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被錢鐘書稱為“中國最古老的四時田園詩”,它“敘述了農民壹難到頭的辛勤生產和刻苦生活。可是這首詩沒有起示範的作用;後世的田園詩,正像江淹的《雜體》詩所表示,都是從陶潛那裏來的榜樣。”(《宋詩選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壹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籜。
壹之日於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
言私其豵,獻豜[7]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為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采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淩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註釋:
《豳風》是豳地壹帶的詩歌,***七篇。豳,又寫作邠,是周朝的祖先公劉遷居開發的地方,在今天的陜西省旬邑,邠縣壹帶。這壹工區多存周人舊俗,“其民有先王遺風,好稼穡,務本業,故豳詩言農桑衣食之本甚備。”(《漢書·地理誌》)詩風寬大,樂而不節(《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註)
流火:火星在七月黃昏時就已西沈了
觱發:風寒盛。栗烈:凜冽
壹之日,二之日:夏歷十壹月,十二月
三之日,四之日:夏歷正月,二月
於耜:整修農具。舉趾:舉足耕耘
馌:音夜,給人食品
畯:音郡,管農事的管家
倉庚:黃鶯
懿筐:采桑用的深筐
女:女子,女奴。殆:恐
萑葦:長成的荻葦。
斨:音槍,斧,受柄之孔方形
鵙:音局,伯勞鳥。載績:紡麻
孔陽:甚為鮮明
葽:草名,即遠誌。蜩:音條,蟬
隕籜:草木之葉隕落。籜音唾
同:會集。纘:繼續
豵:墐豜:音間,三歲的豬
穹窒:堵好墻洞。墐:音盡,塗
郁:樹名。薁:音玉,李屬
斷壺:摘葫蘆。叔苴:收拾青麻。苴音居
荼:音塗,壹種苦菜。樗:音初,臭椿樹
穋:音路,晚種早熟的谷類
綯:音陶,繩子
淩陰:冰窖
兕觥:音四公,酒具
賞析:
《七月》敘述農人壹年到頭的生產勞動和生活,反映了豐富的生產勞動的內容和濃郁的節氣風俗,應該說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風俗畫。詩以時間順序為主線索,按月描寫,又兼歸類,縱橫開合,壹節壹個內空容,壹幅畫面。從農事耕作開始,到收獲舉酒祭獻結束,送飯的婦子,采桑的女郎,下田的農夫,狩獵的騎士,公室的貴族,人物眾多,各具面貌,其間又以物侯表時序,構成整體風格的統壹,而且避免了敘述的呆板,增強了詩歌的形象,尤為突出了風俗畫的特征。
陶 淵 明 詩 集
歸園田居五首
其 壹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壹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閑。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其 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 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其 四
久去山澤遊,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壹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 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陶淵明是我國詩歌史上第壹個以田園生活為重要創作題材的人,詩人生活在極端黑暗的社會裏卻堅持著高遠的理想和興趣,這使他最後不得不同統治階級上層社會完全決裂,回到田園中來。二十年的田園生活中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在現存的壹百二十首的陶詩中,描寫農村景色和農民生活的作品占了很大的分量。這使他成為我國田園詩的開山祖。
陶淵明的田園詩作,有《歸園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庚成歲九月中於西田獲甲稻》、《飲酒》二十首等。這些詩“描寫了農村的優美景色和農民的樸素生活,歌頌了勞動的意義和自己參加勞動的喜悅”。(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
唐開元,天寶年間,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給詩人提供了優閑生活的物質條件,統治階級提倡佛老,也造成了壹種特殊的政治局面:對那些家仕困難的文人,由隱而仕,往往是壹條“終南捷徑”;對那些有高官厚祿的文人,由仕而隱,既不影響生計,甚至還可以邊仕邊隱,名利雙收。此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發展也促成隱逸思想的流行。因此,繼承陶淵明,壹些詩人較多地以田園生活為題材,寫作了大量的田園詩,由此而形成了田園詩派。
田園詩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維,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人。他們的寫作傾向和陶淵明有所不同,他們“從他那裏得到啟發,都寫了壹些田園詩,但是他們都把陶淵明歌頌勞動的內容抽掉了。只是不真實地描寫了壹些農民樂天知命和安定閑適的生活,作為自然景物的陪襯,來美化他們自己的隱逸情趣。”(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名不詳,襄洲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早年隱居在家鄉鹿門山,40歲 時曾到長安應進士考試,落第而歸,以布衣終身。孟浩然是唐代第壹個大量寫山水田園詩的人,存詩260多首,多為五言律詩。孟浩然的山水詩多是寫他故鄉襄陽的名勝,象《秋登蘭山寄張五》、《夜歸鹿門歌》、《江山思歸》等,將襄陽的山水、煙樹、新月、小舟描繪得平常而親切。他的田園詩數量不多,但生活氣息濃厚,如《過故人莊》、《遊精思觀回珀雲在後》等,農家生活的簡樸,故人情誼的深厚,鄉村氣氛的和諧,都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他的壹些小詩,如《春曉》也寫得含蓄清麗、韻味悠長。孟詩風格以清曠沖淡為主,但沖淡中亦有壯逸之氣。他的詩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向來與王維並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之壹。但詩的題材範圍比較狹窄,缺乏深廣的社會內容。
