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物事跡:李桂蘭,女,藏族,出生於1962年2月10日,出生在海北州祁連縣野牛溝鄉,原海晏綽羅斯部南右首旗的壹個剪紙世家(現居住於湟源縣大華鎮何家莊村),其父親為當時的剪紙藝人,受父親的影響和熏陶,她從小就對民間手工技藝具有濃厚的興趣,七八歲就能剪窗花、會刺繡,十幾歲時在方圓就小有名氣,鄉鄰們稱她為“巧女子”。
小時候李桂蘭的剪紙以剪窗花、“喜”字為主,每逢誰家有喜事,或者在年節、喬遷、婚壽之時,她都幫忙剪紙,以此來增添喜慶氣氛、祝福生活美滿。隨著手工藝品的普及,找她剪紙的人也沒那麽多了,但她卻喜歡上了剪紙這門藝術。
40余年間李桂蘭“就地取材”,在她的技法下壹張張剪紙變成壹幅幅充滿生活氣息的畫卷,美好的願望紙間賦予。在她家的壹角,《八仙圖》,《天女散花》,《四大美女》,《五虎上將》、《十二生肖圖》等數十幅她自創自剪的作品擺放得整整齊齊,也成為家中壹道最別致的風景線。
她的剪紙技藝日趨成熟,她的作品傳承了河湟剪紙的技藝,但又有自己的創新,她的作品精巧細致、層次分明,點綴恰當,人物形象飽滿,色彩斑斕而豐滿,整體造型自然大方,寓意深刻,鄉土氣息濃厚,作品曾多次參加各級組織的剪紙交流比賽活動,獲諸多獎項。
非遺傳承的難度
傳承人的缺乏: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年事已高,而年輕人往往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繼承他們的技藝,這導致了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風險。技藝難以復制: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技藝需要長時間的實踐和體驗才能掌握,如果傳承人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傳授,或者沒有找到合適的繼承人,那麽技藝就可能失傳。
社會認知度低:現代社會中,很多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缺乏了解和認識,這導致了對這些文化的忽視和遺忘,提高社會認知度是傳承非遺的重要步驟。資金短缺:非遺傳承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而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往往有限,這使得非遺傳承缺乏必要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