圜丘:位於天壇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層圓形圍墻,中間是三層圓形石壇,上層臺面四周環砌臺面石,中心壹塊圓形石板稱“天心石”。其外環砌石板九塊,再外壹圈為18塊,依次往外每圈遞增九塊,直至“九九”八十壹塊,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說話,聲音特別渾厚、洪亮。
皇穹宇(回音壁):位於圜丘壇以北,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的場所,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磚木結構,殿內沒有橫梁,全靠8根檐柱、8根金柱和眾多的鬥拱支托屋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極有特色,為古建築中少有。正殿外就是著名的回音壁、三音石和對話石。
齋宮:齋宮是皇帝進行齋戒的場所。齋宮在天壇圜丘壇成貞門外西北,坐西朝東,平面為方形。宮墻兩層,外層叫磚城,周長為66.07米;內層宮墻叫紫墻,周長為41.33米。齋宮正殿,面闊五間,殿座全是漢白玉石基和石柱,建築結構和正式宮殿壹樣,重檐垂脊,吻獸俱全,但殿頂成拱券形,不露棟梁榱桷痕跡,故名無梁殿,是北京著名的古建築。殿前左右各置配殿3間,丹墀(露臺)之上,左右各置壹座高大的白石亭子,左邊的叫齋戒銅人亭,右邊的叫時辰亭。
神樂署:神樂署坐落北京天壇西門內稍南側,坐西向東,是天壇五組大型建築之壹,是專司明清兩代皇家祭天大典樂舞的機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02年)。又名神樂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稱神樂所,乾隆十九年改今名。神樂署是管理祭天時演奏古樂的機關,是專門用來培訓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
希望有幫助
問題二:天壇有哪些神奇特點 天壇是現今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整、最重要、規模最為宏大的壹組封建王朝的祭祀建築群,同時也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最為珍貴的實物資料與歷史遺產。 它充分運用了各種建築手法與建築形式,充分體現了美學、力學、聲學、幾何學的原理,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成就。 天壇的建築設計思想是突出天空的遼闊與高遠,從而表現天帝的至尊無上。 為此,在布局上擺脫了傳統的中軸線為對稱的設計,天壇設有呈“回”字形的兩重壇墻,把整個建築分為內壇和外壇,主要建築在內壇中,但內壇並未放在外壇的南北正中線上,而位於中軸線偏東,在主體建築群以西留出了壹片曠大的空地。 人們從西門進入天壇後,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開闊的天宇,神聖、博大與至高無上的天帝立刻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之下凸現出來,人們頓時會感覺到自身的軟弱與渺小,因此便會心甘情願地向天帝頂禮膜拜,祈求保佑。 祈年殿、圜丘壇等建築的設計,也遵循了同樣的原則。 天壇建築可分為三組,以祈年殿為中心是壹組,以圜丘壇為中心是壹組,齋宮又是壹組。三組建築呈“品”字排列。 祈年殿 是天壇的象征,是三層重檐圓形攢尖頂建築。 大殿采用上屋下壇的構造形式,基座平面呈“中”字形,高出地面達4米,分為三層,四面出階,正中為祈年殿。 大殿全部為木結構,不用大梁長檁,而用28根楠木大柱與36根枋桷銜接支撐,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也是為人稱道的。 中間24根構造獨特的通天柱(又叫龍井柱)高達19.2米,直徑1.2米,直通殿頂。 龍鳳和璽彩畫金碧輝煌,裝飾精美,殿頂蟠龍藻井富麗堂皇,雕刻精工。 祈年殿結構雄偉,架構精巧,內部空間層層上升,向中心聚攏;外部的臺基和屋檐層層收縮上舉,造成了強烈的向上動感,顯示了獨具匠心的設計構思。 祈年殿沒有象通常的傳統建築那樣用高圍墻封閉起來,而是又用高度僅為1.8米的矮墻環護。 三層潔白的臺基把大殿高高托起,院子地面高出院外地面4米,院外高大茂密的柏樹林僅露樹冠,相映對襯,大殿“超然在上,似有凡界盡在腳下之感”,進入視線的僅僅是矗向天空的祈年殿和其上的冥冥青天,以及在下的色調深沈的大片柏林,靜謐、肅穆、與天接近之感不覺油然而生。 圜丘壇 祈年殿的南邊與之位於同壹直線盡頭的是圜丘壇,也是天壇的主要建築,又叫祭天臺,壇四周有兩重們交坊ぃ內圓外方;壇分三層,逐漸內收。 嘉靖九年用藍色琉璃磚和漢白玉石建成,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加以擴建,壇面改為艾葉青石。這些石板大小形狀相同,拼合的嚴絲合縫,密不容針,二百多年來,依然水平如鏡,更沒有上翹下沈的現象發生,足見當是工匠設計之精妙,技藝之高超。 