他是“開盛唐山水田園派風氣之先”的人物(《唐詩論叢》)他們田園詩數量不多,有名的象《過故人莊》、《春曉》、《宿建清江》等,意境恬靜淡遠。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
這是壹首意境恬靜淡遠的田園詩的代表作。詩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友誼融成壹片。“壹個普通的村莊,壹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完全任其自然,筆筆墨墨顯得很輕松,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靈便了。”(《唐詩鑒黨辭典》)。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不少人曾把這首詩的主題解釋為“惜春”,其實它所表現的是超俗的田園世界,抒情主人公是壹位置於榮華富貴之外,立足於超然世界並溶化在大自然之中的傲然長嘯的“高潮之士”(參看[日本]前野直彬,石川忠久編的《中國古詩名篇鑒賞辭典》),這首小詩太膾炙人口子,以致稍有文化的人即能隨口湧出。
從這兩首小詩的分析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詩人將農村的田園生活加以美化了,這已經不是真正的農民的田園生活,其中的雞犬牛羊多是借來點綴詩料,說不上真實深刻地反映農民生活。和他同時代的王維尤其如此。
王維(701-761,壹作698-759)字摩詰,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境)人。後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工詩善書,尤以畫名,開元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 保留下來的詩有400多首。他的山水田園詩主要是寫他隱居終南、輞川的閑適生活和山水風光。
王詩藝術成就很高。無論是雄奇壯闊的景象,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還是細致入微的自然物態,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都能以對大自然敏銳的感受,抓住自然的色彩、聲音和動態,或素描,或刻畫,揮灑自如,意境獨到。古人概括王詩藝術特色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的詩取景頗具畫家的匠心,而且畫面色彩常映襯得濃淡相宜,這在他的《輞川集》中有集中的體現。王詩語言清新凝煉,樸素中見華采。
王維37歲之後,思想漸趨消極,基本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著名的作品有《山後秋暝》、《終南山》、《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輞川集》、《田園示七首》、《過香積寺》、《積雨 川莊》、《春中田園作》、《謂川田家》等詩。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侯柴扉。
雉夠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父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謂川田家》
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詩人面對壹幅幅怡然自樂的田家晚歸圖,油然而生羨慕之情。詩的核心就是壹個“歸”字。這片土地上壹切生命都在思歸:牛羊下山,牧童歸來,野雞深情的呼喚,桑蠶精心營造自己的安樂窩,田夫荷鋤歸來。最後詩人感慨系之地說:“即比羨閑逸,悵然吟式微”。其實,農民並不閑逸,以上“歸”字實際上都是反襯,以人皆有所歸,反襯自己獨無所歸;以人皆歸得及時、親切、愜意,反襯自己歸隱太遲,以及自己混跡官場的孤單、苦悶。
王維和孟浩然的田地園詩從思想內容上講,“這裏然比陶淵明要倒退壹大步”(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但是從美學上看,他們壹面深化了人類對山水田園美的自然美的感受,壹面又提高了田園詩歌的表現技巧。
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全詩以拜訪故人的時間為順序,完整地寫出了從赴約到告別的全過程,層次分明,互相照應,結構完整。另外,在詞語的錘煉上也很講究,頷聯的“合”、“斜”兩個詞,把村落與遠山的關系描繪的如在眼前。末句的“就”表現了對故人的留戀,給人以親切地感受。
王維的《山居秋暝》融詩歌、繪畫和音樂於壹體。這首詩中既有畫家對色彩和線條的獨特把握,又有音樂家對音響和節律的敏感。作者同時發揮了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的才能,使此詩成為壹幅有聲的“詩中畫”。而在錘煉詞語上,“王維尤其突出,常常用含蓄簡省的文字繪出壹幅畫境而絕無雕琢的痕跡。”
田園詩發展到中、晚唐時期,又出現了另壹面貌,“柳宗元、無稹、張籍和聶夷中都在《田家》這壹類題目下揭露了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中國科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並不去描寫農村景色。這壹類詩歌,以晚唐聶夷中的《傷田家》最有代表性。田園詩到了晚唐都變成憫農詩。
