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評《英雄》
《英雄》是張藝謀執導的武俠電影,由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陳道明、章子怡及甄子丹主演,於2002年12月14日上映。
? 電影主要講述戰國末期,七雄並起,惟秦國最為強大,急欲吞並六國,壹統天下。為對抗秦國的吞並,六國各地俠客欲刺殺秦王的故事。
? 戰國後期,戰火紛擾、群雄並起。先後盛極壹時的七雄中,唯有秦國雄霸壹方。秦王(陳道明飾)為壹統天下,發動了對趙國等諸侯六國的討伐戰爭。秦王野心,激起了各諸侯國俠士的強烈不滿,紛紛伺機刺殺秦王。 趙國刺客長空(甄子丹飾)、情侶刺客殘劍(梁朝偉飾)、飛雪(張曼玉飾)三人最為秦王忌憚。秦王下令:凡能緝拿刺客長空者,可近秦王二十步;擊殺殘劍、飛雪者,可近秦王十步,封官加帛。
三年前,情侶刺客殘劍、飛雪雙雙闖入秦宮,刺殺秦王,但在最後時刻,殘劍放棄了親手血刃秦王的機會;殘劍此舉,飛雪甚為不解。從此,兩人生怨。三年後,秦國俠士無名(李連傑飾),實為趙國人,為報“國仇家恨”,也加入到刺秦行列。他潛入秦國,花了10年的功夫,練就了壹身最為上乘的功夫“十步壹殺”,即在十步之內,可擊殺任何目標。
? 無名前來與長空、殘劍和飛雪商議刺秦事宜。同門師兄長空為能讓無名接近秦王,在漏頂棋館,佯敗在無名劍下。無名求助殘劍、飛雪,遭到殘劍的斷然拒絕。殘劍的態度更引來了飛雪的不滿。殘劍力勸無名放棄刺秦,這使無名大為不解。在無名赴秦的路上,殘劍以兩字相贈無名:天下。並解釋說,這是他多年悟出來的道理,秦王不可殺。積怨已深的飛雪再也不能理解殘劍的勸阻行為。殘劍為證明對飛雪的感情以及對社稷蒼生的期待,幽怨地死在飛雪的劍下。飛雪深為愧疚,最後雙雙戕身戈壁大漠,剩下癡心的女仆如月(章子怡飾)獨自垂淚。
秦王召見無名。無名講述刺殺三刺客的經過,取得了十步於秦王的最高規格。無名抓住機會,飛身刺向秦王。在這千鈞壹發的時刻,無名最終放棄了。無名以社稷蒼生為由,要求秦王壹統中國,結束經年戰爭和歷史恩怨。秦王驚魂未定,無名死於秦兵矢如飛蝗的箭雨之中。
? 第三次看這部電影,我只有壹個字評價它―細,它的細表現在如下方面:
壹、用色彩講故事
? 色彩作為電影造型的重要手段,在張藝謀的電影中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英雄》也不例外,色彩成為隱語出現,不僅是再現的也是表現的,並參與對人物心裏的刻畫,表達情緒,作為劇作元素推動情節發展等,色彩大大拓展了電影的鏡語空間。
? 《英雄》套用了黑澤明《羅生門》的故事結構,只不過張藝謀導演不用結構講故事而用色彩講,用色彩的隱語功能來表達和暗示了虛構故事的真相,開頭用沈重的黑色表現了秦王宮的森嚴莊重、壓抑和獨霸之氣,第二鏡便是壹片紅的趙國字館,任何東西都是紅色,連無名求的“劍”也要用紅色的朱砂寫成,紅色是仇欲的象征,也是其後血染趙國的鋪墊,也是猜忌和迷亂愛情的寫照,藍色是秦王理性和縝密心思的概括,也是殘劍飛雪寧靜誌遠的俠義精神的象征,綠色是自然之語,是“道”,是和平,黃色是成熟也是隕落,葉黃而枯,白色是簡單是純潔無暇,更是壹種對過往、對舊國的哀悼,結尾又用黑色,黑色空無的宮殿,是秦王的孤獨寂寥,是世無知己的悲哀,也是無名的悲壯英雄本色。
? 色彩同樣也是進行形象心裏刻畫的重要手段,《英雄》有壹處比較特殊的黑白色,這也是色彩的壹種,在無名與長空決戰之時用的是黑白色,黑白色象征虛假編造,半黑半白的模糊性,也正是無名向秦王講述他與長空決鬥時,他和秦王同樣的心裏刻畫,述者真假難辨,聽者也是,秦王猜忌的心裏刻畫是十分到位的。此外,色彩的對比產生意義,表達情緒,成為劇作元素,《英雄》中主要運用了黑色、紅色、藍色、綠色和黃色,色彩的對比講述了整個故事。
