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的種類有腰鼓,兩杖鼓,漁鼓,同鼓,花盆鼓。
1、腰鼓
腰鼓形似圓筒,兩端略細,中間稍粗,兩端蒙皮,鼓身有兩支鐵環,用帶子懸掛在腰間,兩手各執壹木槌敲打,腰鼓無固定音高,音響清亮,既可用作伴舞樂器,也可作為舞蹈道具,表現歡快熱鬧的情景,是腰鼓隊的主要樂器。
2、兩杖鼓
兩杖鼓流行於福州地區。源於古代細腰鼓類樂器。鼓身木制,全長約70厘米左右,中部細小,兩端粗大而中空,兩面蒙牛皮或蟒皮,鼓面直徑30厘米左右,鼓皮裝於金屬圓環上,由繩索穿系繃緊。用木棰敲擊或用手拍擊發音,是“福州十番”的主要樂器之壹,也用於閩劇伴奏。
3、漁鼓
漁鼓又稱“竹琴”或“道筒”,南宋時已有這種樂器。現代使用的漁鼓,是在長65~100厘米、直徑13厘米左右的竹筒上,壹端蒙以豬皮或羊皮而成,演奏時,左手堅抱漁鼓,右手拍擊,是民間曲藝“道情”、“漁鼓”和“竹琴”的主要伴奏樂器。
在中國的發展
中國與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同為世界上鼓的最早發源地。歷史上,中國鼓傳至鄰國,如朝鮮、日本 ,同時也吸收了許多外來鼓。中原地區以中國傳統鼓為主流 ,邊疆少數民族的鼓既受中原傳統鼓影響,也受外來鼓特別是阿拉伯與印度鼓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鼓多源於中原,秦漢前已有20余種。雖大小高矮不同,但幾乎都是粗腰筒狀。當時已用於詩、樂、舞以及勞動、祭祀、戰爭和慶典之中。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