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趙孟頫及元四家的文人畫是怎樣的呢?

趙孟頫及元四家的文人畫是怎樣的呢?

北宋文人畫論對南宋繪畫影響並不大。南宋處在北方大金國的壓力之下,國家面臨危亡,信奉儒家正統思想的漢族知識分子為抵禦異族入侵者而奔走,他們把愛國的激情和對異族入侵者的憤怒宣泄在詩詞和言論中,但唐、宋以來定型的恬淡的繪畫形式卻不適合表達激烈、悲愴的思想。南宋的畫院或許只集中了壹些二流角色,他們充其量只是以較狂放、尖銳的筆法,表達自己的激憤情緒,在富有教養和儒家操守的文人看來顯然不得要領。到了蒙元時期,社會在經歷了急風暴雨式戰亂後漸趨平靜,文人畫家們開始激烈地反對南宋這種狹隘趣味不高的畫風,其中以元初書畫家趙孟頫最具代表。

成吉思汗於13世紀統壹蒙古,此後迅速強盛,1271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元帝國,在不到20年時間裏消滅了偏安的南宋政權,統治整個中國。元代立國之初,為鞏固其統治,從儒家經典中學習治國之道,禮遇儒臣。其繼承者更進壹步“親儒重道”,建立奎章閣,任命書畫鑒藏家柯九思(1290—1343年)為鑒書博士,對內府所藏書畫進行鑒別查定。趙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宋朝皇族後裔。宋亡以後,元世祖忽必烈搜訪“遺逸”,趙孟頫經人舉薦入朝做官,忽必烈死後隱退。趙孟頫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馬師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鳥,皆以筆墨圓潤蒼秀見長,以飛白法畫石,以書法用筆寫竹。明朝董其昌評論其畫作:“有唐人之致去其纖;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獷。”能詩文,風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圓朱文”著稱。傳世書跡較多,傳世畫作有《鵲華秋色圖》、《紅衣羅漢圖》、《幼輿丘壑圖》、《秋郊飲馬圖》、《江村漁樂圖》。著有《松雪齋文集》十卷。

趙孟頫力主變革南宋院體格調,認為“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中國有“托古改制”的傳統,元代未設畫院,像趙孟頫這種直接服務於宮廷、具有繪畫才能的文人,身份頗為特殊。趙孟頫對南宋文化不以為然的態度,能夠博取元代統治者的好感,他提出的“古意論”符合托古改制的思維,即跨過南宋,回歸晉、唐、五代和北宋,通過這種途徑,開創新的畫風。他的主張及其本人富有說服力的創作,導致了元代以降徘徊於畫家們胸中經久不散的復古傾向。

趙孟頫的畫有兩種風格,壹工整重色,多為絹本設色;壹豪放超逸,以水墨為主,前壹類體現他對晉、唐和北宋繪畫的敬意。他早年學晉唐,多青綠設色,如《幼輿丘壑圖》,空勾填色,不加皴點,格調古拙。代表作《秋郊飲馬圖》、《浴馬圖》重溫了盛唐繪畫的遺蘊,構圖嚴謹,設色縝密,情調溫暖、富麗。《鵲華秋色圖》是另壹種風格,用平遠法布局、水墨鋪陳的蕭散簡遠的風景,如董其昌所言,是學習董源的,當代美術史家王伯敏先生(1924—)考察過該圖所繪濟南華不註山與鵲山實景,確定趙是壹位善於表現實地風光的大家。水墨山水《水村圖》寫田園的清凈幽致,表現“遠山近山雲漠漠,前村後村水重重”的景色。趙孟頫恢復了中鋒用筆,擯棄了“近世”南宋畫家浮躁的側鋒皴擦。他的水墨山水似乎是對米芾提倡“平淡天真”的響應,又因曾取李成、郭熙之法,使他克服了米畫的空洞和“率易”。作為對蘇軾、文同敬意的表示,趙孟頫也模仿其筆意畫過多幅枯木竹石,同樣以冷靜的筆墨彌補蘇畫的草率,自覺將書法用於畫法,加之在畫幅上大量題寫詩句,對這種形式進行完善,故有“文人畫起自東坡,至松雪(趙孟頫)敞開大門”壹說。