對於《英雄》的色彩,斯皮爾伯格曾說:“我不懂中文,但通過色彩,我看懂了《英雄》。”
二、第二語言―配樂
? 浩蕩的秦軍於堯鼓齊鳴中策馬奔馳,英雄的決鬥在白發老朽的古琴旁屏氣斂息,紅色的仇恨伴隨著鬼太鼓低沈的邪氣,茫茫大漠間傳來的是小提琴哀怨的思念。這壹切的壹切在電影影像中所要表達的最細膩的感受與情緒,都將由音樂來傳達並且升華和美化——這就是電影音樂的巨大威力!但前提只有壹個,妳必須要深入了解電影後,才能領會其音樂內在的情感與豐厚的含義。
期中我最喜歡的是《蒼.序曲》
電影《英雄》開幕的第壹個鏡頭,就落在那片古老且熟悉的黃土地上,帕爾曼那把哀怨的小提琴拉出了第壹段低沈且優美的旋律-《蒼.序曲》,這是對大地無限的依附與熾熱的情感,也是張藝謀深藏於心中的那份濃厚的黃土地情結。緊接著,莊嚴的古堯聲與雷鼓聲相應齊鳴,激起壹片黃土飛揚,醇厚的男低音在弦樂的鋪墊下描繪出壹幅錦繡河山的壯麗——浩蕩的秦國軍隊就在這片激昂樂章中策馬奔馳於返回秦皇宮的路上。故事也就從這裏開始……
開幕的這首《蒼.序曲》,簡單、優美,但同樣氣勢蓬勃。譚盾在這段開場曲中沒有過多地渲染大軍前行時的壯闊,卻用壹把孤獨的小提琴悟出了黃土飛揚後留下的滿目蒼涼,仿佛讓人們更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那片曾經孕育了多少世代英雄的蒼茫大地。帕爾曼說,《英雄》的音樂包含了壹種中國古老的高音,聽起來有壹種遠古大漠的蒼涼感覺。為了用小提琴和馬頭琴表現中國古老的音樂旋律,他還將小提琴的四根弦重新調音,讓它發出有“中國味道”的聲音。
最符合中國電影中國文化的配樂,必然是具有中國味道的音樂來表現,它不僅僅是壹種聽覺效果,更是壹種視覺效果,開場的壹首歌就讓人想到秦國當年揚塵天下,騎著鐵騎馳騁疆土統壹六國的雄風。
又例如在棋館內英雄決鬥壹幕,無名長空柄劍對持,壹位白發老朽盤坐其中,手中古琴伴著雨聲輕彈,旋律幽雅,古色古香,突然小提琴拉出壹絲殺氣,畫面隨著鏡頭急促移動,接著古琴彈奏越加狂躁,鼓聲越加響亮,氣氛越加緊張,猛然間,弦斷琴啞,無名長空拔劍相刺……緊張的畫面,緊湊的配樂,構成完美的結合,每壹個細節都鑲烙著壹段音符,每壹個音符都牽動著觀眾最細微的情緒。這就是電影音樂,這就是譚盾的電影音樂。其優秀之處,就在於總能抓住電影中壹切最微妙的細節,並給予最適當的渲染。
? 秦軍主題曲《風》,導演張藝謀出身於秦地 ,也就是現在的陜西,風是古代的壹種抒情詩詞 ,也是古代民間音樂的壹種體現,中國古代詩經中就包括 風、雅、頌三類。而《風》壹曲在電影中的出現更加烘托了秦國大軍不可壹世的氣勢和壓迫感,在聽覺及視覺上和秦宮的黑色調達成了***鳴。
? 三首配樂不管是制作,還是和情節的搭配,可謂都是細中求精。
三、細“禮”
這是壹部有歷史朝代依據的武俠電影,那麽所表現的中國文化必然也是要符合歷史的,從宏觀上講,這部電影還是處理得很精細的,比如開場召見無名之時,威嚴秦王宮外面排著壹層壹層的兵,按等級來值守崗位,無名進去以後先要驗身易服束發挽髻,才去面見秦王,在大門外附身長拜,待宣賞後再進壹門,再進,離秦王十步之遠,跪著答話……又如刺客之間相互決鬥時彼此都會先行禮,包括如月在紗帳外請示小姐之意,這些都是符合中華傳統文化中“禮”的要求,而這部電影有細致入微的處理。
四、大場面的細致刻畫
? 往往壹個細節容易把握,但大場面要做得精細可不是那麽容易的,但是《英雄》做到細中求大。秦國壹統天下的雄風就是通過大場面來展示的,用這種美術場景的藝術效果來表現電影場景效果。
