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壹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壹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要怎麽寫好教案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1活動目標
1、理解四季輪換,感知清明是春天的節日,產生進壹步探索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興趣。
2、喜歡古詩、古畫等壹些表達方式,在欣賞與體驗中加深對我國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喜愛。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清明上河圖復制品、有關清明照片
活動過程
(壹)猜猜講講,理解四季輪換。
1、演示畫面壹,看到這個圖形妳想到了什麽?
小結:壹年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新的壹年又從1月開始,從12月結束。
2、演示畫面二,現在,妳們又想到了什麽?
小結:壹年有四季,壹年中,我們從春天開始,然後經過夏天和秋天,緊接著是冬天,這之後又是春天。壹年又壹年,季節就是這樣在不停的交替著。
3、演示畫面三,前些時候我們在日歷上發現了壹些節氣,想壹想,她們可能會在什麽季節?
4、小結:壹年從春天開始,過了立春,是驚蟄,過了春分,是---,過了大寒,又是立春,節氣能告訴我們季節的變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現在我們處在什麽季節?
2、春天裏除了有立春、驚蟄、春分這些節氣,還有哪些節氣?(引出清明)。
3、從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麽意思?
4、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圖片,請小朋友來找壹找,哪些與清明有關?幼兒分組商討。(再現與遷移已有經驗:詠柳、遊園不值、清明時節等古詩)。
5、小結:清明不僅是春天的節氣還是春天的重大的節日,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踏青到大自然的懷抱,享受著春天溫和的氣候和萬物蘇醒帶來的歡樂,感謝先烈、祖先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
(三)視聽欣賞,感受傳統藝術。
1、清明這個節日在中國古代就有了。中國古代的人不僅用文字、古詩記載了清明,還用繪畫的方式進行了記錄。今天,老師帶來了壹幅中國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名畫,妳們想不想看看那時清明節的熱鬧場面?
2、幼兒欣賞《清明上河圖》。
3、提問:有什麽感覺或?(幫助幼兒簡單理解畫面內容)
4、教師朗誦古詩進行小結: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日墓笙歌收拾去,萬珠楊柳屬柳鶯。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2壹、活動目標
1、了解清明節的習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2、通過活動,對清明節有印象。
二、活動準備
掃墓圖片(獻花、植樹、送食)、清明節的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麽樣子的嗎?(桃花開了,小草發芽了,小動物也出來曬太陽了,還有輕輕的風)
師:在這個美麗的節日裏,有壹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妳們知道是什麽嗎?
2、介紹清明節
師:清明節是個什麽樣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裏,人們都幹些什麽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爺爺奶奶,那妳爺爺的爺爺妳們
見過嗎,他們都去哪裏了?(去世了)。他們去世以後,人們非常想念他們,就在每年的清明節去墓地看他們,所以呀,清
明節就是去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
3、清明節掃墓
到了清明節呀,人們就要去拜祭死去的親人,妳們知道怎樣拜祭嗎?(引導幼兒說出壹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現在,讓我們壹起來看壹看現在的人們是怎樣拜祭死去的親人,表達對他們的思念的。
(1)播放圖片
(2)幼兒講述
(3)教師小結(人們把最美的花獻給親人,有的給他們敬酒,還有的通過植樹,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告訴他們妳很想念他們)
4、清明節的習俗
通過播放課件,了解壹些清明節的習俗。
5、小結
清明節的習俗可真多,有獻花、送食、植樹、蕩秋千、放風箏等。那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呀,妳們可以讓妳的爸爸媽媽帶妳們去掃墓、踏青、春遊,並拍下壹些照片來帶到幼兒園,和大家分享壹下妳是怎麽過清明節的,好不好?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3壹、設計意圖
壹年壹度的清明節又將如期而至了。清明節是我國許多傳統節日中的壹個重要節日。每壹個節日背後,都有壹個相應的闡釋與表達系統,深入細致地融入民眾生活。清明祭祖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清明掃墓不僅是人們從感情上與祖先相聯系,也是構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基礎。獨具中華民族特色的中華古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關註。作為壹線的`教師將清明傳統與古詩巧妙地結合,使幼兒在詩情畫意裏感受由中華古詩詞的意境之美,體驗清明的民族文化傳統,使幼兒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潤物細無聲”的欣賞與傳承。
二、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
2、激發對古詩吟誦的興趣,初步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
3、了解清明節人們踏春掃墓的傳統習俗。
三、活動準備
畫有古詩情節的圖片壹幅,VCD教材。
四、活動過程
(壹)故事導入,觀察講述,引起學詩興趣。
1、教師根據古詩講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圖片,提問,妳在剛才的故事裏,這張圖片上看到了什麽呢?(古時候的壹個小孩,壹個老人…)他們在幹什麽呢?(在問路,在說話…)天氣怎麽了?(下雨)
(二)觀看VCD片,觀賞體驗,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講解:小朋友們,妳們知道現在是什麽季節嗎?(春天)
在春天呢,有壹天是清明節,清明節人們都要幹什麽啊?(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小結:清明節是人們踏春掃墓的日子。
古時候,有壹位杜牧的詩人,就在這天寫了壹首詩,讓我們壹起來看壹下吧!
