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單壹的“質”、“色”、“紋”賞石欣賞形式
1、以石的質地來欣賞,區分優劣。如春秋戰國時。倍受當時君王和世人喜愛的“和氏壁”。這為後人的“美石如玉說”開了先河;
2、以石色取勝。漢代張良的“黃石”、魏文帝建“芳林園”景陽山所用的白、紫和五色大石等都是欣賞石色彩的。
3、而魏明帝在重修“芳林園”時,多“采筍城之文石”。紋理、美麗條紋的山石,這成為以後欣賞紋理石的重要因素之壹。
二、米芾的“相石法”與太湖石鑒賞方法。
北宋文人米芾總結了太湖石後,提出了“相石法”概括為“秀”、“瘦”、“透”、“皺”。清代文人李漁將米芾的“相石法”歸納為“透”、“漏”、“瘦”三字,並為太湖石的鑒賞作了詳盡的解釋。主要包括形狀、聲質、光澤、色澤及皺紋。
1、欣賞形狀千奇百怪的太湖石,應講究瘦且有形,如白居易在《太湖石記》描述的那樣“有盤拗秀出,如靈邱鮮方者.有端儼挺立,如真宮神有人者,有縝潤削成,如圭瓚者,有謙棱銳判,如劍戟者。又有如此如風,若拳若動,將翔將踴,如鬼如獸,若行若驟,將裏將折氣
2、欣賞“洞眼”,長年受湖水沖擊而形成的洞穴與透眼,古稱“彈子窩氣
正由於這些洞眼,給太湖石斌予了神秘感,前後左右的洞穴相通者,為“左右逢源氣!下相通者,為“關系通天”.因此,歷代文人們把它當作神仙棲息的“別有洞天”而具喜愛有加。被稱為“神石”,“仙山”.
3、欣賞石的聲音。是在敲擊太湖石時發生的清脆的聲響。清韻者為上品,沈悶者為下品。
4、欣賞石的色澤,是指石的色彩和光澤,壹般來說,以及紅色、黃色、綠色、紫色為上品(賞玉的影響),以常見的灰色為中品,墨灰色為下品。
5、欣賞石的潤度,則以溫潤者為上,浮澡者為下。
三、《雲林石譜》鑒賞法
這是壹部由宋代杜縮所著的,詳盡記載了106種奇石的譜記。對後代賞石影響極大.其中鑒賞方面分為:1、形色,2、質地,3、聲音,4、硬度,5、紋理,6、潤澤,7、晶形,8、透明度,9、吸水性。
四、“近山形石”類的鑒賞法(包括苑石、怪石、峰石、神柱石、山形石等)。
近山形石,又稱近景山石,有近觀山石的效果。鑒賞因素有:1、形姿:2、洞穴:3、色彩;4,聲響;5,潤澤:6、紋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姿與洞穴,它決定了山石的形態,在鑒賞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色彩、聲響、潤澤與山石的化學構成有關,紋理則與山石的物理形成和石表風化水蝕程度有關.近山形石主要表現形式有孤峰、雙峰等。玲瓏形,險怪形和近山景觀.多為高聳秀長,高度大於寬幅。洞穴講究巧退、穿眼、委曲、透空、相通等;色彩講究黃、紫、青、白等:聲響講究清脆、微有聲、無聲;潤澤講究續潤、清潤、稍潤、溫潤、堅潤、微燥等;紋理講究縱橫籠絡、多刷道、白紋籠絡、石面蟒峋等。
五、“遠山形石”類鑒賞法
遠山形石主要包括仙山(神仙島)研山(硯山),盆石,仇池石等相關的景觀石。其表現遠距離欣賞的群山景觀效果,要求視野開闊,視點遠.其形姿為寬幅大於高度.壹般來說,山峰越多,高/寬之比值越小.這與近山形石不同的是具有群山之峰、巒、崖、壑以及坡腳。峰巒講究峰巒狀、高拔、群山勢、十數峰、八九峰、三十六峰、小而起峰等;崖谷講究險崖、千崖、絕壁、懸崖、飛崖等;洞穴講究有限透空、蒼甄洞天、崖洞相通、崖穴穿眼、玲瓏等;色澤更受重視.這是因為遠山紋理(即脈絡)不消,呈現光滑之肌理,這與中國山水畫中“遠人無目”、“遠山無樹”同理.因遠山形石寬輻(長度)大於高度.明末文人文震享在其《長物誌》中稱為“橫石”.並稱:“橫石以蠟地而峰巒峭拔者為上”.色澤講究黑、碧、青灰綠、青、灰白等等。
六、象形石類賞法
形象石類包括貢石、禪石、玄石、象形怪石、象形供石、壽石、龍骨石等.其石的形狀與大自然中的人物、鳥獸、雲朵等可類似.如宋代楊康狀曾收藏的形狀酒醉後的道士形象的怪石,名為“醉道士石”;唐代李德裕於“平泉山莊”收藏的“獅子石”與“似鹿石”二石,這說明唐代己開始欣賞象形石了。
象形石主要講究形似和神似,形似講究整個石的外形或局部外形應與某物相似,而神似則與中國畫中的“寫意”或“大寫意”相仿,講究神態相似,即為佳品。
七、紋樣石鑒賞法
用現代的話講,紋樣石就是紋理石,或圖案石。即石的表面.呈現出各種天然的,酷似的人物、動植物.以及山水畫似的紋樣。其品種有:大理石、黃河石、雨花石、菊花石、以及各種化石類等。《雲林石譜》記宋微宗所藏壹石為“大若桃,上有鴿鴿,如子豆,棲柏枝上,頗奇怪”.《素園石譜》也記載宋學士吳沖卿家藏壹石屏,其上“古木參差,兩鴉棲立.儼然圖畫,遂名鳴樹石”,歐陽修收藏有酷似峨眉山西雪嶺上萬歲不老松圖畫的石屏,以及具有魚形的魚龍石,燕子飛翔形狀的石燕等等。古人鑒賞紋理石時,講究與中國畫理相近,如圖紋,色彩,質地,反差(留白)命題等。並與人物,山水,花鳥畫的欣賞、評品相對應,分上品、中品、下品來鑒賞。
八、文人石的鑒賞法
文人石準確地講,是具文人味的賞石,它始於南北朝,興於唐宋,盛於明清。文人石更註重神似,通過對某種石的收藏,陳列,養護,玩賞來再現文人那“清高、孤傲、隱逸、脫俗的風骨、氣派。並通過苦讀瞬想,寄托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如文人石、孤賞石、禪石、玄石、壽石、仁石等具有壹定抽象性的天然石。講究於仁山、儒味和人之喜,以及意境,風水,禁忌。除石本身外,還註重幾座、配詩、題名、題對,與木琴,條案,書法,古畫,古瓷,茶藝等中國文人相諧調的居室環境相適應.達到“雅之大雅”的效果。把賞石延伸到更加美妙無比的境界之中。擴展石之意境,給人以多方位、多視角的樂趣享受。
文人石更講究:樸(天然),清(色不繁雜),雅(秀美),瘦(孤傲),慰(慰藉),靈(智慧),潤(濕潤),態(高遠),古(蒼桑感),正如江南四大名石“冠之峰”、“玉玲瓏”、“皺之峰”、“瑞之峰”,以及清代鄭板橋收藏的“竹形石”.文學家蒲松齡收藏的“蛙鳴石”,“三星石”等皆為文人石。這時期,對石欣賞形式和方法更加豐富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