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起源於我國的農作物

起源於我國的農作物

中國為世界栽培植物重要起源地之壹。起源於中國的農作物有粟、稷(黍子)、水稻、蕎麥;豆類有大豆、毛黃豆;蔬菜有白菜、蘿蔔;果樹有桃、杏、李、梨、柑桔、荔枝等。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之壹,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農作物的起源中心之壹,現今許多的農作物都是我國勞動人民最早從野生植物中經過不斷的栽培而成的。根據現在考古的發現,我國早在新石器的早期,就已經開始種植了粟、稻。

粟:現在我們稱之為谷子,脫殼後叫小米。是由壹種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成。粟耐旱能力強,自生能力也很強,是黃河流域黃土地區的重要農作物之壹。在陜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寶雞北首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都發現了炭化了的粟粒和粟殼。說明距今五、六千年前粟已經在我國北方得到了廣泛的種植。

稻:壹般稱作水稻,是從野生的稻經過人工栽培而成。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由稻谷、稻殼、稻桿、稻葉的混合堆積,平均厚度約四、五十厘米。這是世界上迄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

在江淮、江漢地區,太湖和雲南滇池周圍,廣東劍門、海門等地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中,都發現了秈稻、粳稻粒。說明那個時期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的原始居民,已經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說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地區之壹。

麻:其籽可食,是我國古代"五谷"之壹。但是,麻在我國主要是用其纖維來紡線織布。在陜西西安半坡遺址中出土的陶器上保留有麻布的痕跡,說明我國種植麻的歷史也很悠久。到了商、周時期,我國的農作物的品種開始明顯增加,糧食作物主要有:粟、稻、稷(俗稱糜子)、麥、菽(大豆)等,基本上具備了後世的主要糧食作物。

高粱:其生長不擇地,耐幹旱,它的稭桿很高,可以做燃柴,也可以作為農村的建築材料和制造工具的原料,高粱米還可以釀酒。因此也很早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在山西萬全荊村、河南鄭州大河莊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中曾發現高粱的痕跡。在河北石家莊市莊村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兩堆高粱(已經炭化)。

擴展資料:

先秦重要糧食作物有粟、黍、稻、大小麥、大豆,還有大麻和菇(米)等。大抵北方以種粟黍為主,南方以種稻為主。戰國時期,適應休閑制向連作制的過渡,大豆壹度和粟並列為主要糧食。漢以後大豆向副食方向發展,大麻和菇逐步退出糧食行列。

末期,小麥先在西北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種植,以後傳入中原,隨著連作倒茬和農田灌溉與保墑耕作技術的發展,種植面積持續增長。但粟在長時期內仍是最主要的糧食。東漢時期的《四民月令》還提到豌豆和胡豆。三國時的《廣雅》首次提到秈稻,這壹時期水稻的主要種植類秈,粳。

唐、宋經濟重心移至江南,水稻生產迅速發展。至宋代水稻躍居糧作之首,麥作也進壹步發展,稻、麥取代了粟、稻的傳統地位而延續至今。原先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種植的高粱,宋、元時期傳到黃河流域,成為重要糧食作物之壹。明、清時代,原產美洲大陸的玉米、甘薯、馬鈴薯傳入中國,並迅速傳播開來。

中國古代衣被原料是大麻、苧麻、葛藤纖維、蠶絲和皮毛。棉花至遲在漢代已有種植,但長期局限於西北、西南和南方少數民族區,唐、宋以後從華南傳到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元、明兩代迅速推廣,終於取得了主要衣被原料的地位。

在其他經濟作物與經濟林木中,首推茶、漆和甘蔗,明代從美洲大陸傳入的花生、煙草也迅速成為重要經濟作物。此外,中國古代還栽培種類繁多的蔬菜和果樹。

百度百科-中國傳統農業

  • 上一篇:請問美國文學史上的超驗主義和他們的清教傳統有何淵源?
  • 下一篇:適合婚宴吃的菜品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