裏僅有的壹座宗祠即為陳氏宗祠。其次便是劉、譚二姓,都是外來戶,且據上了年紀的長輩說,東山譚姓的崛起有賴於劉氏。而劉氏在這個與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同名卻不同地的小村落既經歷過輝煌,也經歷過低谷。
大學時在電腦上看過余世維的講座(那時校園比較風行),接受了他口中的“家族榮譽感”的概念。他說在英國那些顯赫姓氏的擁有者,衣服上會有他們家族的標誌——族徽,如果妳對此比較好奇,他會非常樂意向妳講述他們姓氏的歷史。雖然我沒出過國,但我知道這確實是可信的。因為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即是發生在分別以紅玫瑰和白玫瑰為族徽的2大家族之間。壹般我們認為西方人的家庭觀念比東方淡漠,因為歐美人講究獨立,家人之間關系並不特別親密;而傳統的中國父母對子女百般溺愛,子女對父母萬般依賴。然而實際上他們比我們更看重家族、血統,只不過不像中國那麽重男輕女。儒家講“親親”,也就是給人際關系設置等級差異,結果中國人在家族這壹問題上眼界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家子氣;而老外在這壹問題上尤顯大氣,所以他們即使生育不多,家族卻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壹好友對此深表贊同,他拿出羅斯柴爾德以及洛克菲勒家族為證,動輒幾百年的輝煌,確實有夠令“富不過三代”的中國人感到羞愧的;甚至歐洲某些皇室自從建立統治起,壹直未被終結過。在蠻夷之邦卻實現了秦始皇“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的美妙設想;而在中國那叫“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也就漢朝的統治比較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了失而復得;而且縱觀漢朝所有的皇帝,幾無特別暴虐(如桀紂和明朝的多數皇帝),也無特別孬種(指對外政策,如宋朝的大部分皇帝和清末的皇帝)的,好些位漢帝都能躋身歷史壹流行列。
劉累是正史上第壹位劉姓名人。《史記》也交代得很清楚,“陶唐既衰,其後有劉累”,說明劉累乃是帝堯的直系後裔,正宗的黃帝子孫,再後來建立漢朝的劉邦便是劉累的後代。盡管劉氏作為中華第4大姓,其源頭是多源的,但劉累是見於史載的“中華劉氏第壹名人”,由於其與劉邦的特殊關系,劉累被稱之為“最早、最大、最正宗”的劉氏先祖,並得到海內外劉氏華人的認同與尊崇。中華劉氏與龍文化關系密切,劉氏是中國諸多姓氏中產生皇帝最多的姓氏,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劉氏建立了西漢、東漢、蜀漢、前趙、南朝宋等諸多王朝和政權。尤其是以“劉累禦龍”的神秘性為先導,開創大漢基業的劉邦,自詡為“真龍天子”,自此開始了“龍與帝王”的不解之緣。由劉氏建立的漢王朝對中華民族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並產生了漢族、漢語、漢字的專稱。因此,專家在評價劉氏文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貢獻時,用“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響之巨”三句話12個字來概括。
今天,世界上絕大多數劉姓宗族成員,都宣稱出自漢朝皇族,自稱為漢之子孫、漢室之後,甚至有“漢後無二劉”的說法。因此,漢家劉氏的分布基本上也就成為後世天下劉氏的基本布局。
在漢代各藩系中,由漢景帝第9子劉勝開創的中山劉氏是繁衍最快、支系最多、宗族最大、後裔人口最興旺的壹支。早在西漢中期,中山劉氏即以宗室人丁興旺著名;三國時期,中山劉氏又因產生了鼎足天下的蜀漢劉備皇族而名揚天下;晉唐之世,中山劉氏搬遷東南,後裔迅速蕃昌,構成今日世界劉氏主幹之壹的中山劉氏。西晉詩人、愛國將領劉琨便是中山靖王之後;詩豪劉禹錫也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今日我國東南劉氏及海外劉氏,大都屬於這壹宗派。
