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到企業第壹件事要審查什麽?或者說業務背景是什麽?
就是指業務自身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其中包括:這筆業務的來源、關系背景等等,本人認為,來到企業,首先是確認實際控制人是誰。多年來我們的銀行吃過相類似的虧,來到企業,聊聊天,轉壹圈,企業規模像模像樣,就覺得這個企業還可以,其實我們所看到的是企業昨天才準備好的現場,結果呢,我們鬧了半天,參觀的只是壹家空殼公司。
如何判斷 “他”是不是實際控制人,本人歸結出幾點企業***性供同僚參考:
1、老板對企業的熟悉程度,包括辦公擺設、企業經營狀況、所處行業知識等;
2、老板對自己辦公室的熟悉程度,如:辦公室茶具的使用、辦公臺(電腦)熟悉程度等;
3、辦公室裏是否有老板生活用具;
4、在我們交談過程中是否有人員經常進來要老板簽字或者咨詢問題。
二、對企業有壹個大概認識。
從來到企業開始,進入企業辦公區,可以壹路觀察企業生產、生活區域結構,經營場所,設備狀況,員工精神狀態等,從中我們可以估算出企業經營狀態,例如:我們碰到過企業員工為了業務上的事情在大廳裏爭吵,這裏說明什麽,可以說是內部協調出現問題,也可以說明企業具備壹定的活力;又如:珠三角地區的企業家有養魚、燒香、種植盆景等習慣,如果魚缸沒有打氣、花草長時間沒有人打理,這種企業我們就要小心,不是忙得沒有時間打理,也許是企業的管理水平或者企業歸屬感改變了。
三、與老板正式面對面交談。
不同人有不同的談話效果,好的金融從業人員在交談中不但能將企業真實情況了解徹底,還可以讓企業老板對他充滿信心,為將來達到業務收益最大化打下堅實基礎,相反,不會掌控交談節奏的人,即使妳提出再好的方案,對方還是不放心,更不要說提供什麽企業信息。
我們會發現往往行長來或者是分行審批人員來與客戶交談,能實現貸款條件的可能性具有很明顯的差別,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大家氣場不同,其結果是壞的企業隨便應付妳,好的企業不會給妳很好的條件,即使將來業務辦成銀行也不會有很大的綜合收益,而且永遠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我們很難有議價能力,這種企業做大做強後流失率會很高。
這個階段本人推薦幾個要點:
1、事前準備,客戶經理在去現場調查前壹天,盡量通過所有可以的渠道了解企業背景,並針對本行信貸調查要求,逐壹列舉需要獲得企業信息的問題,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我們在現場時就可以避免因緊張而導致思路混亂。
2、使經營者盡快放松,大部分老板都希望以強勢面對銀行,但實際上心裏是沒有底氣的,交談前期應談論壹些輕松話題,獲取他的信任。
3、按照之前準備的資料,有次序的、系統的引導老板介紹企業情況,我們最終還要在自己的腦海裏整理出壹套由經營者口述的財務報表,這個報表的形成,與下壹步到財務室核查會計資料起承接作用,另外,我們還可以從中測算出企業實際資金缺口,現金流情況,以致可以初步推斷出本筆業務的貸款風險。需要註意的是,在交談中,切勿讓老板“習慣性”跑題,要不然,很快就要到吃飯時間了。
4、找出企業核心競爭力,從中我們可以發掘出企業的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潛力、違約成本等信息。
註意事項:信息不匹配,企業在對外回答問題時,壹般會提及以下幾個概念與我們有所差別,如:銷售額、銷售收入、下遊客戶等等,對於老板,我在外面拿到多少訂單,工廠生產多少產品就是我的銷售額,只要我的產品最終是給富士康使用的,我就是跟富士康生產產品;對於財務人員,我有多少出貨單我就有多少銷售額,當中,還包括代工不包料的加工費收入;但是,對於銀行,我們看中的是企業銀行流水,銀行對賬單入賬多少,企業銷售額多少。當中出現的數據誤差相當明顯,因為銷售確認法與入賬確認法產生的銷售額誤差可以相當大,接壹手訂單跟二手訂單的收入結構和業務風險截然不同,二手單壹般不包括原材料價格,按期回款的安全系數也有所差異,所以,我們在辦理業務中,應明確細分企業收入的結構,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規避相關風險。
四、財務室核查企業數據情況。
對於企業提供的資料給予客觀確認,這個環節有兩個目的,第壹,收集需要上報貸款業務所需的資料,第二,確認相關財務數據、合規合法文件等資料。以下本人提供幾個要點供大家參考:
1、彼此了解,解除戒備。大多數企業財務都不健全,見到有人來查賬都會覺得不自在,在不知前因的時候我們很難獲得全面真實的財務信息,再有,我們之後需要補充材料,咨詢疑問時希望客戶盡快配合,因此,我們必須要打破對方戒備,讓她放松警戒,以獲得更加全面的信息。比如:請老板引見、交換名片、表明這次核查的方式和目的等。另外,在整理貸前資料及貸後維護上,之前的良好關系可以幫助妳解決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2、核查財務電腦臺賬、套帳,抽取相關相關憑證加以確認,壹般情況下銀行客戶經理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這個環節,壹方面是因為時間不夠,另壹方面是因為銀行相關人員對於工業會計認識不深,我不想避諱這個問題,事實上,多年來由於銀行業發展過快,特別是沿海壹線城市,導致許多經辦人員還沒有來得及學習、消化、積累相關工作經驗,馬上就被派到“實際戰場”,甚至現在有些經營單位的客戶經理到崗兩三年就已經成為本經營單位的老師傅,導致貸前調查粗制濫造,不但增加審批時間,還在壹定程度上提高了經營風險。這個環節我想至少我們要做到“親眼觀,親手查”。以下把本人在實地調查中發現的幾點特殊問題提及參考:
①對賬單與網銀賬戶明細不符,這是企業做大現金流水的途徑之壹,現在只要妳懂得使用電腦軟件,就很容易更改網銀資料,因此,我們必須親眼核對,最好是要求企業打開網上銀行系統核對;
②收入結構的細分,按企業原材料采購金額與成品價格占比不同,本人將企業分為兩種:壹種是包工包料生產,毛利壹般在20%左右,另壹種是包工不包料生產,這種企業資金回籠較少,但是利潤率較高,滯銷情況較少,在考慮其銷售額、盈利能力、還款能力時,應加入逆向計算考量。如果純粹收加工費的企業,今年的行情,本人建議謹慎介入,因為這些企業主要接到的是三、四手訂單。如何判斷企業是否純加工生產企業?有壹種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看合同單價。
③查看他行《貸款合同》,確認是否有相關約束條款;
④設備再抵押,曾經發現有企業將已在境外按揭的設備交給我們,準備蒙騙銀行作再次抵押業務,本人曾在審查企業銀行對賬單時,發現每個月企業都會有壹筆固定資金轉出,收款人註明某銀行機械按揭部(英文縮寫),在不斷追問下,對方最終不得不承認相關事實。我想,其實國內銀行在存量貸款中已經有壹些類似再抵押業務發生了。現在的經濟大環境下,大家是否應該吸取其中經驗,避免風險再次出現呢?
⑤貸前多次到企業拜訪,妳將獲得更多的企業信息和收益,這不單只對自己工作的負責,還可以得到老板的信任和理解,讓彼此之間都能珍惜每壹筆業務的成果;
⑥《增值稅納稅申報表》反映的企業銷售收入不符,按照《會計法》要求,企業可以有三種銷售收入記賬方式:1、銷售確認法,即憑出庫單記賬;2、開票確認法,即以開出增值稅發票作為憑證記賬;3、到帳確認法,即以收到貨款作為入賬憑證。三種記賬法都符合要求,但是,企業對銀行提供的數據壹般是以“銷售確認法”入賬的財會報表,而稅局壹般要求企業申報的是以“開票確認法”確認的銷售收入,我們在分析企業經營能力時,應該參考多面因素客觀分析。
五、現場考察生產車間狀況。
通過現場目測設備、倉庫、開工率、成品等狀況估算企業年銷售能力及管理能力等。
1、設備狀況,包括:品牌(國產、進口)、使用率等等,壹般零部件加工企業使用最多的是CNC加工中心、沖壓機、註塑機、車床等,不同的設備產生的效益不同,五年前壹臺320註塑機日加工費收入可以達到1000元左右,設備回報周期在壹年半以內,現在由於競爭較大,訂單減少,壹般需要兩年多時間,由此,我們還可以推算出企業整體生產規模;根據產品在市場上的狀況,我們可以推算出企業資金周轉率,例如,精密度高的零配件銷售價格較高,收款條件較好,壹般以月結為主。
2、部門設置是否合理,管理較好的企業壹般有質監、研發、倉管等部門,我們通過參觀這些部門的擺設合理性(包括人力及硬件設備)判斷企業發展狀況。例如:模具制造廠,由於模具設計占整個產品價值相當大的壹部分,因此,企業擁有壹個穩定在三、五人以上的設計部門,就具備壹定的市場競爭力。
3、存貨的提示,存貨當中分原材料和成品兩大類,材料整體堆放情況看出企業管理水平,成品包裝可以判斷出企業銷售情況,包括流轉情況、下遊客戶質量、是否滯銷等,例如:模具加工廠生產出來的3m*3m和6m*3m模具,由於工藝流程難度區別較大,產生的效益相差很多,其市場競爭力明顯拉開;另,倉庫中原材料可以判斷出企業產品市場競爭力、企業資金壓力、年銷售額等信息,例如:目測原材料價值,參考企業銷售周轉率,兩者相乘,可以估計企業全年銷售規模。
4、考勤卡、電費的提示,有些企業24小時開工,並不意味著生意很好,比如說線材企業,在生產高精密銅線時,由於設備制約,不允許快速拉絲,企業必須24小時加班才能完成生產計劃。另外,我們在參考電費情況時,有些同僚往往註重繳費金額而忽略實際度數,我們拿出深圳電費繳費清單參考,這份清單右下角清楚列明,用電收費分峰期、平期、谷期三個時間段,電費單價分別為1.08元、0.73元、0.28元,前後相差三倍多,如果完全以繳費金額判斷企業開工情況會有壹定的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