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四個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文化的內涵如何界定?至如今,古今中外的學者們尚不能得出定論,除了**視野的原因外,還有語言學角度的客觀歧義。廣義上講,文化是人類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總和。開個玩笑,壹個男人站街角,呸壹口唾沫飛出去,就是壹個文化現象了。如果是兩個女人,壹個哼壹聲兒,壹個呸壹聲兒,這文化就復雜多了。文化的廣義性,導致研究文化的人,常常有狗啃刺猬難下嘴的尷尬。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洛威爾說:我被托付壹件困難的工作,就是談文化。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別的東西比文化更難捉磨。我們不能分析它,因為的成分無窮無盡,我們不能敘述它,因為它沒有固定形狀。我們想用文字範圍它的意義,這正象要把空氣抓在手裏似的。當我們去尋找文化時,除了不在我們手裏之外,它無所不在。忽忽,講到這裏,同學們就會發現,這家夥抄襲我們的道家始祖,試看老子原話: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壹。其上不皎(原字打不出來,用皎代用,意思壹樣),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物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用不著翻譯,大家就能看出來,洛威爾抄襲老子,僅把名稱換了壹下,老子談的是道,這丫改成文化了。這裏開個玩笑啊。
狹義上講,文化僅指人們的精神生活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根據視角的不同,對文化結構進壹步分類
首先,從時間角度上講,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
其次,從空間角度講,有東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陸文化。
其三,從社會層面上講,有貴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間文化,主流文化,邊緣文化(姜義華先生分之為規範性文化,非規範性文化,半規範性文化。這種分法比較新穎,所以著重介紹壹下。所謂的規範性文化,姜先生認為是以儒家經典為經,以歷代官修史誌為緯,在長期流遷演化中廣泛吸收了道,法,陰陽,縱橫,玄,佛諸家學說而形成的經史文化,是中國小農社會的具有最高權威的規範性文化。與此相應的,則是普遍存在於壹般民眾中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人與人的種種關系,風俗,習慣,信仰,追求,日常心理,潛在意識及形形色色的成文或不成文制度中的非規範性文化。除去這兩種文化之外,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半規範性文化,指雅俗程度不壹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對經史文化呈半遊離狀態的各種文化教育,宗教娛樂活動,比如《水滸傳》《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遊記》等俗文化代表作。當然了,我覺得姜先生的分法似乎只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才有效)。
其四,從社會功用上,分為禮儀文化,制度文化,服飾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
其五,從文化的內在邏輯層次上,又可分為物態文化,心態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四個層次。
其六,從經濟形態方面, 又有牧獵文化,漁鹽文化,農業文化,工業文化,商業文化之分。還有人在其中搞著色,黃色文化,藍色文化什麽的。
除此之外,還有分得更俏皮的,比如張遠山先生在他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隨筆中,把文化分為頭腦文化,胸膛文化,腹部文化與下半身文化。下半身又被他分為兩段,為胯部文化與胯部以下文化。他說,以唐中葉(安史之亂)為界,此前是中國文化上半身,此後是中國文化下半身。細分的話,從堯到周,即公元前3千年到公元前552年孔誕生,約2500年,是中國文化史前時期,尚沒有頭腦。孔子誕生前後,春秋戰國,中國進入了頭腦文化時代。秦始皇在壹統,集權加專制,胸脯拍得啪啪響,中國進入了胸膛時代。漢朝拍得更響了,拍得匈奴大兵都哆嗦。霍去病墓關的石豬石馬,壹看就知道是最沒頭腦的人刻的。最有頭腦的司馬遷,卻被最沒頭腦的武帝閹了下半身。也是這個沒頭腦的漢武帝,宣布獨尊儒術,導致中國兩千年的知識分子大都成了無腦人。總之,張先生這麽分,分得很俏皮,之所以給大家羅嗦這麽多,無非是想給大家壹點啟示,同學們如果有興趣,不妨獨創個分法來。
近來,研究文化的人越來越多,發現的問題也越來越多。說到這裏,給大家介紹壹本書,哈佛大學教授哈佛國際和地區問題研究所所長亨廷頓和他手下的高級研究員哈裏森合編的壹本書-《文化的重要作用-價值觀如何影響人類進步》。他們的研究,在文化方面提出了諸多有深刻意義的課題。比如亨廷頓對比了壹下加納和韓國的經濟統計數據,發現20世紀60年代兩國的經濟水平驚人的相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等,初級產品制造業和服務業所占的比例彼此相近,絕大部分是出口初級產品。韓國當時僅生產為數不多的若幹工業制成品,他們接受的經濟援助水平也差不多相等。30年後,韓國成了壹個工業巨人,經濟名列世界第14位,大量出口汽車,電子設備及其它高級制成品,人均收入接近希臘的水平,此外,它在鞏固民主體制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加納卻沒有發生這樣的變化,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相當於韓國的十四分之壹。如何解釋?亨廷頓判斷,文化在起重要作用!