元代在野的文人畫家,多有避世傾向,創作比較自由,以繪畫表現自身的生活環境、情趣和理想。因此,山洞庭漁隱圖水、枯木、竹石、梅蘭等題材大量出現,而直接反映社會生活的人物畫則減少了。士大夫論畫強調“士氣”、“古意”、“超逸”,反對“作家氣”,即所謂工匠氣。自蘇軾、米芾風行的水墨寫意畫被認為是體現文人的上述趣味的最佳形式,重視以書法用筆入畫和詩、書、畫的結合,能否將書法入畫,被提升到決定繪畫成敗的高度,認為士大夫“工畫者必工書,其畫法即書法所在”。元代的文人畫家追隨北宋末年文同、蘇軾、米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遺貌求神,以簡逸為上。有趣的是,盡管文人畫被視為畫中精品,但文人們仍堅持繪畫只是壹項業余活動。山水名家吳鎮重申:“畫事為士大夫詩翰之余,適壹時之興趣。”趙孟頫與元代中後期崛起的黃公望、王蒙、吳鎮,為“元四大家”,及至晚明,董其昌將元初的趙孟頫列為“元人冠冕”,在“元季四家”中補入倪瓚,這四人繼承五代、北宋的山水畫傳統,在創作方法上,直接或間接地受到趙孟頫的影響,又各具特色。

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冠”。黃公望(1269—1554年)幼有“神童”之稱,稔經史,工書法,通音律,善散曲,學畫的時間卻很晚。他曾充任元朝地方官職,中年蒙受不白之冤,獲釋後決意不再追求仕途,從此隱居,抱著“坐看鳥爭林”的態度,放浪於江湖間,並潛心作畫,據說已過了五十歲。黃公望發展了趙孟頫的水墨畫法,並上追董源、巨然,多用披麻皴,晚年大變其法,運以草籀筆法,皴筆不多,蒼茫簡遠,氣勢雄秀,有“峰巒渾厚,草木華滋”之評。設色多用淡赭,稱“淺絳”,山頭多攀石,以雄渾見勝。水墨山水,蕭散蒼秀、筆墨灑脫、境界高曠,韻致已在趙孟頫作品之上。存世畫作有《富春山居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等。

王蒙(1301—1385年),字叔明,號香光居士,黃鶴山樵。王蒙是趙孟頫的外甥,出身書畫世家,曾壹度任官,後來棄官隱居於臨平(今浙江余杭)的黃鶴山。元朝滅亡後,王蒙出任山東泰安知州廳事,洪武十八年(1385),因胡惟庸案發,受牽連下獄,死於獄中。王蒙博學強記,詩文書畫都有很好的功底,繪畫除受趙孟頫影響外,也曾得黃公望指點,又直窺董源、巨然畫法。他的山水畫以水墨為主,間或設色,善用枯筆,創“牛毛皴”“解索皴”。畫面繁復周密,縱逸多姿,筆墨繁密松秀,結構茂密,山巒多至遠近十層,樹木不下幾十種,筆法蒼渾,有蓊郁秀逸、渾厚華滋之致,以各種手法表現江南林木的蒼郁茂盛和濕潤感,是元代具有創造性的山水畫大師,明清及近代畫家幾乎都學過他的畫。傳世畫跡有《夏日山居圖》、《夏日高隱圖》、《葛稚川移居圖》等。

《夏日山居圖》,紙本,水墨圖。縱118.1厘米,橫36.2厘米。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圖深遠處是崇山峻嶺,中部描繪的是壹座奇絕高峰,遠望突兀高聳,好像刺入青天的壹只無頭巨鉆,十分險惡,富於天趣。畫面近景下部畫古松壹林,沿坡而植。樹下山石旁留下壹片水潭,十分平靜。林上為巖,巖上壹山如髻,山腳入水,重沙疊諸逶迤而進,遠近歷歷在目。丘壑只三層,極稠密、開爽、幽深、秀聳。以沙渚為畫面空隙,收到實中帶虛的藝術效果。整個畫面險山古木與溪流飛瀑相得益彰,有聲有色,自然和諧。整幅圖卷,構圖深遠,結構密而塞,這與元代簡潔之風大相徑庭,充分體現了作者獨到的風格。據畫中自題字判斷應為其晚年作品。