史載,劉勝的兒子多達壹百二十余人,這是劉氏藩王中子女最多的壹個,在中國歷史上這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屬罕見。劉勝的壹百二十多個兒子,大都傳有後裔。因此,中山王族壹宗,枝繁葉茂,人丁興旺,成為漢代分支最多、族系最龐大的藩系。
幾年前老家劉氏開始修譜尋根,結果證明我們這壹支劉姓是由鄰省江西遷徙而來。家譜我也看過,只上溯至從江西遷出的開基始祖,很明顯他的名字是不見於史載的。我問參與修譜全過程的父親,我家到底屬於劉氏哪壹大分支。我父親不無自豪地告訴我,我們也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的後裔。我家的《三國演義》買了不下10套,常被人借得不知所蹤。且我們三兄弟從識字起就被我爸帶著讀三國,尤其是我特別鐘愛這部古典名著,無事的時候就將它翻出來重溫壹遍。毫不誇張地講,我原原本本從頭到尾看這部書不下10遍。三國時代的人比較喜歡治春秋,如關羽;而我治三國也有數年了,這些年來我先後細讀過《裴註三國誌》、《資治通鑒》、呂思勉《三國史話》、黎東方《細說三國》、陳邇冬《閑話三分》、《名家解讀三國》以及其它白話周邊著作、專題論文不下百種,這些天壹直在研讀《後漢書》和《世說新語》。也許有壹天我也可以像郝隆壹樣挑個好日子,仰躺在太陽底下,過往的人問我幹嗎,我就說我曬三國。所以妳應該能體會到我得知自己是劉備的後代時的心情,並且我做出大膽推測:我家八九不離十也應該是劉永的後代。要證明我所下的結論不假,還得另找證據,二十四史上找不到,只好求助於非官方民間譜:
蜀漢亡國後,劉備次子劉永徙居洛陽,被削去王爵,貶為鄉侯、奉車都尉。唐末僖宗乾符年間,劉永25世孫劉祥為避黃巢之亂,避居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洞(今三明市寧化縣),為劉氏入閩始祖(又稱唐中代始祖,譜稱東派);劉祥十四世孫龍,官授湖廣承宣使,升河南宣撫使,任後返籍居寧化石壁。劉龍生九子:名開壹至開九。劉開七,原籍福建汀州寧化石壁。因任職於粵,所以從福建寧化遷居廣東潮州、嘉應州(今廣東梅州市)等處立業,故被尊為客家劉氏之近代肇基始祖;劉開七的兒子劉廣傳,任江西省贛州府瑞金縣令。卒後葬於江西瑞金縣金雞瀝三角塘背龍形眼睛穴。廣傳有十四子、八十三孫、三百六十四個重孫,後裔子孫更是千枝萬葉,構成世界劉氏的主體之壹。江西後裔主要分布贛州(瑞金)、吉安、撫州等地區。湖南茶陵劉氏自江西永新遷入,永新縣隸屬吉安市,與湖南省茶陵縣交界。
劉姓是江西第壹大姓,有人口270余萬,基本上是正宗漢室,江西劉氏有著輝煌的歷史,有著***同的祖先。早在西漢,江西就是劉姓所建立的長沙國的壹部分,長沙劉氏南派的主要部分,就是聚居在江西。西晉末年由於五胡亂華,北方劉姓向東南大遷移過程中,江西又成為各支劉氏遷徙落籍的理想地區之壹。明清時期,隨著大批劉姓成員參加“江西填湖廣”的移民運動,江西又成為湖廣地區(今湖南和湖北地區)劉姓的主要發源地。江西劉姓中曾產生了廬陵劉氏、笪橋劉氏、新喻墨莊劉氏、永新劉氏、安成劉氏、泰和劉氏、瑞金劉氏、弋陽新陂劉氏、高安劉氏等眾多全國著名的名門望族。在宗族支派上,江西劉姓主要包括三大宗:壹是土著的長沙劉氏南派;二是從北方南下的彭城劉氏;三是來自閩粵的中山系客家劉氏。
