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畫圖本子是壹位長輩贈送的二十四孝圖。
《二十四孝圖》出自魯迅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元代郭居敬輯錄古代24個孝子的故事,編成《二十四孝》。後來的印本都配上圖畫,通稱《二十四孝圖》,成為宣揚孝道的通俗讀物。“孝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傑作。
另有,魯迅認為二十四孝圖主要目的是宣揚封建的孝道。他從自己小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入手,重點描寫了他本人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的強烈反感。
作品鑒賞
此文章從當時的兒童讀物談起,憶述兒時閱讀《二十四孝圖》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
作品著重分析了“臥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白話文和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壹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
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和散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仿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