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鄉土中國第壹章 怎樣理解鄉下人的土氣?
費孝通先生在書中說:“我們說鄉下人土氣,雖則似乎帶著幾分藐視的意味,但這個土字卻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好處是指泥土。鄉下人離不了泥土,正因在鄉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當今社會,城裏人習慣用土裏土氣、土頭土腦來藐視鄉下人,然而我們的民族是和泥土分不開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我們小時候就能朗朗背誦的古詩,其實就足以說明以前中國社會以農民為榮,並且尊敬、崇拜他們。土應是壹種高尚的象征,壹種質樸的感受,壹種返璞歸真的踏實和厚重,中國從土裏長出過光榮的歷史,土在我們的文化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我們又何嘗不該尊重鄉土,尊重農民,尊重自己的文化呢?
2、鄉土社會的鄉土有什麽特點?
作者從多個角度,分別做了闡釋:
特性之壹: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來說,鄉村裏的人口似乎是粘在土地上的,他們壹代接壹代的傳下去,不太有變動。世代定居是常態,遷移是變態。
特性之二: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序關系上來說,鄉土社會是以住在壹處的集團為單位,中國的鄉土社區單位是村落,村落與村落之間又彼此孤立。
特性之三:從人與人的關系上來說,鄉土社會是禮俗社會。在這裏做事不講法律,只講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和傳統禮儀。
還有壹個是人情社會,比如壹個人犯了錯,如果我跟他關系比較好,那麽我們想辦法也要幫他包庇。如果跟他沒什麽交集,那他可能就會收到嚴厲的懲罰。這就不難理解,至今咱們這個社會壹直強調人脈的重要性。
在本章末尾,作者還提到《論語》中,孔子對“孝”的解釋,來說明了鄉土社會中人和人相處的特點。“孝” 是什麽?書中寫到:孔子並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了具體的行為,最後甚至歸結到“心安”二字。即,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觸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然後去承他們的歡,做到自己的心安。
來源:簡書作者:玄桑梓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