吳鎮(1280—1354年),字仲圭,性愛梅花,自稱梅花道人,也自稱梅花沙彌和梅花和尚,浙江嘉興人。性情孤峭,中年杜門隱居,家貧寒,以賣蔔為生。既稱“道人”又稱“和尚”,亦佛亦道,在當時社會背景下,並非個別現象,吳鎮更以他的繪畫闡釋這種“儒家道釋觀”。技法上,吳鎮畫山水樹石,仍以董源、巨然為歸,間及荊浩、關仝,多用濕筆,筆法雄勁,墨氣渾潤。明代山水畫家惲南田評論:“梅花庵主(吳鎮)與壹峰老人(黃公望)同學董源、巨然,吳尚沈郁,黃貴簡散,兩家神趣不同,而各盡其妙。”他的山水畫多以“漁隱”、“漁父”為主題,實則象征避世幽居、浪跡江湖的隱士生活,反映其孤高隱逸的思想。

倪瓚(約1306—1374年),初名埏,字元鎮,號雲林子、幻霞子、荊蠻民、經鋤隱者等,江蘇無錫人。與吳鎮相反,倪瓚生於豪富家庭,自建園林,築“清閟閣”,幽靜之致,惟聞鳥聲,書畫文玩,藏於閣中。至晚年,他的出世思想加劇,變賣田產,時逢社會動蕩,他索性棄家遁跡,扁舟鬥笠,往來於湖柳間,歷二十年。也就在這個時期,他更專註於畫事,在山水畫上自成壹格。晚年因反對稅官被捕,獲釋不久後死去。倪瓚的畫法,受董源影響最大,參以荊浩、關仝技法,用筆方折,創“折帶皴”,寫山石樹木兼師法李成。所作多取材於太湖壹帶景色,疏林坡岸,淺水遙岑,意境清遠蕭疏。他的布局,往往近景是平坡,上有竹樹,其間有茅屋或幽亭,中景為壹片平靜的水,遠景是彼岸,為起伏無盡的山巒。用筆輕而松,燥筆多,潤筆少,墨色簡淡,卻厚重清溫,無纖細浮薄之感,能以淡墨簡筆,有神地籠罩住整個畫面,識者謂其“天真幽淡,似嫩實蒼。”早中期畫作渾厚之間出以蕭散秀逸,晚年畫作蒼勁之中又出以蘊藉高曠,有壹種蕭瑟荒寒之感。其“簡中寓繁”的風格,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大。傳世作品有《杜陵詩意圖》、《獅子林圖》、《漁莊秋霽圖》和《六君子圖》等。

元四家的水墨山水畫,標誌著成形於北宋的山水畫趣味轉變的完成。董其昌概括說:“黃、倪、吳、王四大家,皆以董(董源)、巨(巨然)起家成名,至今只行海內。”也就是說,元四家在董源啟示下創立的畫風,決定了其後山水畫的價值取向。山水畫的後來者無不對他們崇敬有加,例如以狂傲著稱的清代大畫家石濤,談及黃公望等人,亦掩飾不住內心的仰慕:“大癡(黃公望)、雲林(倪贊)、黃鶴山樵(王蒙),壹度直破古人”。在中國傳統文人語匯中,“破古人”是壹種高度贊揚,意味著大膽和無保留。元四家的影響力不僅因為他們在筆墨技藝上使同行折服,更由於身體力行文人士大夫的理想及其人格魅力。黃公望、倪瓚、吳鎮、王蒙四人的早年環境和經歷並不相同,但殊途同歸,他們彼此賞識並互有交往,皆因其***同的思想傾向。元四家為人講求“清高”,竭力擺脫凡俗事務約束,追求“天理”和公正,以儒學為本,既學道又參禪,贊賞消極避世的人生觀,尋求“超然於物外”,願與“深山野水為友”,對於臥青山、望雲天懷有極大興趣,使自身與山水雲煙融合,天人合壹,即如17世紀歐洲哲學家推測的“自然神學”所達成的,將山水提升至宗教般的境界。

  • 上一篇:財務造假的手段有哪些
  • 下一篇:跳板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