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古鎮
木瀆古鎮
木瀆古鎮
吳中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的地理中心,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高新區接壤,南臨蘇州吳江區,東接昆山市,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全境東西長92.95公裏,南北寬48.1公裏。
全區總面積2231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面積745平方公裏,太湖水域面積1486平方,約占太湖總面積的五分之三。吳中區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園區、1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7鎮6街道和穹窿山風景管理區。
2016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4.8萬人。
吳中區歷史悠久,是吳文化的發源地。約壹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創造了當時很先進的“良渚文化”。三千多年前泰伯在吳地建“勾吳”國,始有歷史紀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設置吳縣,縣名沿用至21世紀。
千百年來,這塊有著深厚歷史文化積澱的土地上,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兵聖孫武、草聖張旭、塑聖楊惠之、繡聖沈壽,主持營造北京故宮的建築大師蒯祥以及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風範的範仲淹等壹批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就生活在吳中大地,譜寫了吳中歷史千古流芳的華美篇章。
吳中區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民間工藝發達,形成了刺繡、雕刻、緙絲、建築工藝、青銅鑄造、古琴制作、書畫裝裱等行業。這些匠心獨具的精巧技藝,是中國獨樹壹幟的蘇派之作的傑出代表。
吳中區現有_直、木瀆、東山3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明月灣、陸巷、楊灣、三山村、東村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12處,金庭、光福2個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全區***有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125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處。吳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57項,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項、省級18、市級8項、區級27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4名、省級8名、市區兩級106人。近年來,吳中區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蘊,先後成功舉辦了蘇州?吳中洞庭(山)碧螺春茶文化旅遊節、木瀆(藏書)羊肉美食節、蘇州太湖梅花節、蘇州_直水鄉婦女服飾文化旅遊節、中國園林古鎮木瀆旅遊節、中國太湖開捕節、東山民俗風情旅遊節、太湖水上運動節、環太湖國際競走和行走多日賽等旅遊節慶活動。
吳中區生態環境優越,區域物產豐沛,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可謂“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天天有魚蝦”。吳中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產地,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太湖蟹美食之鄉”等稱號。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稻米、茶葉、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水八仙(茭白、水芹、茨菇、芡實、荸薺、蓮藕、蒓菜、紅菱)、白玉枇杷、烏紫楊梅、洞庭紅橘、白果、板栗、藏書山羊、東山湖羊、生態草雞等。其中,洞庭山碧螺春茶為中國馳名商標、太湖大閘蟹為中國名牌農產品。
吳中區是國家級生態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試點區、國家級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和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的首批聯系點。全區7個鎮全部建成國家級生態鎮,市級以上生態村實現全覆蓋。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主辦、吳中區政府承辦的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績效評價考核(吳中)高層座談會成功舉辦。太湖“五位壹體”精細化管理成效顯著,太湖吳中區域水質逐年向好,部分水域形成水下森林。科學劃定生態紅線,全區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占全區國土面積的87.1%,占比列全省第壹。編制生態紅線保護規劃,制定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辦法和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資金管理辦法,積極開展生態資源價值研究,全面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十大工程”,全力確保生態安全,努力做到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
2021年3月,吳中區上榜2021中國縣域網絡購買力百強榜第9名。
2021年2月,吳中區上榜2021中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第9名。
2020年12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吳中區榜上有名。
2020年9月,吳中區上榜2020年中國百強區,名列第62。
2020年9月,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出爐,吳中區位列第62名。
2020年7月,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出爐,吳中區位列第12名。
2019年10月,吳中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位列第9名。
2019年10月,吳中區入選2019年度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位列第10名。
2018年9月,賽迪顧問發布了2018年中國百強區排名,吳中區名列第51位。
2015年3月,吳中區獲得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