如此壹捋,整條線就順了。且在我們三兄弟身上,確有著壹種與生俱來的尊貴之氣,生活在勢利的最底層,自命清高與不凡無疑具有某種諷刺意味,也因此而害我們吃了不少苦頭,現在看來,壹切都是有原因的。前四史讀完,我不由得對我家老祖宗劉邦及劉備進行了壹番比較,發現2人***性還是蠻多的。比如他們的個人能力都不及他們的主要對手,但他們最後都成就了壹番偉業,原因就在於他們身上有著壹種獨特的人格魅力——像磁石壹樣能吸引人。像劉邦有三傑以及曹參、陳平、周勃為之效死力;而劉備有關張2人終日陪侍左右,親如手足。2人都不甚樂讀書,喜聲色犬馬,大度好施,仁而愛人,能得眾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像劉邦對韓信推食解衣;劉備常與寒士同席而坐,同簋(guǐ)而食。2人之所以能榮登九五和他們的平民氣質以及親民路線有莫大的幹系,而當他們還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時候,他們又有著常人所沒有的雄心壯誌;而且2人雖少有大誌,但都不擅長宏觀規劃。劉邦分兵西進,方向並不明確,在張良的建議下才專力攻關,得以先入鹹陽;劉備更是東奔西走了大半生,得聽諸葛亮之隆中對策,這才恍然大悟、如夢初醒。2人都是半吊子——壹杯未滿的水,所以才能虛心聽取謀士的意見並吸收他們的長處;慧眼識英且學習能力強,所以千古名相張良、諸葛亮對他們來說亦師亦友亦臣亦弟。2人倥傯壹生,均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發展作出了不俗的貢獻。
他們2人所***有的特質在我們身上也有或多或少的體現,所以我們兄弟仨是各自群體中天然的領袖,夥伴們簇擁的中心。只不過我們比2位祖宗更喜歡讀書,否則也意識不到他們以及自己所擁有的姓氏的偉大之處。
在我們兄弟當中,以我的性格最為火爆,有棱有角。許多初次見我的人都不禁暗想:“他憑什麽就這麽狂?”如果他們知道我的血統的話,或許就不會這麽驚奇了。雖然現在的我對自己的才學頗為自負,但是我的桀驁不馴並非後天養成的,而是壹種溶於血液、深入骨髓的“基因”。徐悲鴻說:“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並壹直被國人奉之為經典,但在我看來,沒有哪句名言能比這句更似是而非了。骨之於氣,如神之於形,二者相互依存,缺壹不可。作為壹個畫馬名家,徐老應該很明白這個道理:少了馬骨或馬氣,那畫的還是馬嗎?骨氣,骨氣,只有骨或者只有氣,那人還有骨氣嗎?沒有傲骨,自然孕育不出傲氣;反之沒有傲氣,那是因為傲骨還未形成。傲,我覺得和怪壹樣都是褒義詞,天才必怪,大才必傲,恃才傲物嘛,胸中無料的人自然也就沒有底氣去傲。氣,我更願意將它當成氣質、氣節解,它是壹種經得起時間考驗和磨煉的精神狀態;而非轉瞬即逝的鏡中花、水中月。所以內荏色厲的、狗仗人勢的、諂上驕下的、窩裏橫的,都不叫傲氣。
前年年底,我從小看著長大的堂侄問我在外面做什麽。我對他說:“我們劉姓曾是歷史上最傑出的姓氏,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也總少不了我們劉姓,但是劉姓人目前似乎有些沒落。要挽回這種局面,需要所有的劉姓人團結起來。拿妳來說,妳已經有壹個小孩了,他是獨生子,之後代代單傳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妳的子孫後代肯定會和我們家的子孫後代日漸生疏,所以家的概念會越來越小,大而化之,我們要重拾家族觀念,重塑家族榮譽感。”大侄子點頭稱是,自從他長大以後我就不太看他了,誰知他竟常抱著他兒子來看我:“叫爺爺!”我見他翅膀也硬了,只好轉而“威脅”他兒子:“不準叫爺爺!”內心卻也不由得感嘆:在堂孫面前,自己毋庸置疑是老了!“我最近幾年在研究壹些東西,比如說劉德華和我們壹樣都姓劉,他跟我們很可能是同壹個祖宗傳下來的,我就在想也許按輩分論,他還得叫我叔叔,而和妳們同輩。”可惜目前尚無機會瞅德華家族譜。不過如上所述,祖籍廣東江門的天王巨星劉德華十之八九也是中山靖王壹系蜀漢劉氏壹派,劉累(見於史載的劉姓第壹人)-……-劉邦(漢高祖)-劉恒(漢文帝)-劉啟(漢景帝)-劉勝(中山靖王)-……-劉備(蜀漢昭烈帝)-劉永(劉備次子)-……-劉祥(劉氏入閩始祖)-……-劉龍-劉開七(客家劉氏之近代肇基始祖)的子孫後代,和我們壹樣也是中山系客家劉氏的枝葉。而且很明顯,說劉德華是劉備的後人遠比“周潤發是周瑜的後代”這壹說法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