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春秋戰國時期禮儀常識

春秋戰國時期禮儀常識

1、尊師重教

“尊師重教”出自《禮記·學記》,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壹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中國古代壹部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壹篇,寫作於戰國晚期。

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尊師重教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可見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等級森嚴

春秋戰國時代是由封建制向郡縣制過渡的時代,是先進的封建生產關系戰勝落後的奴隸制生產關系的時代,在學術上是諸子蓬起、百家爭鳴空前活躍的時代。

由於士的出身不同,立場不同,因而在解決或回答現實問題時,提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也不同。他們著書立說,爭辯不休,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許多學派。

3、決戰需求神問卦

春秋時期,兩國之間即使要決戰,也要在宗廟進行求神問卦,到了戰場還要常常要進行蔔築,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開戰。

4、天神祭祀

凡在天之神,都屬於天神祭祀,包括祭至高神(天)、各類天體(日月星辰)、各類天象(大雩寒暑)等。祭祀至高神壹壹“天”

“天”有其喜惡,也會因其喜惡而庇佑或懲罰人間的君主。人間君主自稱“天子”,假借與天的虛構的血緣關系來維護其統治的合法性。也因此,郊天之祭,成為了兩周時期最為隆重的祭祀。

5、咂醬之禮

中國制醬和食醬的歷史悠久,當時的醬叫“醢”,《周禮》記載“百醢”,可見當時制食醬品的發達。

據《周禮·天官》所記,周天子祭祀或賓客用羞“百二十品”,用醬“百二十甕”,這百二十甕醬包括醢物六十甕、醯物六十甕,都是動植物食料加調味品炮制的復合調料。肴饌百二十品配醬百二十甕,壹肴配壹醬,這是周王創下的前所未有的王室飲食制度。

擴展資料

中國傳統禮儀:

1、“九賓之禮”。

這是我國古代最隆重的禮節。它原是周朝天子專門用來接待天下諸侯的重典。

周朝有八百個諸侯國,周天子按其親疏,分別賜給各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諸侯國內的官職又分為三等:卿、大夫、士,諸侯國國君則自稱為“孤”。

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來稱為“九儀”或稱“九賓”。周天子朝會“九賓”時所用的禮節,就叫“九賓之禮”。“九賓之禮”是很隆重的:先是從殿內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禮儀官員,迎接賓客時則高聲呼喚,上下相傳,聲勢威嚴。按古禮,“九賓之禮”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戰國時代,周朝衰微,諸侯稱霸,“九賓之禮”也為諸侯所用,演變為諸侯國接見外來使節的壹種最高外交禮節了。《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設九賓之禮”就是指此。

2、“跪拜禮”。

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並無尊卑關系。進入階級社會後,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裏,“跪拜”是壹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

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禮”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並停留較長壹段時間;

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壹觸地就起,是壹種用於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3、“揖讓禮”。

“揖”是作揖,雙手抱拳打拱,身體向前微傾;“讓”表示謙讓。這是壹種大眾化的禮節,壹般用於賓主相見時,或平輩間、比較隨便的場合。“打拱作揖”即是壹種引見,也表示壹種寒暄問候。這壹禮節,最能體現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德。

4、“袒臂禮”。

又叫“左右袒”,是壹種特定場合下的特殊禮節。所謂“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擁護哪壹方面的意思。它壹般用於事態嚴重的場合,通過“袒臂”表示擁護誰,藉以解決爭端。相當於今天的舉手表決。這種禮節,大約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

5、“虛左禮”。

古人壹般尊崇左,故以右為較尊貴的地位。但乘坐車輛時,卻恰好相反:車騎以“左”為尊位。如《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車騎,虛左,自迎夷門後生。”

後來經過演變,“虛左”就表示對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給某人留下官位”時。常謙稱“虛左以待”。“虛左以待”的行為,就成為尊重人的壹種禮節。

百度百科_禮儀

  • 上一篇:日本龍義長菜刀是什麽鋼
  • 下一篇:晉劇主要有哪些藝術特色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