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家用電表的工作原理

家用電表的工作原理

基本常識

(1)“機械電度表基本原理”

傳統電度表指感應式的機械電度表(簡稱感應表或機械表),它利用的是電磁感應原理,主要由電壓線圈、電流線圈、鋁盤、永久磁鐵、計度器等器件構成。其工作原理為:根據電磁感應原理,電表通電時,在電流線圈和電壓線圈產生電磁場,在鋁盤上形成轉動力矩,通過傳動齒輪帶動計度器計數,電流電壓越大,轉矩越大,計數越快,用電越多。鋁盤的轉動力矩與負載的有功功率成正比。電表常數,指計量每單位電能值(度或千瓦·小時)時對應鋁盤轉過的圈數,單位是轉 /千瓦·小時。

(2)“電子電度表基本原理”

電子式電度表是利用電子電路/芯片來測量電能;用分壓電阻或電壓互感器將電壓信號變成可用於電子測量的小信號,用分流器或電流互感器將電流信號變成可用於電子測量的小信號,利用專用的電能測量芯片將變換好的電壓、電流信號進行模擬或數字乘法,並對電能進行累計,然後輸出頻率與電能成正比的脈沖信號;脈沖信號驅動步進馬達帶動機械計度器顯示,或送微計算機處理後進行數碼顯示。

(3)“預付費電表原理和常識”

在電子式電度表還未推廣時,大部分預付費電表為機電混合預付費電表,是在機械電度表中增加電子處理單元來構成。在電子電度表技術成熟後,機電混合預付費表基本已經淘汰。

常見預付費電表都是在電子式電度表基礎上增加了微計算機處理單元和存儲單元以及控制斷電裝置等構成的。必須先在電表中預存壹定電量或金額才能合閘供電,用電時電表壹邊計量壹邊從剩余值中扣減已用的電量或金額,如果扣完則斷電,為了保證正常用電必須在斷電前再次預存並累加到電表的剩余值中。

預存電量或金額必須通過管理部門的售電系統向用戶收取預購電費後,才能預存給用戶。預存信息通過壹定方式送入電表中才能使用。常見的預存方法有兩種,壹種為代碼式,壹種為寫卡式。

代碼式原理為,管理系統將用戶信息和購電信息結合起來生成壹組加密代碼,並交給用戶自己輸入到電表中,電表經過正確解密後得到預存電量或金額並保存。

寫卡式是將預購電量或金額寫入專用電子卡(存儲器)中,交給用戶持電子卡到對應電表上進行通訊,預購值自動送入電表中。

電子卡或稱IC卡,也稱購電卡,都是由專用的IC芯片經過特殊封裝後而成,常見購電卡按通訊方式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接觸式的有:卡片卡、鑰匙卡,非接觸式的有:射頻卡、遙控卡。

電表原理框圖:

(4)“市場上常見預付費電表及其比較”

目前市面上基本上都是電子式預付費電度表,原理大致相同,功能也相似,但是由於廠家間的技術實力和經營模式不同,推出的產品在性能和價格方面有所不同。

現將市場常見預付費電表優缺點作簡單闡述:(以下為個人討論,不存在對其他廠家或產品的褒貶,只供有興趣人士參考)

代碼式預付費電表,預付式費以代碼形提供給用戶,因此在其電表上不需要和外部接口,密封性好,防止人為攻擊,但是用戶操作比較麻煩;因為考慮到數據安全,代碼必須足夠長,因此用戶在電表上輸入代碼時極容易出錯,而且在裝表環境光線不足、裝表位置較高、或者是年老體弱者操作時,更加不便。

接觸型卡式預付費電表,操作上簡單,用戶購電後,只需將電卡插入電表上即可自動完成預存電累加,但是電表上有外部通訊接口,易受到潮濕和有害氣體的侵蝕,使接觸金屬部分氧化,導致通訊失敗甚至數據錯誤,同時接口還易受到人為幹擾和攻擊,為解決此問題,有的廠家裝有接口防攻擊電路,但是增加了成本和售價。

非接觸卡式預付費電表,其通訊接口不需外露,解決上述電表的問題;射頻卡通過電磁感應和電表通訊,在感應區10公分距離內即可,因此裝表太高,操作也不方便;遙控卡和電表利用紅外線進行通訊,通訊距離可達數米,遙控卡操作非常簡單,對著電表按壹下“購電”按鈕,所有數據交換工作自動完成,不用象前述電表壹樣需登高操作,因此老少皆宜,方便可靠。不失為最理想預付費電表。

(5)“結合遙控預付費構成多用途的綜合收費管理系統”

在實際使用中,結合管理部門的要求,基於遙控預付費電表的約束機制以及“壹卡抄”預留的抄表功能,可以構成多用途的綜合收費管理系統,通過控制用電來催收和代收各種管理費用。

  • 上一篇:家教家風重要性及意義
  • 下一篇:長尾理論的媒體影響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