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受眾群體的心理特點主要有四點:接受暗示心理、從眾心理、逆反心理和受眾的心理承受力。下面我們就來逐壹分析這四個特點。
首先是接受暗示心理,它是指受眾自願接受新聞導向的壹種心理狀態。暗示作用是通過對新聞事實的選擇和特定表達形式,將傳者的傾向以隱蔽的、潛在的方式傳達給受眾,並且要依賴受眾的解讀和心領神會才能發揮作用。例如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後,美國黑客對中國網站發動攻擊,中國黑客(在此稱紅客)奮起反抗,各家新聞網站紛紛予以報道。由於民族情緒的影響,大多數網民包括很多記者出於愛國熱情對中方的黑客行動多抱以贊賞的態度。但如果輿論僅這樣報道,勢必會更加煽動受眾的情緒,帶來壹定的社會破壞性。所以,人民網發表了壹時評《“紅客”、“黑客”都對網絡秩序構成危害》。文章承認,中國“紅客”是壹群有正義感和愛國熱情的網友,但無論中國“紅客”還是美國“黑客”,攻擊、破壞網站這壹行為都是不可原諒的違法行為,並堅決反對把中國“紅客”的網絡攻擊行為高尚化。很顯然,文章在認同公眾的壹般看法的前提下,進壹步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引人深思,幫助人們理性地認識問題。這樣的報道給受眾壹個完整的正確認識,其暗示的總體效果是積極的。
從眾心理是指受眾個體在強大的新聞輿論或由這種輿論而引起的人際壓力下,自覺或不自覺地在社會知覺、社會判斷、態度以及行為上表現出與新聞輿論相壹致的現象。受眾的從眾心理有利於形成人民群眾的內聚力。比如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造成了至少10萬人死亡,無數家庭失去父母、兄弟和姐妹。全球的各新聞傳媒及時地報道了壹幕幕慘景。為了***同拯救他人的生命,在新聞傳媒的正確引導下,壹時間來自世界各國的援助之手僅僅挽在壹起。這種發揚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的合作,超越了種族分歧、宗教信仰、政治歧見,成為這次海嘯救災中最閃光的地方。新聞報道把全世界人民的心都凝聚到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