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畫發展脈絡和我國古代山水畫家之所以這樣畫與其時代特征是緊密相關的。
中國山水畫產生在以農業文明的社會中,畫家接觸自然,把與主觀相契合的景物加以描繪,抒情達意。隨著時代的發展,工業文明的發展及科學技術和現代思想的沖擊,當代山水畫朝兩級展開:壹,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對農業文明產生懷念,從而追求古人的那種平靜和諧的心態,畫壹些平淡清雅的山水,營造壹種回歸自然地審美感受。二,是高揚時代獨創性的激情,力求新的表達方式,諸如畫面構成,線條組合,色彩運用等屬表現形式範疇的因素受到重視,觀看者有壹種強烈視覺沖擊,兩者構成了多元***生的格局,山水畫呈多元化發展。
無論古代山水,還是現代山水,山水畫總是以筆墨作為造型的手段。開始是將用筆用墨當作繪畫手段,文人畫的出現和發展,傑出的畫家創造了有藝術個性的風格多樣的筆墨,評價筆墨的簡淡、雅、拙等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意識,並視為士大夫情操和心態的表征,筆墨遂具了內涵豐富的中國文化屬性。經過了千百年的積累,發展到現代山水,人們對筆墨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寄托,以筆墨塑造和構建了獨特的山水形象,大黑大白的強烈對比,給人以真實性的感官刺激,切合中國畫的現代感受。
在現代畫家中,李可染是古典山水畫向現代山水畫過渡階段的大師,他是將傳統神韻與現代風采達到較完美結合的代表。他的畫面具有博大的內蘊,鐵打鋼鑄般形式感,黑色為主調的團塊結構,區別古代山水畫虛擬的自然環境,給人以壹種真實可靠的整體感受。李可染山水最大的特點是喜用墨———墨色濃重、厚實。
如作品《春雨江南》、《桂林月牙山》、《山靜瀑聲喧》等,都以黑色為主要色調。在他筆下,壹片黑色可以千變萬化,生滅聚散,沛以雨露,轟為雷鳴。但他的墨色不是枯幹生澀的,而是滋潤明亮的。
古人說:“高墨猶綠。”他的墨色猶如蒼蒼翠微,深而秀,靈而動,涵含著全部自然的美和心源的感應。由於深秀的黑色調,使作品較遠的拉開了和自然對象的距離。觀者欣賞過程中的陌生化效果增強了,寓於筆墨積染中的意蘊因素在高度凈化的視覺形式中顯化出來。增強了作品的形式感和精神性,具有現代山水畫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