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越南山水相連,孔子思想在國外的傳播,在越南算是最早最深的了。
公元前214年,漢人趙佗由秦始皇任命為龍川縣令,統轄珠江的東、北江上遊,屬南海郡。公元前206年秦二世向劉邦投降,趙佗的部屬認為秦已亡,擁立趙佗為南趙王,此時趙佗已轄地三江(漓江、珠江、紅河),趙以儒家思想、禮儀制度教化臣民。公元前196年漢帝劉邦派陸賈為專使,攜漢皇禦賜鐫刻《南越王之璽》的金印綠綬出使南越,經過疏通,趙佗自動歸漢,在番禺越王山向北行三跪九叩之禮,從陸賈手中接過金印,這就是越南史書上所記的北屬時期,越南北部就是西漢版圖中的交趾郡,從此,孔子思想傳人越南。到北宋,儒家文化發達,大量的儒家典籍傳人越南。至南宋期間,金國及蒙古入侵,國勢日淒,越南乘機獨立,但卻大量引入儒家思想及漢文化,以漢字載史行文。至南宋亡,蒙古人主中國,儒學受到很大破壞,曲阜孔府、孔廟、孔林淪為蒙古騎兵的馬廄牧場,受迫害的知識分子紛紛帶著孔孟典籍及書畫南渡,給越南帶來更深厚的儒家文化。至明朝,孔子思想在越南有更大的發展,官方興辦儒家教育,廣修文廟,科舉取士,在越南中舉的學子還要求到中國趕考,傳為佳話,儒學大師輩出,以阮秉謙、潘孚生、吳士連、黎貴淳最著名,他們以漢學家的豐采著述甚豐。中國明末清初時期也正是越南阮氏王朝初創時期,他們都分別利用孔子思想,采取聯合、寬容、懷柔的政策對新領地進行開拓,清攝政王多爾袞就是有才學的漢學家。由於兩國上層人物對孔儒文化的認同,當時兩國又無利益上的沖突,關系比較和諧,越南阮氏王朝的國相親自到北京致敬受封,願為中國藩屬,年年進貢。越南河內文廟和中國曲阜孔廟結緣,進行文化交流。清康熙皇帝親自為河內文廟題贈《萬世師表》匾額。越南各縣郡皆建文廟,學宮、祭祀、配享如中國。1905年中國廢除了科舉制度,越南直至1918年才停止科舉,可見孔夫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對越南影響至深。越南民族民主革命初期便帶有濃厚的儒學色彩,越南革命領袖胡誌明也是知識豐富的漢學家。
孔子思想在日本的影響
孔子思想在日本影響很大,‘傳播得源久而流長。特別是對日本人的道德觀、教育觀影響更大、更深刻些。孔子思想傳入日本逐漸與日本固有的神道融合在壹起,而形成了日本的儒教。所謂日本儒教就是以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神道思想解釋孔孟的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