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想要成為看古建築的行家,需要學會什麽知識?

想要成為看古建築的行家,需要學會什麽知識?

1、兩滴水

兩滴水是中國古建築屋檐層數俗稱,也就是兩重檐。因為下雨天,雨水會經由兩層屋檐滴落,形成兩串雨滴而得名,可以說是非常寫意的稱呼了!

兩滴水

而中高層結構的古建築,還會有三層出檐的三層滴水瓦。“三滴水”是中國古建築中重檐構成藝術的典型代表,現在我們常見的鐘鼓樓、城樓等,都運用了這個技法。以此類推,還有“四滴水”、“五滴水”。

三滴水

猜猜我是幾滴水? ↓↓↓

2、沖三翹四

沖三翹四,是古建築翼角部分大木作施工做法。在明清官式建築中十分常見,翼角部分的角梁,需要按照制作要求,形成“沖出”與“起翹”的造型。

“沖”和“翹”是對仔角梁而言的兩個過程,水平的距離為“沖”,垂直的距離為“翹”。清代園林裏建造的亭子,大都起翹非常高。

沖三翹四

3、五舉拿頭

清朝時期的建築大木作舉架俗稱,也就是五舉,舉就是“頭”,也叫檐頭。在北京這樣的建築特別多見,是因為受到政治中心的影響,且皇城腳下,技藝高超的工匠也特別多,大家都默認使用了統壹的形制。

五舉

因此,舉架的做法都趨於程序化和規律性,五舉、六五舉、七五舉、九舉等都十分常見。五舉是清代建築的檐步或廊步最普遍的舉架,所以在廣泛的使用中,形成了“五舉拿頭”的俗稱。

4、發戧

“發戧”是典型的南方建築中運用到的技法。江南建築翼角做法稱謂,其翹起普遍高於北方建築,藝術化也比較明顯。造成“發戧”的構造技法,主要有水戧發戧和嫩戧發戧兩種施工工藝。

5、抱 肩 · 回肩

抱肩,是古建築大木作榫卯做法,起到柱子與額枋之間的連接作用。肩,就是榫頭兩側。當榫頭做好之後,在兩肩部按照柱子的圓面,向內刻出弧線,以增加額枋與柱子接觸面,尖銳部分抹角倒圓,稱“抱肩”。

回肩的作用、技法和抱肩差不多。但是區別在於,額枋榫頭做好後,兩肩部向反方向按抹角倒圓,“回肩”的肩膀不與柱面接觸。

6、叉手

“叉手”的下端分別交於平梁的兩頭,上端交於脊檁,為斜向承重構件,所以又稱之為“斜柱”。

7、盤 頭

盤頭是古建築墻體墀頭組成部分,也稱“稍子”,墀頭上身至連檐部分叫做“盤頭”。傳統建築中的“盤頭”有5層也有6層,包括:荷葉墩、半混、爐口、梟、頭層盤頭、二層盤頭和戧檐。

8、仙人 · 走獸

仙人,是古建築瓦作屋脊藝術構件,因仙人騎有壹只雞,有“騎雞仙人”的說法。仙人是清朝官式建築屋頂檐角最前端的裝飾物,但它也被賦予了重要的工作——“畜牧”。

走獸,古建築瓦作屋脊藝術構件,《清式營造則例》曰:“走獸”是垂脊下端之雕飾”又稱“蹲脊獸”,俗稱“小跑”、“小獸”。“走獸”最早出現在宋朝時期的《營造法式》中。到了清朝時期仍在使用,“走獸”就是位於仙人身後的壹排集脊獸,依次排序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

  • 上一篇:怎樣折花簡單又漂亮?
  • 下一篇:我國之傳統民俗傳承問題該怎樣解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