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孔子學院風靡全球,請妳談談如何對待古代傳統文化思想

孔子學院風靡全球,請妳談談如何對待古代傳統文化思想

如何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壹直以來中國的學者有三個觀點:壹是民族虛無主義,認為中國現實的發展可以割裂和歷史的聯系,否定傳統文化的價值;二是復古主義:片面擡高傳統文化,用傳統的價值觀點來看待、衡量、評價現實的實際,否定傳統社會和現代社會的本質的區別。三是綜合以上兩種觀點,投機的運用辯證的否定觀,對待傳統文化,主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主張用揚棄的觀點對待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從廣義上說是從五四運動以前到中國上古時期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來說是中國古代社會壹直流傳到近代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我所指的中國傳統文化是狹義上的傳統文化。我所謂的揚棄(“揚棄”壹詞來自德國古典哲學,含有肯定和否定的雙重意義,在否定意義上之取消或舍棄,在肯定意義上指保持或保存。)就是對待中國傳統文化要尊重它的藝術價值,而舍棄它的使用價值。具體來說就是:

壹、對待這些傳統文化要當作古董壹樣來收藏,人們在收藏古董的時候所看重的是它的藝術價值,欣賞的完全是藝術帶給人們的享受;

二、對於傳統文化的使用價值采取的是放棄的態度;原因有以下兩點(壹)、傳統文化產生的時代的局限性所致。比如,先秦文化處在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度時期,生產工具則是從青銅

器時代步入鐵器時代,這個時期的文化思想不可避免的帶有時代的烙印,它的指導思想只使用於那個時代,即使是後來的沿用,也只表明封建時代文化思想的進步同時代的前進相比過於緩慢。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思想性的文化太少,它們所宣揚的更多是壹種“欲得到最高成就,必須脫離塵羅世網,必須脫離社會,甚至脫離‘死’,只有這樣才能得到最後的解脫的出世的哲學”,另壹種是“只講道德價值,註重社會中的人倫和世務的出世哲學”。這兩種思想與當時的統治者或奴役者的思想相吻合,而與當今文明社會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相距甚遠。作為旁觀者的孟德斯鳩認為:“這些禮教之所以很容易地銘刻在中國人的心靈和思想深處的原因有兩個。第壹,中國的文字書寫極為繁雜,必須通過大量讀書學習來掌握它,而讀書的內容就是禮教,因此中國人壹生的很大壹部分時間都把註意力集中在這些禮教上了。第二,是禮教裏沒有什麽涉及心靈深處的東西,只是壹些普通的實用規則而已,所以比精神上的東西更容易使人信服,更容易感動人。”

然而,我們也應看到,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的新文化聯系緊密:壹、中國社會生活條件的歷史延續性決定了文化的緊密性;二、文化發展的歷史事實驗證了文化所具有的歷史連續性。在聯系如此緊密的文化傳統裏,不可避免的影響著當今文化的思想,像傳統文化中的“無為而治”,“三綱無常”,“明哲保身”,“學而優則仕”等思想依然常見,甚至在壹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

對傳統文化的揚棄,並不是對聯系緊密的文化傳統的漠視,更不是阻斷,而是要以包容的心態去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包容的文化太少了,總喜歡非彼即此,陰陽相對,善惡分明,劃清界限,人的行為常以個人的好惡來評判。其實“中性”的行為很多,東西丟了不壹定就是鄰居偷的。我們要有海納百川胸懷,要聽的進不同的聲音。中國也曾出現過百家爭鳴的時代,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最輝煌的時代,這種繁榮狀態正是源於當時的包容性文化。可是好景不長,封建統治者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維護自己的統治,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來扼殺文化的包容性。這個始作俑者是董仲舒。從此中國的思想文化就走進了小巷子,即使到了盛唐,昌盛的也僅是文化藝術的技巧性,而非思想性。 在如何對待傳統文化方面,世界上有濃厚文化傳統的國家也都面臨著兩難選擇。羅素說:“每壹個社會都受著兩種相對立的危險的威脅:壹方面是由於過分講紀律與尊敬傳統而產生的僵化,另壹方面是由於個人主義與個人獨立性的增長而使得合作成為不可能,因而造成解體或者是對外來征服者的屈服。”像哈姆雷特的驚呼:“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問題。”壹樣,我們的問題出現了,它好像在迫使我們作出選擇,此時有兩種選擇:繼承與批判,加上二者兼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三種選擇,而揚棄的思想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傳統文化帶來的僵化和迷失傳統所帶來的文化解體。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人思想的禁錮,從近代的兩大陋習:男