壇中心的壹塊石板稱作太極石或天心石,當人站在這塊石板上輕輕呼喊時,就會有回聲從四面八方傳來,清晰響亮。但站在圓心以外說話或聽起來,卻沒有這種感覺。 原因在於從天心石發出的聲音傳到四周石欄後被迅速反射回去,而從發音到聲波被反射回來僅有0.07秒,所以很難分出原音和回音,聽起來聲音極宏亮,而周圍的人是無此感受的。 當年皇帝站在天心石上,周圍寂靜無聲,只有自己響亮無比的聲音在天空回蕩,仿佛自己真能與上天對話,他的內心,壹定是充滿了莊嚴與自豪之感的。 齋宮 齋宮是也壹處較為重要的建築,屬於祭天的輔助性建築,供皇帝祭祀之前齋戒沐浴之用。 齋宮坐西朝東,平面是壹個正方形,兩重高大的宮墻把宮殿圍得嚴嚴實實,兩道寬寬的禦河令人望而生畏,外溝內岸還建有163間回廊,是皇帝齋戒時侍衛兵士放哨警衛的處所。 齋宮主要有正殿、寢宮、鐘樓等,布局嚴謹,結構規整,有小皇宮之稱。 大殿面闊五間,是拱券形磚石結構,沒有壹根粱枋木柱,技藝超群,手法精湛,被稱作無梁殿,確......>>
問題三:天壇公園有哪些景點 妳好。
北京天壇占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墻,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壹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祈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壹個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裏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壹列,也是天壇的主要建築。圜丘建於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臺上舉行“祀天大典”,欲稱祭天臺。回音壁是天壇的圓形圍墻。因墻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墻內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
問題四:天壇裏面有什麽 天壇的主要建築物集中在內壇中軸線的南北兩端,其間由壹條寬闊的丹陛橋相連結,由南至北分別為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和皇乾殿等;
問題五:天壇公園裏有哪些名勝古跡 北京天壇占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墻,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壹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祈年殿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壹個矩形大殿。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裏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築僅存的壹列,也是天壇的主要建築。圜丘建於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臺上舉行“祀天大典”,欲稱祭天臺。回音壁是天壇的圓形圍墻。因墻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墻內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
問題六:天壇內的主要建築及功能有哪些 圜丘壇建築群從南側起是昭亨門、具服臺、欞星門、外們健⒛們劍圜丘壇、皇穹宇。在內外們街間東南側是燔柴爐和鐵燎爐。西南側是望燈桿。圜丘壇外們蕉側是南神廚和南宰牲亭。
歷史沿革:
首先我先介紹壹下圜丘壇建築群的歷史沿革。明朝的嘉靖皇帝在位期間改革禮制,在天地壇的南部新增了圜丘壇這組建築群。它是為皇帝每年冬至祭天、孟夏祈雩所用。清朝的乾隆皇帝在改造天壇的同時,對圜丘壇進行了擴建。這組建築壹直保存至今。
圜丘壇建築群的主要作用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地方,每年冬至祭天、孟夏祈雩均在這裏舉行。圜丘壇建築群有四個壇門,即東為泰元門、南為昭亨門、西為廣利門、北為成貞門,這四個門的名稱出自《易經 乾卦》的卦辭“元亨利貞”。這四個字贊美的是天的本質,也稱為天之“四德”。
外圍布局:
進入昭亨門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具服臺。天壇有具服臺兩座,南為圜丘壇具服臺,北為祈谷壇具服臺。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臺臨時搭起幄次,就是帳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換祭天禮服。再往前走是內外兩道們劍們絞侵附ㄖ物周圍的矮墻。兩道們驕為天青色琉璃瓦覆蓋,象征著天,內們轎圓形,外們轎方形,象征天圓地方。內、外們降乃拿娓饔腥座石門,***有24座石門,稱“欞星門”。南面的內們膠屯們降牧降黎星門大小不壹,中間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門;東面的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門;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員所走之門。內外們街間東南方有望燎位、燔柴爐、瘞坎各壹個,鐵燎爐8只,東西欞星門各有鐵燎爐2只,內外們轎髂銜望燈桿。
建築特點:
下面我再介紹壹下圜丘壇的建造特點:圜丘壇分三層,通高5.7米,四面有臺階,通體鋪以艾葉青石,圍以漢白玉欄桿。第壹層臺面直徑九丈為“壹九”第二層臺面直徑為十五丈為“三五”,第三層臺面直徑為二十壹丈為“三七”,三層臺面直徑相加為四十五,喻義“九五”之尊。四面的臺階有三層,每層九級為“三九”,三層臺面壹、三、五、七、九陽數俱全,相加為“二十五”以應天數。
圜丘壇上層的中心圓石叫天心石,它是天壇的三大聲學現象之壹,圍繞天心石這壹層***鋪九圈扇形石,第壹圈為九塊,第二圈為18塊,每圈都是9的倍數,以此類推,直到第9圈81塊。第二層臺面也是9圈扇形石,從第10圈開始到第18圈,第三層臺面從第19圈開始,直到第27圈,每圈均是9的倍數。9是極陽數,用9的倍數遞增,使之最大化,是為了強調天的崇高、神聖。
配套設施:望燈桿、燔柴爐等
圜丘壇外們僥諼髂戲轎渙⒂型燈桿。望燈桿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桿高九丈,舉行祭天大典時,望燈桿上吊掛直徑1.3米、高2.15米的大燈籠。燈籠內立巨燭5支。它既是祭天位置的標誌,也是祭天儀式開始和結束的標誌。嘉靖年間,當時僅建了壹座,崇禎年間增至三座,現僅存其壹。
圜丘壇外們僥詼南方位立有用綠色琉璃磚砌築的燔柴爐,祭天大典開始時,先將壹只刳凈牛犢置於燔柴爐上,掌爐官點燃燔柴爐,以通達天神,稱“燔柴迎帝神”。祭典告成,將正位幄次撤下的牲牢、祝版、祝帛等祭品投放進燔柴爐內焚燒。燔柴爐西側設望燎位,皇帝在此行望燎禮,稱為“望燎”。 瘞坎位於燔柴爐東側,由綠色琉璃磚砌成,像個巨大的盤子埋在地下,直徑約1米,深約0.3米。它是用於瘞埋牛尾、牛毛、牛血的以示不忘祭地之意。
圜丘壇周圍***由燎爐12座,分布在三處,瘞坎旁,自西南向東北方向排列著8個鐵燎爐,內們蕉西欞星門外各有壹對燎爐。撤饌後,從配位幄次撤下的清代8位皇帝的祭品分別在8個燎爐內焚燒。從4個從位幄次撤下的祭品分別送到內們蕉、西欞星門外的4個燎爐內焚燒。
祭神典禮:
下面我再給大家介紹壹下祭天大典的盛......>>
問題七:北京天壇裏有哪些景點? 南進北出,
圜丘壇部分:望燎爐以及與其配套的燎爐,燈桿,圜丘,天心石
皇穹宇部分:皇穹宇,回音壁,三音石
皇穹閥西北有棵樹九龍柏
接下來是海漫大道,大道上有具服臺和鬼門關,盡頭就是祈年殿
祈年殿部分:祈年殿,祈谷壇,皇乾殿
以上為中軸部分,東西兩側還有七星石,齋宮,犧牲所,72連廊
問題八:天壇公園門票多少錢?天壇裏面有什麽好完的? 開放時間:大門6:00-22:00,內部景點8:00開放。門票價格:淡季10元,旺季15元,聯票淡季30元,旺季35元3月1日~6月30日:大門16:00止售聯票,景點17:30關門。 7月1日~10月31日:大門16:30止售聯票,景點18:00關門。 11月1日~次年2月28日:大門15:30止售聯票,景點17:00關門。 祈年殿+圜丘+回音壁=20元,不單售其中任壹景點門票;神樂署+齋宮 =10元,不單售其中任壹景點門票。 淡季:4月1日~10月31日,旺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電 話:010-67028866地 址:北京市 崇文區天壇內東裏7號 歷史文化景點,提升自身文化素質
問題九:北京天壇裏有什麽東西 主要的是:祈年殿、回音壁、圜丘,這三個地方要進是收費的
其實,祈年殿=回音壁(裏面的正殿)+圜丘
如果妳需要圖片,可以回復,因為我前些日子,剛剛陪人去過。
問題十:天壇有什麽歷史典故嗎 天壇是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形制建天地壇,合祭皇天後土,當時是在大祀殿行祭典。嘉靖九年(1530年)嘉靖皇帝聽大臣言:“古者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圜丘者,南郊地上之丘,丘圜而高,以象天也。方丘者,北郊澤中之丘,丘方而下,以象地也。”於是決定天地分祭,在大祀殿南建圜丘祭天,在北城安定門外另建方澤壇祭地。嘉靖十三年(1534年)圜丘改名天壇,方澤改名地壇。大祀殿廢棄後,改為祈谷壇。嘉靖十七年(1538年)祈谷壇被廢,於十九年在壇上另建大享殿,二十四年建成。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名祈年殿。以後多次修繕、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