? 《英雄》中大場面的描寫有很多,往往是渲染壹種氣氛和恢宏的氣勢,同時也是歷史畫卷的再現,豐滿故事情節,在單調的色彩故事情節中給人以現實感。
五、悲壯美
? 《英雄》很好體現了以“死”為美的悲劇美學,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死即是美這種美學思想由來已久,尤其是舍身取義的俠義精神中,秦國統壹天下,免不了殺戮和血流成河,很多滅亡之國的後人就有刺殺秦王的渴求,隨著掀起的便是刺客俠義之風,其實《英雄》就是壹部悲劇美學。
? 首先是無名、長空、殘劍飛雪的俠義之悲,他們肩負刺殺秦王的重任,背負家仇國恨,但他們同時也是俠士的代表,他們追求舍身取義、平天下之不平的俠義精神,他們對秦王是大恨,可是對天下人卻是博愛,他們的矛盾和大義讓他們走上悲劇的結局,當年沖進秦王宮,殘劍有機會手刃秦王,可是他放棄了,不是不恨,而是領悟了“道”,他知道天下之勢,今天是秦王,明天還會是別人,而受難的永遠是百姓,他不想更多的人像他們壹樣浪跡天涯,尋仇報恨,他的放棄成為他和飛雪的間隙,這次的放棄也是他們最後雙雙自戕的悲慘結局的根源,即便如此,他們的死卻是美的,為天下人而死,為大義而死,恪守了他們追求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俠義精神。
無名背負著朋友的托付,肩負著國恨家仇,他對秦王恨之入骨,當無名立於秦王十步之遙時,以他的劍速完全可以刺殺秦王,完成他們的渴求,但他臨時悟“劍”,懂得了殘劍所說的天下之意,他只是象征性用劍柄刺了壹下秦王,選擇了自己死讓秦王活,只因秦王的壹句胸懷天下,他舍身取義,成了無名英雄,悲壯就死,這是壹種殺身成仁的美。尤其無名只身前往的背影更是有壹種說不出的美,他的大義舍身也是壹種悲劇之美,他大義凜然死於秦軍矢如飛蝗的箭雨,卻已悟透,無怨無悔,與其說是悲,倒不如說是大智之美。這與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死亡美學相契相合。
? 其次,是知己之悲。殘劍飛雪稱是高山流水,人不離人,劍不離劍,可是因為懂得所以才能傷得更深,飛雪不解殘劍當年的手下留情,未能刺殺秦王,也對他怨恨在心,所以壹心助無名刺秦,而殘劍卻壹心阻止無名飛雪,說是知己,飛雪卻是到死也不懂殘劍家國天下的胸懷。還有就是秦王居於萬萬人之上,可莫大的秦王宮,無壹人離他近十步者,更別說是知己了,居於高位的孤獨寂寥是他的所有,到頭來,天下最懂他的卻是要置他於死地的刺客,這是何等的悲哀,但孤獨並不是秦王就無人可訴無人可懂,他與無名的三段對白,把他的縝密與猜忌刻畫得淋漓之至,尤其他最後的大徹大悟,更是讓人看到壹個王者的大智,雖無知己,勝有知己,他的悲只不過是無人懂得其心懷大誌,而不是沒有稱霸天下的胸懷。他忍痛殺知己,卻成就了六國壹統的霸業,完成知己之願,以大胸懷容納天下。他的孤獨寂寥也就成了壹種境界和壹種美。
《英雄》這部電影不管是畫面、音樂、動作設計、色彩、服裝、造型、道具、語言,還是敘事結構都有很大的成就和褒揚之處,個人認為這些方面的成就就是壹個詞—精細,在電影中面面精細的制作很是難得,再加上演員對細節的表達和把握,後期制作的精細,使得其不管是畫面藝術效果、劇情效果,還是主題的表達都是戲中有細,以細成戲。這種精益求精的態度是值得學習和繼承的,尤其是大商業環境下的今天,電影只為流量而做,沒有人會扣著細節做精良制作,所以這部電影的求細精神是彌足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