那麽這對我們有壹個啟示,中國近代的落後,是否是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制約?現在的不發達,是文化的原因?體制的原因?地理的原因?仰或是多種因素的綜合?而文化與體制,與地理又是什麽關系?這都是當前社會學界非常感興趣的議題,希望咱們的學生也能參與進來,申辦奧運,重在摻乎嘛。勞倫斯認為,不發達是壹種心態,重申殖民者的罪惡,已超過追訴時效了,也就是,現在的不發達,需要尋找新的理由,或者說借口了。這些學者還搞出了壹個腐敗曲線,認為腐敗與文化也有關系,認為腐敗的程度往往是沿著文化的界線而變更,最腐敗的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及若幹拉美國家和非洲社會,在北歐和前英國殖民地的壹些新教社會,腐敗程度最底。儒學社會大都處於中間。嚇我壹跳,中國好歹沒被他們點名,否則我給妳們介紹這書,就有點說不清了,呵呵。如果中國也算儒學社會的話,那麽我們的腐敗尚在中間,新加坡比咱們還儒學,卻和丹麥,瑞典,芬蘭,新西蘭並列為世界上腐敗最輕的國家。他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腐敗有文化因素,也有政體原因。長遠看,文化為體制之母,短期看,體制的變更,可能對文化產生影響。這對我們當前的中國,啟示不小:長期落後,當然是文化的原因,是文化造就了中央集權。而以改變中國的困境,則不是改造文化,甚至也不是魯迅先生的改造國民性,而是推行政治民主改革。欲救中國,必救文化;欲救文化,則必改體制;欲改體制,則文化先行革命。問題是,歷史上,中國文化革命了四場,效果都不太理想。第壹場,始皇的焚書坑儒。第二場,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第三場,五四運動。前期是倡科學民主,後期,壹聲炮響,來了個馬克思主義,救亡壓倒啟蒙,文化再次被政治利用。中國有講政治的傳統,文化歷來是政治的婢女,儒學在中國的命運就是最好的例證。第四場革命,則是毛澤東驚天地泣鬼神的文化大革命,其大手筆,跟第壹場革命驚人的相似,幾億人,***用壹個腦袋,壹張嘴巴,壹個主義。主席說,知識分子是附著在資產階級身上的毛,革命要把他們改造為附著無產階級身上的毛,結果,資交階級無產階級身上都沒了毛,都光了。總之,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妳會捎帶著發現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命運,哭也不是,笑更不是。不過,研究多了,妳可能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說到這裏,簡單談壹下傳統文化的兩個概念。其壹,什麽叫傳統文化?它是指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保留在每壹個民族中間具有穩定形態的文化。其二,什麽叫中國傳統文化?它是指以華夏民族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融合、形成、發展起來,具有穩定形態的中國文化,包括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禮儀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教育科技等諸多層面的豐富內容。這麽壹大堆內容,看著就象刺猬,我們從哪裏下嘴?