3、教師播放VCD,請幼兒觀看。
4、問:剛才我們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節發生了什麽事啊?
(請幼兒討論。)
5、向幼兒介紹那個老人就是行人,那個小孩就是牧童,剛才看的那首詩呢,就是描寫行人向牧童問路的情節。
(三)教師朗誦,解讀詩句,幫助幼兒理解。
1、教師有表情,有節奏的朗誦壹遍,請幼兒欣賞。
2、朗誦第二遍,請幼兒邊聽邊對照圖片內容。
3、教師請幼兒回答有沒有在詩歌中聽到什麽?
4、解讀其中的詩句,理解個別字詞“雨紛紛”、“欲斷魂”、“借問”、“遙指”,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四)學習朗誦,表達感情,幼兒感受古詩意境。
1、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慢慢跟讀。
2、幼兒分組學念,感受古詩意境。
3、教師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教師在壹旁進行指導提醒,註意表達合適的感情,輪流請幾批幼兒。
4、請幼兒集體朗誦1-2遍,進壹補感受古詩意境。
五、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六、活動延伸
1、請幼兒把學會的古詩在清明節來到時朗誦給爸爸媽媽等家人聽
2、在圖書區添設古詩圖書,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感受古詩意境。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4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的語句講述自己清明節去哪裏玩了,初步了解清明節的民俗習慣。
2、知道清明節是紀念先人的日子,大家都會去給祖先掃墓的,也是出遊踏青的好機會。
活動準備:
青團,圖片PPT(小朋友旅遊的錄像或照片)。
活動過程:
1、4月4日清明節
——4月4日我們都休息在家,妳知道為什麽要放假嗎?(因為過清明節)
——遇到節日就要放假,妳還知道些什麽節日呢?這些節日我們都可以做些什麽?(將幼兒知道的節日用圖示表示出來,分享對節日的了解)
——原來我們要過這麽多的節日,分壹分哪些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節日,哪些是外國人也過的節日?(幼兒將節日圖示進行分類)
——形成概念:中國節日、世界節日
——清明節是中國節日還是世界節日呢?為什麽?(繼續分清中國節日和世界節日的區別)
2、清明節妳去了哪裏
——清明節妳和爸爸媽媽都幹了些什麽?(回憶節日過程)
——看PPT妳們猜猜這個小朋友清明節去了哪裏?都幹了些什麽?
——分享與交流:妳去上過墳嗎?記得是上誰的的墳?妳們都做了些什麽事情?(初步知道清明節是用來紀念先人的節日)
——清明節除了紀念先人,妳還可以做些什麽?
