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的步型和身法
1.重心 重心壹般界於全直站立和半蹲之間,比傳統武術中四平馬重心稍高壹些。所以雙節棍的馬步應該是半馬步。運動中,除了挑擊、騰空、單跪低掃外,壹般都應將重心保持於此。
2.步型
(1)前後開立格鬥式 即經典的格鬥警戒式。雙膝微屈,左腳內扣約30度,右腳稍內扣,左腳在前,右腳在後,跨度約兩腳半。右腳在前反之。
(2)半馬步 兩腳左右開立至舒適寬度,身體略向下沈即可。兩腳尖應略向裏扣。
(3)四六步 在半馬步基礎上稍向左或右轉身,眼視左或右前方,重心比半馬步略低壹點,偏於後腳。
(4)高仆步 在四六步基礎上,前腳蹬直,後腳屈膝,重心再向後腳移壹點即成。
(5)小弓步 即傳統武術中的小弓步,也叫步蹬山式。在半馬步基礎上,身體向左或右擰轉90度,後腳蹬直,前腳屈膝,前腳尖朝向正前方,後腳尖內扣。
(6)高屈步 在半馬步基礎上,身體稍向左轉,同時兩膝、兩腳尖自然跟轉少許,右膝有壹種向下跪的感覺。
(7)前後直立步 此式壹般為正挑擊後的步型,兩腳前後挺直開立,重心較高。
(8)單跪步 此式用於低掃下盤。前腳屈膝,後腳屈膝跪地,上身挺直(不要俯身),後腳跟擡起。
(9)交叉步 兩腳左右挺直開立相距壹腳長多遠,身體向左(右)擰轉180度,兩腳隨之自然轉動,但位置不變,形成左右交叉步。此式用於中位反掃。
(10)回首望月 兩腳左右大開立(半弓步或四六步),身體向左(右)擰轉180度,兩腳隨之自然轉動,但位置不變即成,就像在回頭望天上之月。此式與交叉相似,只是動作大壹此,亦用於低位反掃。
其它步型 將其它傳統武術中的步型適當應用於雙節棍也未嘗不可,如坐盤、歇步、提膝等。這些動作用在雙節棍上壹般只用於表演,沒什麽實戰意義。
3.身法
步法與身法是壹家,有什麽步法就有其相應的身法,身法體現在腰以上的部位,有正身、俯身(弓身)、仰身,擰轉。正身和擰轉在雙節棍技法中相當重要,猶其是擰轉,是催力和轉身棍的關鍵。雙節棍身法還應沈腰、坐髖、沈肩松肘。
4.移動中的步法
雙節棍的步法以送步為主,腳貼近地面而行,保持重心,步伐沒有大起大落,穩重又不乏靈活。
(1)前移步 前腳向前送壹小步,後腳隨即跟進,兩腳運動壹前壹後,不拖滯,也不要跟得太快成了向前跳步。
(2)後移步 與前移步相反。後腳後撤壹步,前腳自然向後拖移壹小步,要領同前移步。
(3)前跨步 後腳向前跨壹大步,步伐自然、輕盈,保持重心。
(4)後撤步 與前跨步相反。
(5)側閃步 前腳向側跨步,要領同前跨步。
(6)圓弧步 或者叫它太極步。壹腳以另壹腳為圓心,貼地面劃弧運動,同時轉身。
(7)旋風步 壹腳提起,以另壹腳為圓心作360度劃弧運動,帶動身體擰轉壹周,運動之腳離地面可稍高壹些。
(8)跳躍步 雙節棍跳躍步法比較少,壹般見於砸擊。
(9)騰空步法 騰空後壹般有轉身掃棍或劈棍,騰空之後落地要穩。
(10)騰空旋風步 是騰空步法和旋風步的結合,可以正旋和反旋,增強打擊力度。
有壹些知名的步法:梅花樁、八卦、九宮步。
梅花樁又名梅花拳,簡稱梅拳,是立於樁上練習的壹種拳術,也常用來作為基礎功練習。 梅花樁起源於明末,最初以家傳形式流傳於民間,到清乾隆年間始向外界流傳,近代以河北欒縣韓其昌傳人較多。
