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和任xx美術作品集序
筆墨隨時代 丹青悟人生
----看中青年畫家xxx的畫
詩意斑斕與畫風墨骨
“清新雋永感天地 璞玉如琢靜如水”
----記誌同道合的青年畫家xxx君
運用生活修煉格調,假以激情創作生活
側身仰看師長,縱橫皆成文章
--透過《洛神賦》長卷看xx先生的精神世界
其情質樸如洗,其畫婉如其人
----書畫家姜棟梁點滴印象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和輝煌的業級,五代是我國山水,花鳥畫燦爛輝煌的時代,花鳥畫從山水,人物畫科中分離出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傳統。
選擇兔年的新春,斷續而認真地觀摩過棟梁仁兄帶來不多的作品集、精致小品和巨幅構制,命閑暇之余寫上幾句,對於同鄉同好的我當然要遵崇。
姜棟梁,字耘硯,齋號河洛居人。曾用名枚,雨溪,如溪樓主人,河南省洛陽人,自幼酷愛書畫,現為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國畫院畫家,洛陽書畫院特聘畫家,河南省花鳥畫研究院會員。
棟梁仁兄學藝之路說來相當曲折,可謂千辛萬苦。小的時候為沒有錢去買畫筆和紙張而犯愁,不是在作業本背面畫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是常常將院子裏的泥地澆濕做紙,而後用幹樹枝畫想象中的藝術品。稍大壹些參加工作時候,只有在繁忙的工余星期天才能高興的背起畫夾出門去寫生。當時,在許多人眼裏那是壹件十分浪漫而又有品位的事。事實上,藝術創作探索的過程並非只有浪漫情懷和幸福感。妳要抵得住生活中的喧囂和多種誘惑去投身藝術,伴隨而來的是年復壹年,日復壹日創作過程的寂寞、周而復始的基本功訓練的枯燥和胡亂糊口後的清貧生涯,棟梁仁兄的沈寂和堅持壹下子就是近三十年,期間辦過藝術商店,做過設計策劃人,私募人畫師等。
當終於有那麽壹天面對許許多多滿意的作品和獲獎證書時,是種別樣的精神享受,就像池塘河邊靜靜期待中的垂釣者在寂寞中恒心守候到收獲壹樣。自由自在的想象和摸挲著作品充實感以及件件精彩作品問世後的欣喜,那種成就感是其他任何奢華享受也難以比擬和替代了的。
棟梁仁兄於繪畫上甚是謙虛,曰:“余之畫,根基甚淺,既少科班,亦無章法,更少師承,因蒙藝術不棄,懷著敬畏去創作,遂得上蒼的恩賜”。
這“畫得恩賜”四字,用的何其精妙!
曾經有壹段時間,參展和獲獎成了棟梁仁兄摩頂追求,甚至頑強到非全國性的賽事不屑於參加的地步!雖然入選和獲獎後的興奮會激起了更大的創作欲望,但隨之卻發現個性化的藝術探索和自然表達會在不知不覺中被評委們“權威”的評判所約束,創作方向也會隨之改變,虛榮和功利之心也隨之萌生。於是,藝術本身被擱置壹旁,評委的“權威標準”替代了自我。棟梁仁兄猛然驚覺,藝術必須回到初衷,去應和那質樸心靈深處的轟鳴。
創作猶如種花。有人為消磨時光,就像上午曬太陽壹樣;有人是追求時尚,為了展示身份高貴,就像穿金戴銀。而棟梁仁兄則把養花看作是自己的生活的必要程序,就像穿衣吃飯。在生活常態化的藝術創作狀態中,經典的文化內涵悄然轉化為他個人的藝術氣質修煉和紮實基本功的凝固,生活中諸多常人看來熟視無睹的現象和經歷源源不斷地轉換成藝術養分,無需粉飾、無需偽裝、無需絞盡腦汁,平平淡淡、實實在在、真真切切,那個本真不經意間便在其創作的畫面上悄然浮現。
“妳現在的基本功是紮實的,筆墨線條都很好,況且沒有受到學院派的框架拘束,下面要進行的是創新,是以妳心靈深處的激情去進行創作,這樣出來的作品肯定很好。”這是人民藝術家魯慕迅先生看了棟梁仁兄的畫作後的評價。
自古以來,牡丹花憑借其富麗堂皇、雍容華貴成為文人墨客填詞作畫,唱和雅集的主體,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譽,然而棟梁對著大幅花卉制作說,畫牡丹為主體的作品是為了應景,絲毫萌動不了刻骨銘心的創作動機。
棟梁仁兄又曰:“每當有所悟,則怡然欲書”。此句妙極,而又準極!棟梁仁兄是畫家,畫是創作,當然由情生發。古人雲:“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有了才情自然畫意傳神。
作畫是有了畫後才題款配詩。也即“所悟所得,遂成逸品”也!
五代、北宋時期的董源、關仝,荊浩、巨然、範寬,南宋四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元代卓有成就的畫家趙孟頫 、吳鎮、黃公望、王蒙、倪瓚,明代的沈周,唐寅的淺絳山水等斐然不同,清代有“四王”也有“四僧”,主流和邊緣的藝術,創新和繼承,從古到今天都有的現象。可能今天更明顯更張揚壹些而已。縱觀歷史,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自身的審美價值,放眼不同朝代藝術品創作的任何時間段,妳就會更清楚的看到怎樣去對待這個問題了!
清代書畫聖手鄭燮說:“必極功然後能寫意,非不工而遂能寫意也。”“橫塗豎抹,要自筆筆在法中,未能壹筆逾於法外。甚矣,石公(濤)功夫之不可及也。功夫氣候,潛差壹點不得。”
古往今來,寫字作畫,欲自成壹家面貌,不易也。如果妳的作品不用署名,開卷即知其人,鼎盛宋元以後,達此境者甚稀。修煉到如此程度,真乃大不易也,棟梁仁兄已走在這條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