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人自擾”的真實來歷
唐代陸象先,曾在益州任都督府長史兼劍南道按察史,後又任蒲州刺史。他處理政事提倡仁恕,反對嚴刑峻法。
有壹次,有個小官吏犯了罪,陸象先只是責備了他幾句就算了。小官吏的上司說:“像這樣的罪犯應該判杖刑。”陸象先說:“人情是相差不多的,我的話難道他不了解嗎?如果要用杖刑,應該從妳開始。”
陸象先經常對人說:“天下本來沒有那麽多的事,只是庸人自找煩惱,(“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把事情越弄越復雜。處理問題只要能弄清是非,正本清源,事情自然就簡單了。”
這段記載,見於『唐書』『陸象先傳』。後來的人便將之引申為「庸人自擾」壹句成語。庸人,指普通平凡的人;自擾,即自己滋擾自己,自作自罪;全句比喻常常有人對他自己遇不去,遇事生非,疑神疑鬼的自找麻煩。
但據上庸學者華賦桂先生考證,“庸人自擾”的故事是這樣的:
居住在堵河沿岸的人群自稱為“庸人”,其地方稱為“上庸”。上庸得名於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典故,因摶土、煉石,那座稱為“天梯”的靈山之巔被削平,《地名誌》說:“其上平夷,故曰上庸,乃補天之梯也,在今竹山縣西七十裏,上庸山是也。”
“上庸”壹名的由來固然神奇,但能夠懂得這個名詞所象征的文化學底蘊的人也許不多。眾所周知:庸者,中而平也。守中持平,正是中華文化的真諦。孔子哲學的根底正深植於“中庸”二字裏。中庸不是折中主義,不是庸人消極避世,而是在洞悉宇宙大道物極必反的深層真諦後采取的最佳生活態度,即“抱中守壹”而臻於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不善不惡的解脫化境。
……據王國維對庸史的研究成果和<通誌·氏族略)及蒙文通的<古代民族遷徙者)記敘:堵河流域的上庸,堯時是其長子丹朱的封地,丹朱在此發明圍棋,與父帝堯戰於丹水之浦。“堯時庸人善弈,性狂放狡黠”。圍棋,無疑進壹步開啟了民智:反叛和聰穎。
在夏商時代,庸人有壹些獨特的文化風采,比如:因善於鑄造青銅器被稱為“鏞人”,據說商代的許多鼎器、大鐘都是庸人的傑作;因善於築城建房而被稱為“墉人”,史載公元前1059年,周請庸人築都於洛邑,今竹山縣文豐鄉皇城村的古庸方城遺址的城墻歷經三千余年風雨仍然屹立,表明庸人的建築藝術的確很高;庸人又是史料中所稱的最早飲茶的先民,“茶風源於巴山楚水間”。然而最為世人稱道的是庸人的軍事藝術水平,“惟庸人善戰,秦楚不敵也”(《古代戰事考》)。
商代,庸為侯國。定都於竹山城東南四十壹裏的方城山。《括地誌》載:“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頂上平,四面險峻,山南有城,長十余裏,名曰方城”。《湖北通誌》載:“方城天險之保障”。《民俗博覽》載:“庸人好巫,端公療疾,其效神驗,乃上古遺風也”。在商代崇尚巫風祭祀的時代潮流中,堵河的巫文化得以張揚。
至周代,庸國因率群蠻伐紂有大功被封子國。《尚書》說:“武王興兵伐紂,庸率盧、彭、濮等八國以兵相從。”滅商之後,庸國作為南方群蠻的領袖以軍事實力奠定了,疆域也拓展為占有今陜西的山陽、鎮安、柞水、安康、漢陽、紫陽、嵐臯、平利、鎮坪,四川的巫溪、巫山、奉節,湖北的竹山、竹溪、房縣、神農架、興山、姊歸、巴東等縣,即整個秦巴山區的大部為庸之轄屬。國都仍在竹山的方城。
至春秋時代,庸國與楚國抗衡,東威攝楚國的崛起,西牽制秦國的擴張。庸人主要的敵人是楚國。楚國後於庸而崛起,有代庸而為“百濮之長”的態勢。
公元前611年,楚國遇上嚴重災荒,餓死不少百姓,楚莊王在韜光養晦“三年不鳴、不飛”。楚之四鄰乘其危難群起攻楚。庸國國君遂起兵東進,並率領南蠻附庸各國的軍隊會聚到選(今枝江)大舉伐楚。楚國危在旦夕。
楚莊王火速派使者聯合巴國、秦國從腹背攻打庸國。公元前611年,楚與秦、巴三國聯軍大舉破庸,庸都方城四面楚歌,遂為三國所滅。實現了“三年不飛,壹飛沖天;三年不鳴,壹鳴驚人”的壯誌。
梁啟超在評價庸國亡時說:“楚莊即位三年,聯秦、巴之師滅庸,春秋壹大事也。巴庸世為楚病,巴服而庸滅,楚無內憂,得以全力爭中原。”更為重要的是楚人兼並上庸國後吸收了庸先進文化國力大增,據考證,屈原先祖是庸人,庸文化成為楚文化的先河。
庸國占有逐鹿中原而問鼎的最佳位置,但伐楚未成反成楚之附庸,使楚得以窺中原之虛而入之,實在是“庸人自擾”。(編者:這才是真正來歷。)究其原因是:庸國人背離了地域傳統文化“守中抱壹、和合通變”的內在精神,過份張揚武力、得意忘形,以致坐失良機。然而,庸國的滅亡是上層貴族勢力的不幸而非堵河文化的潰滅,恰恰相反,堵河地域文化在“朝秦暮楚”的政治動蕩中吸取異域的秦、楚文化得以在隱逸中保存下來。
庸人自擾
發音
yōng rén zì rǎo
解釋
自擾:自找麻煩。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出處 《
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示例
他在房裏踱了半圈,在門口停下,背對著鄭成功,警告似地說:“不要~。” ★華而實《漢衣冠》三
《兒女英雄傳》第二二回:“據我說書的看起來,那庸人自擾倒也自擾的有限;獨這壹班兼人好勝的聰明朋友,他要自擾起來,更自可憐!”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近來謠言大熾,四近居人,大抵遷徙,景物頗已寂寥, 上海 人已是驚弓之鳥,固不可詆為‘庸人自擾’。”
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自己找麻煩
典故
陸象先是唐朝壹個很有氣量的人。
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岑義等大臣都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從不去巴結。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事發被殺,蕭至忠等被誅。受這件事牽連的人很多,象先暗中化解,救了許多人,那些人事後都不知道。
先天三年,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壹個司馬勸象先說:“希望明公采取些杖罰來樹立威名。要不然,恐怕沒人會聽我們的。”象先說:“當政的人講理就可以了,何必要講嚴刑呢?這不是寬厚人的所為。”
六年,象先出任蒲州刺史。吏民有罪了,大多開導教育壹番,就放了。錄事對象先說:“明公您不鞭打他們,哪裏有威風!”象先說:“人情都差不多的,難道他們不明白我的話?如果要用刑,我看應該先從妳開始。”錄事慚愧地退了下去。象先常常說:“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將事情越弄越糟(庸人自擾)。如果在開始就能清醒這壹點,事情就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