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

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壹,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最早只是壹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寒食節傳說是在春秋時代為紀念晉國的忠義之臣介子推而設立的。

相傳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設毒計謀害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跟他壹道出奔的臣子中有壹人叫介子推。壹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壹塊肉,用火烤熟給重耳吃。十幾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壹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的時候,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禦林軍上山搜索,但沒有找到。

於是,有人出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壹方,大火起時介子推便會自己走出來的。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壹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壹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壹陣哭拜。安葬遺體時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洞,洞裏有 壹片衣襟,上面題了壹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壹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壹樣。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習俗:

?1、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壹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2、吃青團?

主要是為了奠先人,祭祀之用。每年的陽歷4月5日是我國傳統節日之壹清明節,清明節的流行風俗之壹就是吃青團。這種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據《周禮》記載,當時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於國中”的法規,於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間,即渭明前壹、二日,還特定為“寒日節”。

清明前後,正是采摘清明草的最好季節。人們在這個時候,以吃清明果的方式來祭奠先人。

古代寒食節的傳統食品有糯米酪、麥酪、杏仁酪揚,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節充饑,不必舉火為炊。現在,青團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麥草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余年,仍舊壹只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

?3、吃雞蛋?

清明節吃個雞蛋,壹整年都有好身體,這個是因為在以前先秦時代在清明時節有禁火的習俗,壹段時間的禁火,沒有熱食吃,在這段時間,煮熟的雞蛋就是最好的幹糧;現在則是因為在清明節氣前後,春暖花開,大家都喜歡出去郊遊、踏春,那水煮蛋就成了很好的選擇,方便攜帶,而且營養豐富。

清明時節吃雞蛋還有2個美好的寓意,壹是象征著圓圓滿滿,多子多福,在古代的這個時候,人們會把煮熟的雞蛋塗上各種顏色,等清明的時候把這些五彩蛋扔到河裏,讓五彩蛋順水而下,下遊的人則會打撈出來食用;二是象征著破殼而出,出人頭地的意思,清明節掃墓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會讓孩子們把雞蛋打碎,寓意著打破蛋殼,出人頭地。

?4、插柳?

清明節是楊柳發芽抽綠的時間,民間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人們踏青時順手折下幾枝柳條,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編成帽子戴在頭上,也可帶回家插在門楣、屋檐上。諺語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的說法,說明清明折柳在舊時是很普遍的習俗。據說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麽插柳戴柳不僅是時尚的裝飾,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過去寒食節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習俗有關。今天看來,隨意折取柳枝是對樹木的壹種損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節插柳植樹的風習,據說是紀念發明各種農業生產工具並曾"嘗百草"的神農氏;另壹說是介子推死時所抱的柳樹後來復活,晉文公賜名為清明柳,並折柳成圈戴在頭上,此習俗後傳入民間。雖然有著不同的典故源流,但這些風俗仍不離人們對春回大地的喜悅。

?5、踏青?

清明之時,正是春回大地,人們乃因利乘便,掃墓之余亦壹家老少在山鄉野間遊樂壹番,回家時順手折幾枝葉芽初綻的柳枝戴在頭上,其樂融融。也有的人特意於清明節期間到大自然去欣賞和領略生機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遠足,壹抒在嚴冬以來的郁結心胸,這種踏青也叫春遊,古代叫探春、尋春。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

清明它既是壹個節日,又是壹個節氣。作為節日,我們要在這壹天祭祀先人,慎終追遠,為生命的逝去而悲痛;作為節氣,我們可以在這壹天外出踏青,放歌逐春,為生命的再壹次勃發而歡欣。

  • 上一篇:如果妳是守舊派如何辯論
  • 下一篇:湛江托運到成都直達需要多久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