梅花樁所用木樁,直徑3 ̄5寸,下半截埋在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3尺3寸樁與樁之間的距離前後為3尺,左右為1尺5寸。隨著功夫不斷增進,樁要不斷加高,有的加高到5尺,;也有人以磚塊代樁,先在平磚上練習,再站橫磚,進上立磚。布樁講究上應天上梧地時,中合節氣,如“北鬥樁”(又名七星樁)、“三星樁”、“繁星樁”、“天罡樁”、“八卦樁”、“五行樁”、“九宮樁”等。梅花樁,因立於樁上練習,故有別於諸拳,也不同於南拳中的梅花樁拳套,其難度遠非地面練習可比.練起來要求正勢穩,要建立嚴格的動力定型。梅花樁最適合兩人以上的集體練習,眾從圍成壹梅花狀,忽開忽合,伸縮無定,饒有興味。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無壹定型,其勢如行雲流水,變化多端,活而不亂。
梅花樁分大架小架兩種。樁勢(式)有5式:①大式(丹鳳朝陽);②順式(大鵬展翅);③拗式(二郎擔山);④小式(獼猴攀枝);⑤敗式(霸王卸甲)。演練時,1式變2式,2式變3式,3式變4式,4式變5式,循環無端,變化無常。
梅花樁的步法有八方步和行步兩種,①八方步,也稱群步。八方步又分大中小3種。小八方步是基礎步法,運動中便於閃,轉、伺機進擊、中八方小和大八方步用以對付多個對手,快而不亂,進退自如,可取主動之位置,占有利之地形,進退隨情,起落隨形,變化有法,動靜有術。②行步有3法,即擺法,紮法,撤法。
梅花樁的器械練習套路有大刀、大槍和十二路和大桿劈刺法;長柄器械類有戟,槍,棍,槊,耙,倒鉤矛,梢子桿等;刀劍鉤刺類有連環刀,劍,虎頭鉤,月牙刺等;此外還有流星錘等。
練梅花樁,應該註重5式樁步的靜力練習,這有利於練出通身壹體的摔打功夫。樁式還有開襠順胯的特點,以加大髖關節的活動幅度,提高靈活性。練梅花樁要求用鼻均勻地做腹式呼吸。經常從事梅花樁練習,對身體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使神經系統的穩定性,靈活性,準確性得到改善,提高某些肌網和肌群的彈性和力量,增強心臟和呼吸系統的功能。
南拳也有梅花樁,但與北方的梅花樁,梅花拳不同,它不僅上肢動作多變而且有較多地采用腿上的動作,所以也稱為“南北合拳”,其手法主要有點,轉、沈、挪、解,落、帶、進。步法以拖馬步為主。其步型多用“壹字馬”,身型註意側身姿式,術語稱“壹片身”,目的是在防守中暴露面積小,進攻時要保持壹條線,便於捷進直取。其動作要求虛實分明,交手講究躲,閃,帶,打,避其鋒芒,攻其虛弱,進如暴風驟雨,勇猛敏捷。
九宮八卦:九宮即八卦圖中的八個方位加上中央,合稱為九宮。那就是八卦圖中的四正方:坎北、離南、震東、兌西、和四偶角:西北乾、西南坤、東南巽、東北艮、中央陰陽魚。這四正方、四偶角加上中央即是九宮。
在九宮位置上設置標誌物,在其間穿走繞行、變換掌勢,稱為“穿九宮”也稱“九宮步”、“飛九宮”。
八卦掌穿九宮練習法是:在地上按九宮位置放置紅磚或畫上記號,在其間穿繞。
九宮分布的間距需隨著練習水平的提高而逐漸縮小。初練時,間距要大些,如果有條件間距壹般設在二米左右,然後再逐步減小,直到能容身體穿繞過為好。
練習時如穿九宮路線圖:從壹宮開始左旋繞走至二宮處變右轉;繞走到三宮處變換左旋;繞走到四宮處變右轉;繞走到中央五宮處變左旋,此時要在五宮轉走壹小圈變左旋到七宮處;七宮變右轉到八宮處變左旋;再繞走到九宮。
然後從九宮左旋,右轉交替繞走返回壹宮,如此周而復始地循環練習數遍,於壹宮處收勢。
初練時以下沈掌為主,上肢不換勢,腳走八卦步,待熟練之後再換掌換勢,可以任取壹掌或多掌在穿繞過程中變換掌勢。
在練習樊氏八卦掌穿九宮時,始終要把邊走邊穿、手隨步開、腰隨步活作為手眼身法步配合原則,在穿繞九宮時還要做到行雲流水般的流暢。
總之穿九宮有較高的技擊價值。通過穿九宮的練習提高了閃躲的靈活性,進退自如的敏感反應。並提高了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和健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