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壹直給在學生們交待,隨便幹什麽,壹要看天賦,二要看興趣。可憐見的我沒天賦,只好圍著興趣轉了。我喜歡哪壹部分,就給大家講哪壹部分。儒家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不喜歡的,就不給大家講了,比如吃飽了撐的,才搞的書法藝術,比如文字獄當頭,明清學者搞的那個考據學。打死我我也不給妳們講。至於其它課題,如果大家實在喜歡,倒可以給我提出來。教材沒意思,我準備完全拋開,擬講的議題有:中國文化中國人。中國文化中國男人。中國文化中國女人。中國貪官文化。中國清官文化。中國農業文化。中國婚姻文化。中國葬禮文化。中國傳統道德。中國改革家。中國外交。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在歷史上所遭受的打擊。
說到這裏,大家肯定在下頭嘀咕了,那考試咋辦?別提考試,壹提我比妳們還頭疼。看著白花花的紙被弄在試卷,每壹學期成噸成噸的那麽浪費紙張,我心疼啊,都是原木變過來的。小日本森林覆蓋率65%,我們才16%,我們中國每年出口及內需壹次性筷子450億雙,小日本用過後再回收,制成木漿再賣給咱中國。總之啊,我不能看白花花的考試卷,壹看就暈。我最欣賞的是莫斯科大學新聞系的談話考試,老師抽幾個同事,跟自己的學生聊聊天,這考試就完了。按我的意思,文科的東西,重在精神,凡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可能恰恰是最沒用的東西。而有價值的東西,根本不需要死記。比如某某某哪壹天死了,哪壹天活了,記這些有什麽用?真用的時候,查壹下不就得了?如果由著我的性子來,我會出開試卷後,貼在自己背上,在校園裏溜達三天。問題是,我這麽壹幹,我就完了,要丟飯碗,妳們也完了,再也遇不上這麽開明的老師了。試卷考試是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之壹。我們反傳統,結果,糟粕繼承下來了,精華則丟了。舉個例子,諸葛孔明的《隆中對》,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談話考試;他的《出師表》又是歷史上最完美的開卷考試。試卷考試不可免,怎麽辦?好辦,業余時間妳們自己看看教材,背那麽壹背,我倒不心疼妳們,反正妳們腦子聰明,背書對妳們是小事壹樁,說來說去,我還是心疼那紙啊。
之所以開這麽壹門科,是想讓大家多了解文化,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學得深,才能看得真。比如中英鴉片戰爭,它更多的是壹場文化戰爭,以後咱們作壹個專題再細講。再比如現在,我們壹般的學生老是納悶兒:西方吃飽了撐的?為什麽天天給咱上 *** 的文化課?而且冒著被咱的左派小子罵得狗血噴頭的遭遇還是堅持講?其實是壹些人不了解基督教文化。中國文化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各人自掃門前雪,鄰居在家打老婆,咱假裝沒聽見。基督教文化也是推己及人,卻是反著來:己所欲,施於人。誰在家偷偷打孩子,我告妳。不信的話,請看電影《刮痧》,中西文化沖突盡在其中矣。同理,山姆大叔覺得 *** 是個好東西,就壹廂情願不看咱臉色的使勁的往咱手裏塞。雙方誰也不理解誰,對方覺得自己是學雷鋒做好事,咱覺得人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幹涉內政也!如果聽不明白,再舉壹個例子,當年的教案,好多也是文化誤會鬧出來的,基督教徒來中國傳教,要辦孤兒院,咱國人想,呸,鬼子沒安好心。肯定是想吃我孩子的心肝,否則為什麽紅頭發綠眼睛,特別是那鮮紅的大嘴,壹看就是生吃孩子的鬼。洋人壹看沒有孤兒願來,就張榜公布,送個孩子賞幾文錢,呸,中國的人販子就應運而生了,把那有娘的孩子拐了來,送到教堂,就為了賺那幾文錢。忽忽,文化無所不在,文化可能是所有沖突的根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講中國傳統文化,對比西方文化精神,希望每壹個同學,看五千年歷史,觀八萬裏環球,獨仗劍,走天涯,三只眼,看天下,天地之間,人為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