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求初中語文公開課隨筆

求初中語文公開課隨筆

生命的感悟——初中語文教學隨感(逄春佳) 上世紀末全國性的對語文教學的大圍剿我們還記憶猶新,新課改無疑是壹次反圍剿的“大突圍”,四年下來,成果頗豐富。這次以“最近發展區”、多元認識、建構主義為理論支撐的課改理念,使教學向“人”邁進了壹步。尋找有生命感的文化定位歷史是延續的,過去發生的壹切都沈澱在我們記憶的深處,打入民族集體潛意識,文化的東西都滲透在我們血管裏。千年的語文教學,不會因新課改幾年、使用了若幹西洋學術術語而脫胎換骨,面目全非。正像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楊義先生講的:“西方的每壹個術語的形成都有它的壹個生命過程,壹個術語就是壹部精神生命史。在西方,在它們的歷史文化積蓄中,他們可能是壹種智慧,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們遊離於這個歷史文化背景之外,它們就可能凝結成壹種知識。智慧是可以產生結果的生命過程,知識則是遊離於生命過程的結果。”語文教學該向何處去?是以西方的理念引領我們走出困境,還是回到“私塾”來逃避社會對語文的討伐?是用“滿堂問”式的花架子支撐門面,還是仍舊以強化式的訓練博取高分?在世紀之初,我們必須弄清這個問題,以免貽誤時機,拖累了整個民族的復興。人民對語文教學的不同看法不證明我們已經落伍於時代了嗎?“所謂世紀,是世界公用的紀年方式,自然包含著海禁開放以後的壹種世界視野。”我們是否應該在壹個新的歷史層面上審視語文教學?著名教師魏書生說:教育就是讓人們形成壹個好習慣。這是從教育的外在形式上講的,從內化的精神講,教育還是擔任著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而語言的作用,不是只是交流的工具,古今中外皆知,它更是民族精神靈性的載體,對壹個民族的凝聚力起著重大的作用。文化最重要的內容就是語言,語言的內核又是思想,而思想鍛造了人的存在方式。就是說,語言是生命的投射。如果承認這壹點,那麽,我們就必須承認,語文學習應是感知和體驗生命的過程,語文教學就成了壹個引導學生如何感知和體驗文本中的生命的過程,或者說,語文老師應該做的是,怎樣搭建壹個能讓學生自由出入作者生命狀態的平臺。在這個意義上,師生同處於民族語言的強大的文化場中,都是民族語言的學習者,探索者,都是民族文化血肉築就的生命體。確立了這樣的文化定位,我們才可以進行語文教學,即以生命的本體激活文本的生命。還原漢字的原生生命力識字是閱讀的基礎。漢字,壹個個方塊字本身就是能引起人無限感情的寶庫。漢字不僅是記錄漢語的文字符號,而且是負載著古代科學知識和文化觀念的全息標誌;漢字的間架結構,每壹個筆畫部首都以特定的含義和美感出現在整個漢字中,形成了獨壹無二的書法藝術。50年代印度總理尼赫魯曾對女兒說:“世界上有壹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壹個字都是壹首美麗的詩,壹幅美麗的畫,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漢字是象形文字,它是從原始圖畫演變成圖形,又從不規則圖形線條演變成現在的橫、豎、撇、捺、折五種規範的筆畫,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漢字是壹種圖。學漢字的過程,首先是個識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識字階段,這是由漢字的特點決定。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裏說:“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壹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裏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教學的過程才能比較輕松。要讓兒童牢記的東西,首先必須是有趣的東西。識字教學應當跟圖畫緊密結合起來。”……莎莉文老師把我的壹只手放在噴水口下,已故清涼的水在我手上流過。