聶夷中(837~884),字坦之,唐河東(今山西永濟縣)人。鹹通二年(861)中進士,因為戰亂,加之家貧,無力賄賂權貴,所以,中進士後在長安停留很久,才被任為華陰(今陜西省華陰縣東南)縣尉。
由於他出身貧寒,長期生活在農村,“奮身草澤,備嘗辛楚”,比較接近勞動人民,“知稼穡之艱難”。所以,他的詩作大部分是反映農民遭受殘酷剝削痛苦生活。《傷田家》、《公子行二首》等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傷田家》: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米。
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我願君主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
這是壹首五言古詩。反映了晚唐時期廣大農民在殘酷剝削下所過的悲慘生活,作者並為他們發出急切的呼呈。有人將它與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並論,以為“言簡意足,可達柳文”(《唐詩別裁集》)。
詩開篇就揭露了當時農村壹種典型的“怪事”,二月蠶種始生,五月秧苗始插,哪裏絲賣?哪有米糶?這卻居然是事實!可知這是“賣青”——將尚未產生的農產品預先低價抵押。這用血汗餵養栽培的東西是壹年的衣食,是心頭肉呀,即被剜去了。因此有三、四句“剜肉補瘡”的比喻,這是血淋淋的比喻呀!它讓人觸目驚心,既深刻又典型,遂成千古傳誦的名句。
最後四句是詩人陳情,表達了改良現實的願望。這裏寄希望於君主開明固然有其局限性,但作者用意主要是諷刺和譎諫。詩人巧妙地用反筆揭示了皇帝的昏聵,世道的不公正。“綺羅筵”與“逃亡屋”構成鮮明的對比,反映了兩極分化的尖銳階級對立的社會現實,增強了批判性。它形象地暗示出農家賣青破產的原因,由“逃亡”二字點出其結果必然是“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呼號而轉徒,饑渴而頓 ”,“我死而徒爾”(《捕蛇者說》),充滿了作者對田家的同情。
杜荀鶴的《山中寡婦》也是這方面很出色的詩作。杜荀鶴(846~904),唐代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臺)人。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當黃巢起義軍席卷山東、河南壹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壹入煙蘿十五年”(《亂後出山逢高員外》),過著“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亂後山中作》)的生活。後遊大梁(今河南開封),獻《時世行》10首於朱溫,希望他省徭役,薄賦斂,不合溫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溫部下敬翔,勸說他“稍削古風,即可進身”,因此上頌德詩三十章取悅於溫。溫為他送名禮部,得中大順二年(891)第八名進士(《鑒誡錄》)。得第後次年,因政局動亂,復還舊山,田□在宣州,很重視他,用為從事。天復三年(903),田□起兵叛楊行密,派他到大梁與朱溫聯絡。田□敗死,朱溫表薦他,授翰林學士、主客員外郎,遘重疾,旬日而卒。《山中寡婦》全詩如下:
夫國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發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謠。
宋代是田園詩的頂峰期。
描寫田園生活這壹題材,壹經晉人發現,又經唐人發展,到了宋代已成為詩人普遍描寫的題材了。宋代的很多詩人都普用自己的詩作描寫田園生活,他們或是王孟壹線的,或是柳宗元、聶夷中壹路的。其中堪稱田園詩大家的當首推南宋的範成大,他晚年寫的《四時田園雜興》和《臘月村田樂府》是田園詩的集大成之作。由此而將田園詩的歷史推上了頂峰。
“無論是陶淵明也好、王儲兩人也好,他們都沒有在田園詩上揭發過封建剝削制度。”(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唐人聶夷中等人的詩作,“都不描寫農村的自然景色,在傳統的習慣上,它們都不屬於田園詩的系統”(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範成大“卻把這兩上系統結合在壹起,給田園詩以更豐富更深刻的思想內容,賦予它以新的生命。”(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使脫離現實的田園詩有了泥土和血汗氣息。
範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父範雩,宣和五年進士,南宋紹興十壹年(1141)為秘書省正字,終秘書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的孫女。
範成大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閱經史,善為文章。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紹興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戶參軍,此後就在官場沈浮。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後10年隱居石湖。
