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

藏戲起源於8世紀藏族的宗教藝術。17世紀時,從寺院宗教儀式中分離出來,逐漸形成以唱為主,唱、誦、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結合的生活化的表演。

藏戲唱腔高亢雄渾,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聲幫和。2006年5月20日,藏戲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壹。

2、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壹種集歌、舞、樂於壹體的大型綜合古典音樂藝術形式,是流傳於新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的“十二木卡姆”和“刀郎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的總稱。

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東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小城鎮也廣為流傳。特別是“十二木卡姆”,它是維吾爾木卡姆的主要代表,廣泛流傳於新疆的南疆地區和北疆的伊犁地區。

3、貴州侗族大歌在侗語中俗稱“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它是壹種“眾低獨高”的音樂,必須由三人以上來進行演唱。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是其主要特點。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大自然之音,是大歌編創的壹大特色,是產生聲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它的主要內容是歌唱自然、勞動、愛情以及人間友誼,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壹種和諧,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很少出現打架罵人、偷盜等行為,人們甚至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就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壹樣。

4、《格薩爾》是壹部篇幅極其宏大的藏族民間說唱體英雄史詩。這是我國藏族人民在十壹世紀以來漫長的歲月裏,用集體智慧創作出來的壹部極為珍貴的文學巨著。

傳唱千年的史詩《格薩(斯)爾》也叫《格薩爾王傳》。主要流傳於中國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裕固族、納西族、普米族等民族中,以口耳相傳的方式講述了格薩爾王降臨下界後降妖除魔、抑強扶弱、統壹各部,最後回歸天國的英雄業績。

《格薩爾》史詩被譽為藏族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是世界上最長的壹部英雄史詩,也是目前世界上唯壹的活態史詩。有著“格薩爾故鄉”美譽的那曲,現有103位說唱藝人,人數為西藏各市地最多。

2006年5月20日,格薩爾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格薩爾》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03月,世界最長英雄史詩《格薩爾》文學走進西藏課堂。

5、“農樂舞”俗稱“農樂”,流傳於吉林省、黑龍江省、遼寧省等地的朝鮮族聚居區。歷史可追溯到古朝鮮時代春播秋收時的祭天儀式中的“踩地神”。農樂舞分為十二部分。朝鮮族農樂(象帽舞、乞粒舞)是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紮比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並批準中國朝鮮族農樂舞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06年5月20日,朝鮮族農樂舞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百度百科-藏戲

百度百科-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

百度百科-貴州侗族大歌

百度百科-格薩爾 (藏族史詩)

百度百科-朝鮮族農樂舞

  • 上一篇:康巴藏刀的白玉藏刀裝飾紋樣的形成與發展
  • 下一篇:教室文化墻的簡單圖片展示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