她在我的另壹只手上拼寫‘water’——“水”字,起先寫得很慢,第二遍就寫得快壹些。我靜靜地站著,註意她手指的動作。突然間,我恍然大悟,有壹種神奇的感覺在我腦中激蕩,我壹下子理解了語言文字的奧秘了,知道了“水”這個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過的這種清涼而奇妙的東西。水喚醒了我的靈魂,並給予了我光明、希望、快樂和自由。字母文字尚能與圖畫相聯系,更何況漢字本身就是由畫而來的呢?先人在造字之初就是從生活中取材,所以它是生氣勃勃的,充滿鮮活的生命的美。如果教師能懷著虔敬的心,走進漢字的博大恢宏的殿堂,采擷漢字的原生的生命精髓,還原漢字活生生的生命狀態,願意以自身不懈的努力,引領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每個字真的就是壹首詩,壹幅畫,壹個故事,我們的基礎教育定然能獲得新生。練就洞悉生命存在的功力北師大心理系博士劉翔平也說:“在現代社會,閱讀是壹項極重要的能力,因為幾乎所有的現代信息都要通過閱讀來獲取,盡管計算機已十分普及,但計算機並不能代替人的閱讀,相反,它更有賴於閱讀……閱讀成為人類的必不可少的壹種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教育家第惠斯多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們呢?任何戲劇都不如生活精彩,同樣,生活中最精彩的莫過於生命。生命是自然的精華,是自然的靈魂。如果課堂上只充斥著術語和知識,就失去了它的靈性,失去了生命。知識和智慧的區別,在於知識是脫離了生命過程的結果,智慧是能夠結出果實的生命過程。遵循生命的規律,體驗生命的律動,這應該是閱讀課主旋律。楊義先生曾經這樣說過他的閱讀:“我說李白的詩是寫給我看的,而不是寫了之後給唐人看完,宋人又看,宋人看完,元明清的人又看,看完之後我們的前輩又看,然後我才去撿起來看。而是說李白昨天晚上跟我壹塊喝酒,他拿起杯子來就做了這首詩。我直接面對這麽個生命,我先讀它,讀了之後得出了我的第壹感覺,得出了我對它的作品的體驗和解釋,我才去跟宋元明清的人去對話。”這是壹種擁有淋漓的元氣的豪邁的氣魄!比之我們拿教參、找教案,然後再次咀嚼壹些不知別人嚼過了多少次的饅頭,到課堂上餵給學生,應該說,我們是對燦爛的文明的犯罪,對創造了文化精品的絢爛的生命的大不敬。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語文老師們就是因為們未曾活出自己,未曾在經典中讀出自己,更未曾教學生這樣讀過古人先賢,所以很累,而且越累越萎縮,因為我們把身後深厚的文化底蘊拋棄了、割裂了。家長走多遠,孩子走多遠;教師能走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教師的重任無人可替代,能做好壹名中國的語文教師的確了不起。他首先得是壹位民族文化的熱愛者,還須有鉆探千年的經典的勇氣和力量,還要能在各種 “苛捐雜稅 ”化險為夷;其次,他必須懂孩子,懂得兒童的心理,能照顧到孩子的心理需求。這樣,他才可以擔負起不負明天的歷史的重任。閱讀教學法林林總總,講閱讀技巧的書也多種多樣,但最不是技巧的技巧——也可以說是壹切技巧的根本——就是用心去體驗,尋找壹個全新的視角在文本中讀出自己來。每個人都這樣做了,於是壹百個人就有壹百個哈姆雷特,就呈現出壹派生機盎然的春意,心底的生命呼喚起來了,本體的生命和文本的生命有了對話、交融,彼此都獲得了新生。觀念出方法。當語文教師能把自己融入傳統文化背景和世界文明發展的坐標中,並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直面經典,給自己充滿靈性的第壹感覺以壹席之地,正視講究“悟”是我們民族文化中重要的思維特點這個事實,並在教學中尊重感悟在教和學方面的重要性,以“悟”促“悟”,語文教學最終會獲得解放。最後,我們應該記著,“兒童應該生活在美、遊戲、童話、音樂、圖畫、幻想、創造的世界裏。當我們想教會他們讀和寫的時候,仍然應當使他們置身於這個世界裏。”原地址: /1107qiuzhen/yueqin/news_detail.asp?id=92

  • 上一篇:春節都有哪些傳統風俗
  • 下一篇:湖南山茶油傳統榨油技藝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