範成大是壹個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認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要想富國強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賦斂、蠲其疾苦”(《論邦本疏》)。在壹些奏劄中,他力勸孝宗要節省人力、國力,珍惜時間,整頓軍紀,訓練士卒,慎用刑罰,打擊貪吏,以強兵復國為大誌。在為地方官時,或盡力鏟除弊端、整頓軍備,或救災賑濟、興修水利,為減輕農民負擔、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與此相應,他的憂國恤民的壹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範成大涉世甚早,對農村生活的艱辛有較深的了解,20多歲就寫下了壹些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詩,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壹詩裏,他便表現了“遙憐老農苦”的情感;在《樂神曲》中,寫的是農民為豐年有糧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僥幸;《繰絲行》寫姑嫂煮繭、繰絲、賣絲的繁忙勞動;《催租行》則描述了農民輸租完畢後,吏胥上門勒索的情景。在徽州為官時,他又寫下了著名的《後催租行》,詩作對南宋賦斂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難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繪。後來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鄉,他又寫下了大量的農村題材的詩,如《刈麥》、《插秧》、《曬繭》、《采菱戶》、《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圍田嘆》等。其中如《黃羆嶺》寫巢居山農的非人處境,發出“安得拔汝出”的呼聲;《勞畬耕》由“峽農”刀耕火種,勉強果腹,寫到“吳農”因官租私債相逼而“逃屋無炊煙”;同情人民苦難的思想,自始至終貫串在範成大的詩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時,他還在《冬舂行》、《秋雷嘆》、《詠河市歌者》等作品裏,對下層貧民的悲慘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聞墻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中,詩人宣稱:“汝不能詩替汝吟!”真實地說出他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創作意圖。
範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每組各十二首,布局均勻。象壹軸農村風俗畫的長卷,每組絕句是壹個片斷,而每首詩都是長卷畫中的壹個組成部分。這壹組詩的主要內容是:“描繪了農村優美的景色,歌頌了勞動和農民的質樸,揭發了封建的剝削制度。藝術上“深得劉禹錫竹枝詞之神韻,清新輕巧,饒有民歌風味。”(《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我們先來看壹首描繪農村景色的詩: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這首詩描寫了農村晚春恬靜的景色,表現了作者對農村生活的熱愛。
詩的前兩句,寫日常農村靜景。蝴蝶雙雙在菜花田裏飛來飛去;白晝慢慢顯得長了,田戶人家沒有客人來臨,村子裏十分恬靜。這是從正面描寫日常農村景物,首句也說明是晚春,詩的後兩句寫茶商來到時的動景。茶商來是為了采購茶葉,但卻連雞犬都為之震動,這反襯出平時極少有外人到來,來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註意。這是動景,卻是進壹步說明農村的恬靜。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以動來反襯靜。首句寫動景,但它卻加深了“日長無客到田家”的靜。三、四句寫動景,卻反襯了整首詩所描寫的靜。其次,“蝴蝶雙雙入菜花”是抓住了農村靜景的細節特點來描寫的。
再來看壹首反映農民勞動生活的詩:
晝出耕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首詩描寫農村夏日的景象,表現農村男女老少的勞動生活,贊美了農民的勤勞。
首句寫成人的勞動生活,白天出門從事耕田之類的田間勞動,晚上到家還有績麻紡線的室內勞動。次句寫兒女的家內任務,燒飯、掃除之類的事。三四句寫童孫的遊戲。“學種瓜”雖是遊戲,它的內容卻是模仿勞動。在這樣的環境中,連兒童都對勞動充滿了熱愛。這首詩從不同的方面描寫了農民的勤勞。
這首詩描寫層次井然,先寫成人,次寫十五六歲的兒女,再次寫幾歲童孫。這些人,實際上概括了農民人家所有的人。同時也概括了農民整個的壹生情況。細節描寫運用得很巧妙,“也傍桑陰學種瓜”這壹細節使整首詩顯得十分風趣。
再次,我們來看壹首揭發封建剝削制度的詩:
采菱辛苦廢梨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種田聊種水,近來水面也收租。
這首詩寫秋日農民采菱景象,揭露了封建統治者對農民的殘酷剝削。
前兩句寫采菱辛苦。首句概括交待“辛苦”,二句則是對“辛苦”的具體描繪。“鬼質枯”寫全人,“血指流丹”則是寫局部,是壹個特寫鏡頭。後兩句寫農民所受剝削之殘酷。“無力”說明農民采菱是由於貧困不得已而為之。“近來”句說明農民即使貧困如此,仍免不了要繳租,所受剝削可想而知。這很容易使人聯想到《山中寡婦》的尾聯。
這首詩在藝術上有兩點是很值得註意的:壹是概括交待與具體描繪相結合,這樣做使讀者認識形象而深刻。二是進層寫法,首二句為第壹層,三句是第二層,四句是第三層。層層深入,從而將剝削之殘酷寫得十分深刻。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已經可以看到範成大的田園詩是廣泛的吸取前人田園詩優點的集大成之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創造性,其成就之高可以說是超過了在他之前的任何壹位田園詩人。正因為如此,他的這壹組詩“壹向被稱作我國田園詩的典範”。(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至此,田園詩已經成熟,成為田園詩發展史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