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線木偶,閩南語,惠安女,古大厝算是閩南的什麽(海納百川閩南韻的)
木偶戲的壹種,表演時,藝人用線牽引木偶表演動作。根植於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又名“絲戲”,民間俗稱“嘉禮”,乃流行於閩南語系地區的古老珍稀戲種,數百年形成了壹套穩定而完整的演出規制和700余出傳統劇目。閩南語(Manlam ngy),發源於福建泉州,即是閩南地區,亦稱閩南話,在臺灣亦稱為河洛話(Hō-ló-ōe),或臺灣話、臺語、河洛語等,另外也有福建話(東南亞,港澳,海外)的稱呼,屬於漢語閩語的壹種,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閩語。語言學的分類上,中國語言學者多認為閩南語是壹種漢語方言,最接近古代中原河洛話。西方學者多認為是壹種語言,屬漢語族。閩南語壹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學術上泛閩南語的集合,狹義則僅指閩臺之閩南語。目前,閩南語並沒有所謂“標準”腔之說,嚴格說來,各地閩南語都是標準腔。現實來說,臺灣所使用的“島內優勢腔”和廈門島內的“混合腔”是壹種準“通用腔”。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的壹個特殊的族群,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東部崇武、山霞、凈峰和小岞四個鎮,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她們的服飾,也深深地影響著周邊的鄉鎮,如東嶺、東橋和輞川等。據當地人說,幾百年前,她們由中原移居於此,因海邊生活為防風而佩帶花色頭巾和橙黃色的鬥笠,花巾上還有編織的小花和五顏六色的小巧飾物;上身穿著緊窄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臍;下身穿著特別寬松肥大的褲子,腰帶是紮在肚臍下面。?在全國,只有閩南把房屋叫做“厝”,現存鄉間古大厝,大都為清末民初華僑所建。僑胞漂洋過海謀生維艱,他 們勤儉辛勞,晚年衣錦還鄉,在家鄉建壹大厝,既為葉落歸根之所,又可造福子孫。古大厝大都是懸山式五脊二 落水的建築物。屋前條石鋪成大庭,庭周圍築有圍墻或壹排放置柴草農具小屋(又叫花向)。進大門可見露天石 天井。橫排三開間、五開間或七開間,縱深二進、三進或五進。每進之間天井隔開,又開迥廊連接。兩側的迥廊 後連接著長長的廂房(又叫護厝、護廊)。下廂房設有花廳,作會客之用。有的豪富大戶,大厝後還建有梳妝樓 及亭榭,如壹座小花園。古大厝富麗堂皇,布置合理,堅固耐用,且冬暖夏涼,居住舒適。大厝外墻磚石混砌, 下部是整大塊花崗巖,上部用小方磚或八角磚,紅白相間,色彩鮮艷。屋脊兩端是高翹的燕尾,中部略低,猶如 巨龍淩空騰飛;屋蓋復以壹道道的瓦筒,既可預防沿海臺風的襲擊,又有遮暑隔 熱作用;大門廊是水磨白石,上刻名家楹聯;門頂及兩側鑲嵌著輝綠石(青草石)的題匾,也是名家書畫。跨進 大門,可見寬敞明亮的天井兩側,各有壹列壹丈長的窄石桌,排滿花卉,令人賞心悅目。越過天井,即是廳堂。 這是古大厝建築精華所在。木構的框架,鬥拱與梁接榫天衣無縫,楔頭用藤條、皮革加固,重叠有致;鬥拱、梁 架、門窗漆飾。廳堂的門屏窗飾,全部鏤空雕花,工藝精致,飛禽走獸、花鳥魚蟲、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就連 柱子也有講究,柱子下面,墊著壹尺來高的圓石珠,起著防潮防蛀的作用。地面則壹式大紅磚鋪,幹燥又明亮 。?
上一篇:如何做網絡營銷市場定位下一篇:昆明哪的小吃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