(交流照片,分享春天的各種活動,讓幼兒感知春天是踏青的時候)
3、清明節的食物
——清明節我們還可以吃壹種好吃的節日食物,知道是什麽嗎?(幼兒自由講述不給予正確答案)
——請在食物圖片中尋找出清明節的節日食物(說說食物的名稱及為什麽它是清明節節日食物,幼兒自由講述依然不給予正確答案)
——(出示遮蓋的食物):用感官體驗壹下食物的外形、軟硬程度、香味……
——品嘗青團,知道青團是清明節的食物。
——結束教學活動。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5教案前言:
春暖花開的日子,我們幼兒園組織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我們奇怪的問老師媽媽,為什麽還不到清明節,就要去掃墓呢?老師媽媽認真的給我們講了壹個這樣的故事,後來我們就明白了,原來清明節的前壹天也是壹個節日呢!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對清明節的由來有壹定的了解,讓孩子們認識清明節的意義。
教案目標:
1、通過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教育幼兒學習古人舍己為人、不爭功名的精神。
2、使幼兒了解寒食節的來歷;感受寒食節與其它節日在氣氛上有何不同。
教案準備:
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月餅、新年樹、花燈、白花、紙盒。
教案過程:
1、介之推與寒食節的故事。
①請幼兒說壹說:自己是怎樣過寒食節的?讓幼兒了解寒食節家家戶戶都吃涼雞蛋等冷食。
②講介之推的故事:
遠在兩、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重耳被驪姬陷害,長期逃亡在外,壹***過了19年,才回國當上國君,這就是春秋五霸之壹的晉文公。晉文公在外逃亡的這些年中,多虧了壹些大臣輔保,所以他即位後,馬上對隨同他壹起逃亡的大臣逐個論功行賞。介之推是壹位十分忠誠的有功之臣,他跟隨晉文公在外十九年,有壹次,晉文公被困在魏國,吃不上飯,他就偷偷地從自己腿上割下壹塊肉來給晉文公吃。可是,晉文公獎賞大臣的時候卻把他忘了,他呢,也不爭功,背起母親到山西介休縣的綿山上去了。
晉文公想起了介之推,馬上派人去他家裏找,沒找到。後又找到綿山腳下,晉文公知道介之推很孝順,想放火把山燒了,以為那樣介之推就會背著母親出來,可是呢,介之推和母親都寧可燒死也不下山,這樣,他母子就死在了山上。晉文公很難過,也很後悔,就規定每年介之推死的那壹天(也就是清明前壹天),家家嚴禁煙火,吃寒食,即延續為寒食節。
2、討論。
①寒食節是怎樣來的?
②現在人們為什麽過寒食節?為了紀念誰?
3、詞語練習。
①用“偷偷地”說壹句話。
②用“後悔”說壹句話。
③請解釋“寒食”的意思。
4、遊戲。
①摸箱:將不同節日的代表物品放入有蓋的紙盒裏,請幼兒從中摸出壹件,說出名稱及屬於哪個節日。
②連線:將節日及代表物品的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幼兒連線。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6壹、宣傳培訓工作
1、區森林防火指揮部、區教育局聯合印發“致全體學生家長的壹封信”,宣傳教育對象為全體學生和家長。
2、市、區森林防火指揮部聯合致全體市、區機關幹部的壹封信,宣傳教育對象為全體市、區機關幹部及其家屬。
3、從3月8日起,組織宣傳車不間斷地到各鄉鎮、街道宣傳森林防火工作。
4、3月21日下午召開全區森林防火工作專題會議,對森林防火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
5、組織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林業站長、森林消防隊長、森林消防隊伍骨幹舉辦森林防火知識培訓。
6、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等新聞媒體,加強宣傳。
二、巡查、督查工作
1、清明節期間,區森林防火指揮部組織二十三個巡查組深入到鄉鎮、街道巡查,制止野外違章用火行為。
2、清明節前後,區幾大班子領導到所聯系的鄉鎮、街道督查森林防火工作。
3、視天氣情況,區政府頒發森林防火。
三、案件查處工作
1、區森林警察大隊加大火災案件查辦力度,對肇事者給予刑事、行政、經濟的處罰。
2、區法院、檢察院要加強對森林火災案件的起訴及審判工作,從重從快處理。
四、森林消防隊伍建設
1、抓好全區森林消防隊伍的組建和培訓工作。
2、重點抓好區屬五支森林消防隊伍的裝備更新、保險等工作。
五、鄉鎮、街道工作
1、做好上級有關森林防火文件、會議精神的傳達、貫徹和落實。
2、配合區裏宣傳車的巡回宣傳,做好兩封“公開信”的發放工作,有條件的鄉鎮、街道也可自己組織宣傳車巡回宣傳。
3、組織全體幹部走村串戶宣傳森林防火工作。
4、在主要路口設卡,勸導、收繳火種,杜絕火源。
5、組織人員做好森林防火重點地段、重點監控的人群(老、弱、癡、殘)的排摸和監管工作,落實專人對重點地段和重點人群的監控。
6、建立巡查員制度,要求每個村都要配好防火巡查勸導人員。
7、及時調整充實森林消防隊伍。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7壹、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清明》,感受其古詩內的基本內容,初步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故事內描寫的畫面。
2、激發幼兒對本次清明節活動的參與興趣和學習興趣,激發幼兒對吟誦古詩的興趣。
3、通過學習古詩《清明》,了解清明節的習俗以及清明節的日期等。
二、活動準備
1、古詩《清明》
2、清明節PPT
3、與清明節相關的資料和圖片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PPT,出示第壹張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並講述壹下在圖片中妳看到的景象。
(1)教師問:剛才我們欣賞的圖片中有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2)現在老師再請大家看下面壹張圖,請告訴老師妳在圖片中看到了什麽?他們正在幹什麽?而此時的天怎麽了?
