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武術到底內含著什麽中國文化

武術到底內含著什麽中國文化

中國武術與中國文化

? 武德,中國武術文化的核心

武德,早在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中就有“武德有七”的論述。以後隨著時代的展,武德的涵義也在不斷地變化發展。過去,大多以“尊師重道,孝悌正義,扶危濟貧,除暴安良” “虛心請教,屈己待人,助認為樂”,“戒驕奢淫逸”等作為武德信條。武術的各拳種流派,也都訂有自己的“門規”、“戒律”、“戒約”,並有“三不傳”、“五不傳”、“十不傳”以及“八戒律”、“十要決”等作為武德的標準。今天,也有不少學者對武德進行概括,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壹種美德”,也有的學者認為武德是“武者體現的道德”。1987年全國武術學術研討會,將武德規範概括為“尚武崇德,修身養性”。這些都從不同側面對武德進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實上是壹種倫理觀,所以我們應該從論理學的角度去定義武德。

我們認為,武德是從事武術活動的人,在社會活動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簡而言之,就是武術道德。“道”壹般指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並引申為人們必須遵循的社會行為準則、規則或規範;“德”即得,人們認識“道”,遵循“道”,內得與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道”主要指壹 種外在的要求,“德”則指內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兩字連用,始見於荀子《勸學》篇:“故學至乎禮而止,夫是之謂道德之極”。

武德是隸屬於體育道德的範疇。武德既是參加武術活動人們所遵守的公***體育道德,又是武術工作者在從事武術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中應遵循的倫理規範。由於武術有著區別於其它體育活動的特殊性,受著民族道德的影響和滲透,所以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道德規範------武德。

武德的實質亦是社會公正原則,即正義、公平、公道,是人類最古老的道德觀念之壹。武德同樣是通過社會輿論的作用,大眾的壓力,良心的不安,使人們“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攻之”,來調整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

武術與中國哲學:

中國古代哲學以《易經》的“陰陽八卦”、《老子》的“道”和孔子的“儒家學說”為核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具有強烈的社會現實性、博大的系統性、鮮明的主體性。它既是對其它意識形態的歸納和總結,也對其它社會章識形態具有不可低估的影響。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有機組成部分的武術,在其產生、發展和完善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哲學思想中通變思想、文感相斥思想和發展變化思想的左右。歷史上許多武術家都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古代的哲學思想來分析解釋自己演練的拳法,並能融會貫通地創造出不同風格的拳種。明末出現的所謂“內家拳”,以及後來的太極摯、形意拳、八卦掌等拳種對拳理的解釋,都與古代哲學思想密切相連,含有豐富的哲理性。

“太極”壹詞最早見於《易經》。《易經》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同時“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這體現了古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辯證法思想。太極拳的拳理正是由武術家們根據自己長期的鍛煉實踐,把古代的辯證法思想同拳術動作的運動規律有機地結合到壹起而加以解釋的。如動與靜、過與不及、曲與伸、柔弱與堅剛、直養與曲蓄、合與開、張與弛、抑與揚等等對拳理的精辟論述,都是陰陽對立統壹原理的不同表述方式。

始於明末清初的形意拳,以劈、崩、鉆、炮、橫五拳為基本拳法,用“五行”哲理對它們進行解釋,以示相生相克的拳法變化。

直接以“八卦”命名的拳術“八卦掌”,雖起源於清末,卻也是武術家將拳術中的攻防招式同古老的“八卦”說相結合的產物。八卦掌沿圓走轉的形式按八個方位進行,直接取形於“八卦”,而從事法的隨走隨交、縱橫交錯,運動不息,變化不止的深邃意境中,則可以看出是取意於《易經》,把八卦的無窮變化看成是有規律的,是在數的序列中周轉、運動和變化這壹發展變化觀的。

以查拳、華拳和少林拳為代表的長拳類拳術,也同樣融古代哲學思想於壹體。如少林拳講究“逢剛柔化、逢柔剛進”;華拳強調“陰陽二氣”的對立因素;查拳主張“剛柔相濟”等,無不是矛盾雙方的對立統壹和在壹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

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是在宗教的形式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的陰陽學說、五行說、八卦說等,雖然都試圖運用陰陽的對立關系來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運用多種自然物來解釋萬物生成的本源,但它們仍被禁錮在宗教觀念的體系中。這就使得武術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受到影響,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因而在許多武術著作中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窺見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想。

總的說來,中國武術作為人類自身完善的壹種手段,它是與華夏種族精神完善的手段——哲學壹道建築起中國文化大廈的。作為精神最高產物的哲學,對於人類其任何肉體的和精神的完善手段都起著指導作用,並具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 武術與中國宗教

中國的宗教嚴格說來是壹個復合體,是各種文化觀念、倫理觀念、社會觀念的綜合物。作為壹種意識形態,宗教在武術的發展過程中同樣發生過壹定的作用。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武術與宗教有者不解之緣。我國最古老的拳種之壹的少林派拳術就曾與佛門發生過密切的關系。馳名中外的少林寺在佛教鼎盛的隋唐時期以“武”名揚天下。“內家拳”的產生與發展,同道教的神仙方術理論及其在“養生術”方面的嘗試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後來的“太極拳”,“八卦掌”等以柔為主的拳種,則是把拳術動作與道家的“導引”,“吐納”相結合創造出來的。還有,在倫理理念上習武者所奉的“尊師重道.孝悌為先”、“十戒”、“五不傳”等等則直接反映了儒教《三綱》、《五常》的思想。

正是由於武術與宗教這種特殊的關系,在宗派門戶的影響下,出現了為爭“正宗”,“真傳”面假托、附會“神仙”、“佛祖”的現象。這種情況對武術的健康發展起了阻礙作用。

我們可以從杜會生活的多方面來證明武術與宗教間的關系。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文化,而宗教作為壹種社會童識形態對武術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對它們之間的關系作壹個詳盡的考察,將有益於澄清壹些歷史事實,破除有些人頭腦中對武術的神秘觀念,使武術沿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武術與中醫

武術與傳統醫學同屬人體文化的範疇,它們有著***同的哲學方法論基礎,並在同壹文化領域內相互融合、滲透,又***同豐富、發展。傳統醫學是在唯物主義元氣論的哲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其根本特點與優點就是它的整體綜合觀與陰陽辨證觀,並進而提出“精、氣、神”為人體“三寶”的觀點,認為三者壹體,互相依存。武術則將傳統醫學的這些理論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論體系之中,逐漸形成了形神合壹、內外兼修。內養性情、外練筋骨的養身思想和健身之道。另外,武術與傳統醫學的骨傷科也具有血肉相連的關系。不僅中醫的理論指導著武術的養生與技擊,如傳統醫學中的點穴、拿脈、解骨及救治偏差術等直接用於自衛與技擊中,而且武術的某些功法也豐富了中醫傷科的治療技法,如中醫傷科的“壹指禪推拿”、“拍打療法”等。武術與中醫的結合,不僅創造了獨特的中國養生、功夫按摩、武術傷科、傷科針灸、運動醫藥、練功療法、救治偏差、特種功夫等八大技術成果以及壹大批有關的學術著述,而且這種歷史結合必然有力地促進二者在今後的***同發展,成為走向世界、造福人類的主題曲。

  • 上一篇:歐洲五大聯賽首輪基本無冷門,傳統豪強悉數取勝
  • 下一篇:毛裏求斯主要的經濟產業?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