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現代商業與傳統商業的差異性特征
現代商業與傳統商業既有歷史性聯系,也保持著各自差異性特征。這種差異性是源自現代商業對傳統商業的發展即商業範疇自身的更新和升級。現代商業對傳統商業的變革性發展是指在商業主體、商業客體、商業載體(業態)和商業信息技術等方面進行變革和升級。
1.商業主體。商人商業的主體是自然人。他們或是從生產者中分化而來,或是由其他富裕人員(奴隸主或貴族)插足商業而形成。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市場的擴大,商人商業由於無法勝任或適應生產和消費領域發生的巨大變革而不得不讓位於組織化商業。在組織化商業階段,占主流地位的商業主體不再是“行商”,而是開設各種店鋪,雇傭壹定數量的徒工,大批量經營的商業組織形式。而現代流通業的主體除了包含傳統的組織化商業企業及其連鎖經營企業外,還包括逐漸獨立的商品采購、運輸、倉儲、加工、信息公司等。此外,商品直銷公司、商務代理公司以及電子商務公司等更是迅速發展。
2.商業客體。在商人商業階段由於生產力相對不發達,所以社會商品的品種和數量都比較有限。商人所購銷的商品以鐵制勞動工具、手工紡織品、牲畜、糧食、鹽等生產和生活資料為主。在組織化商業階段商品已經包括日常生活用品、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紡織品、文化用品、生產設備、原材料等。這壹階段的商品較之商人商業時期大為豐富,其質量和技術含量也大為提高。在現代流通業階段社會產品的極大豐富使得客體範疇極其廣泛,除包含組織化商業時代的客體範疇外,還包括各種新產品、各種可用於交易的產權、各種可轉讓的專利技術、特別是形式多樣的服務等。
3.商業載體(業態)。在商人商業時期,商人主要是向小生產者采購商品,然後利用人力或畜力運載著商品,主要通過“集市”向購買者出售商品。在組織化商業時期商業業態逐漸多樣化起來,除了繼續存在的商人商業階段的雜貨鋪、“流動地攤”外,還出現各種新型的並占主流地位的各種業態,如百貨店、超市、專業店、便利店等。在多事化商業階段,從事流通業的各種行為,包括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推動商品運動的各種行為,如采購、運輸、倉儲、加工、銷售等不斷地社會化和規範化。與此同時,流通業廣泛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流通方式和手段多樣化,流通效率迅速提高。隨著電子技術的廣泛運用,物流設施的日益發達和完善,促進了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連鎖經營方式日益滲透到百貨店、超市、專業店、便利店中,以連鎖超市為代表的現代商業業態正日益在商業經濟發展中居於主導地位。
4.商業信息技術。信息的收集與傳遞方式是壹個組織特別是商業組織的網絡神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商業信息的傳遞方式不斷得到更新和升級,采集、處理和傳遞商業信息的成本越來越低,從而大大提高了商業效率。以信息的傳遞方式來看,商人商業階段的社會以手工生產力為特征,小商小販在商業活動中起主導作用,他們不通過其他任何載體直接把信息和商品送到顧客手中。那時的商業信息比較簡單,小商小販采用口頭表達或打手勢的方式進行信息傳遞。在組織化商業階段信息傳遞采用大眾媒體傳播方式。它與以機器化大生產為特征的工業化階段相適應。零售商業企業在商業活動中起主導作用,它們通過大眾傳播媒體傳遞信息。從20世紀中葉開始現代商業進入電子載體傳播階段。在這壹階段,爆發了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革命,電子計算機的發明與使用,替代了人腦的部分功能,使人機結合的信息處理方式逐漸取代了以人為惟壹載體的信息處理方式,非群體化傳播工具將逐漸代替大眾媒體傳播階段的群體化傳播工具。從商業發展史來看,商業經營方式的每壹次重大革命都與信息技術的進步息息相關,超級市場的興起、連鎖經營的發展、無店鋪銷售的出現都是依賴於它。由於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流通業壹體化趨勢加強,現代商業企業的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規模不斷擴大。正是由於大量商業企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條碼技術、商業自動化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物流配送技術等來改造傳統的經營管理方式,提高商業運營效率,因而現代商業企業越來越成為壹種信息技術密集型企業。
三、現代商業與傳統商業的歷史性聯系
1.商業的本質沒有改變。正如米爾頓·弗裏德曼所言,“商業的本質就是贏利”。無論是現代商業還是傳統商業,都是以賺錢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在商人商業中存在著以營利為目的的職業商人,他們“把買賣商品的經營活動作為自己的社會職能,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充當居間人,並媒介商品交換”;在組織化商業中商業的主體已不是壹個個的商人,而變成了商業企業。它是應對大量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匯集並轉化為極為可觀的資金流量後經過社會的初次分配而形成大量消費的格局而產生的。商人商業由於無法勝任或適應生產和消費領域發生的這種巨大變革而不得不讓位於組織化商業;在多事業化商業中,產品從生產出來壹直到消費者手中經歷壹系列活動,不僅僅涉及批發和零售,而是包括了直銷、代理、批發、零售到倉儲、運輸、售後服務等各個方面。這些活動都與產品價值的創造有密切的關系,故渠道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企業紛紛自建產品分銷體系,或者通過控制分銷網絡等方式,達到控制產品銷售市場、提高利潤水平的目的。現代流通業是物流、人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匯聚之業,它上聯制造業、下聯金融業,是全世界財富聚集最快的行業。傳統認為,投資金融業最具投資價值;現實表明,從公司價值迅速提升來看,商業流通業的投資回報率高於金融業。在世界500強排名中商業流通企業占到10%;在美國50強排名中商業流通企業占到20%;在2003年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前10位中則有6位流通企業。
2.商業倫理壹直在提倡。商業作為壹種經濟活動,其進步和發展離不開經濟倫理的支持。在先秦時代儒家就有“義以生利”和“以義制利”的思想。後來到了明清時期更是出現壹批實踐儒家倫理價值觀念
,的商人,他們被稱為儒商。“義以生利”和“以義制利”的思想,是儒家義利觀的核心內容,由此所派生出來的“見利思義”、“取之有義”、“先義後利”、“重義輕利”等思想便構成了儒家“義利觀”的基本內容。“義利觀”同商業公平交易、等價有償、互惠互利等原則相融匯,逐步成為中國傳統商業經營的指導思想並貫徹到商業活動的全過程。在提倡誠信經營,重構社會信用體系的今天,儒家“義利觀”思想對指導我國現代商業的發展仍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儒商是儒家文化精神尤其是儒家倫理價值觀念和商業經營活動有機結合的產物。儒商所體現的經濟倫理精神把儒家長於倫理、註重理性的精神氣質引入商業經營領域,塑造義利結合、理欲兼溶的經營價值觀念,對純商業活動必然產生的功利追求和物欲沖動加以必要的限制和調整,代表著中國傳統的道德理性主義和經濟功利主義的適度結合。而正是這種結合,有助於完善商業運行機制,促進經濟活動的有序和規範,使商業經營從“無商不奸”的惡性循環和低層次發展中擺脫出來,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兼顧。中國現代商業發展需要繼承和發展傳統儒商的經濟倫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