(3)幼兒答:看到了壹個小女孩和壹個老人家,他們在問路在說話,此時天上這下這雨。
2、教師播放古詩《清明》的相關圖片,引發幼兒聯想季節,引出本次的主題,清明節。
(1)春天到了,四處壹篇綠色生機,花兒開了小鳥在唱著歌,而在春天還有壹個重要的節日,那就是清明節。
(2)小朋友們妳們知道人們在清明節這壹天要幹什麽嗎?
3、在清明節這壹天人們會取掃墓、踏青,在古時候詩人杜甫還寫了壹首關於清明節的古詩,我們壹起來看看吧!
(1)教師播放古詩《清明》,幼兒安靜觀看。
(2)老師邊播放古詩,壹邊講解古詩中的人物和景象,引發幼兒的回憶。
(3)教師朗誦故事並給幼兒講解其中的內容和理解。
4、教師帶幼兒壹起學習古詩,從故事中了解清明節的相關習俗。
(1)教師有表情的,生動的有節奏的給幼兒朗誦壹遍故事。
(2)教師朗誦第二遍,幼兒可以小聲跟讀。
(3)教師朗誦第三遍,請幼兒跟著老師壹起朗誦。
四、結束部分
請小朋友回家之後將今天學習的故事朗誦給自己的爸爸媽媽聽。
五、資料參考
古詩: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幼兒園中班清明節的教案 篇8設計意圖: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期間為幼兒設計壹系列的相關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古詩、觀察圖片,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2.能正確熟讀古詩。
3.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清明節人們掃墓的心情。
活動準備:
1.古詩教學的自制PPT。
2.幼兒前期經驗準備:了解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活動過程:
壹、入場:聽《琵琶語》學古人漫步進場,感受古曲的氣氛。
二、了解清明節的風俗。
1.請妳們回憶壹下,清明節妳和家人都做了些什麽事情?
2.播放“清明介紹PPT”,教師做相應的小結。
3.小朋友說了很多清明節做的事,我們看看其他人會做些什麽呢?
教師:清明節這天,路上來來往往的人們帶著悲傷的表情,手捧著鮮花去祭拜去世的親人……所以,清明節要去掃墓,是對已經去世的人的尊敬與懷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後,人們的心情都比較難過和悲傷。
三、學習古詩,初步了解古詩大意。
1.完整欣賞古詩兩遍。
2.看背景圖,初步了解古詩大意,幼兒看圖自由回答。
3.句卡配對,進壹步了解古詩大意。
(1)出示圖卡,引導幼兒發現詩句與畫面的匹配關系
(2)觀察圖片,幼兒為詩句匹配圖片。
四、朗誦古詩
1.幼兒整體誦讀。
2.記憶大考驗兩遍。
3.幼兒跟讀兩遍。
4.表演讀。
5.古詩接龍。
五、認字活動:
學習“明”字並講述“明”的字源故事。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壹個日和壹個月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釋為帶來光明。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壹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了,壹般用為光亮之義。
六、結束活動:
欣賞歌曲《清明》。
七、活動延伸:
學習歌曲《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