子束辮、女子纏足中就可見壹斑。身體的傷害遠不及思想上的毒化,人們的思想已經僵化到連申辯的權利都放棄了,“沈默是金”所帶來更多的是奴隸思想。“難得糊塗”的思想在文人中也能競相追捧。從藝術作品中也可以看出來,流傳下來的中國傳統國畫是山水、花鳥、魚蟲居多,而人物肖像則少的可憐,許多畫家用寄情山水來麻醉自己的思想,並非都如孔子所說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八股文的興起更是給中國傳統文化本來就殘缺的思想雪上加霜。人們缺乏的是陳子昂敢於摔琴的精神,“前不見古人後,後不見來者”的感嘆也只配陳子昂發出。我們從另壹個側面也可以看到中國現代的油畫還是很傳統,開放性和獨創性的思想很少,而相反的是,西方油畫的別出心裁令人嘆為觀止,像俄國的馬列維奇的《白色地面上的黑色方塊》。法國馬格裏特的《這不是壹只煙鬥》,美國紐曼的《亞當》等作品,給人更多的是思想上的開放乃至震撼。這也是我之所以主張拚棄中國傳統文化的使用價值的壹個要點。相對於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比如文字的線條美,詩歌的韻律美,駢文的格調美等都能給人以快感的享用。 《詩經》是我國的第壹部詩歌總集,它所帶給我們的藝術價值是無與倫比的。它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詩歌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們能夠看到,古代有很多有引自詩經的話語,但是思想有很大改變,其中像“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曹操在《短歌行》裏也引用過。原意是描寫愛情,到曹操這裏就變成了渴慕人才。雖然它的藝術價值沒有改變,但是它的實用價值卻大不壹

樣,這也正是揚棄的觀點。

揚棄不是無為而治,揚棄是壹種思想,是壹種兼容並包的胸懷,是壹種“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的豁達,它給了人們壹種精神。它讓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研究發展之中去。放棄無謂的爭端,消除“口水戰”,讓人們回歸到時代中去,與時代發展同步,壹個時代應有壹個時代的精神,“江山代有才人出”時代在召喚強者的聲音。對於文化的包容性我們可以借鑒美國詩人路易斯·辛普森寫的《美國詩歌》: “不論它是什麽,都必須有 壹個胃,能夠消化

橡皮、煤、鈾、月亮、詩。 就像鯊魚,肚裏盛只鞋子。 它必須遊過茫茫的沙漠, 壹路發出近似人聲的吼叫。 不論它是什麽,都必須有 壹個胃,能夠消化 橡皮、煤、鈾、月亮、詩。 就像鯊魚,肚裏盛只鞋子。 它必須遊過茫茫的沙漠, 壹路發出近似人聲的吼叫”。

當然我們也應看到《詩經》中像《有女同車》 “有女同車, 顏如舜華,

將翺將翔, 佩玉瓊踞。 彼美孟姜, 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 顏如舜英 將翺將翔, 佩玉將將 彼美孟姜, 德音不忘。” 《褰裳》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豈無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 褰裳涉浦。 子不我思, 豈無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等很有現代意識的愛情詩歌。甚至是事隔兩千多年還在發生著的事情:人們都有坐公交車或火車的經歷,可以設想身邊坐著壹位漂亮的姑娘,就像壹次美麗的邂逅,當然今之車非彼之車。《褰裳》中的姑娘就更直接了,當然現代科技的發達完全可以通過電話或短信聯系。這是藝術價值的相通性而非使用價值的指導。《老子》中說“治大國,若烹小鮮”,人們從中看到的是古人對治國的價值觀。現在它應作為藝術品來欣賞,而非當作指導方針來執行。這也是對傳統文化藝術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區別,就像人們收藏古代的青銅器、唐三彩壹類古董,人們關心的並非是它們有沒有使用價值:是否可以焚香祭奠,裝水盛飯。人們看重的是它們的藝

術價值:它們所反映的是時代的印記。對於傳統文化研究是應該用這樣的價值觀作指導的。

揚棄告訴人們:人們所需要的是選擇道路的聰明者 ,不是駕駛技術的完備者;對於戰爭來說最有價值的是戰略思想的先進,而非戰術的巧妙;同壹個漢字的字型在不同的書法作品中各有不同,可是在寫法上沒有大的變化。針對批判和繼承持不同觀點的學者,我認為他們應註意以下兩點:壹、批判也是繼承,繼承也是批判,二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很難劃清界限。在批判的時候甚至還是用繼承下來的方法來進行批判。在繼承的時候若是歪曲的繼承,結果就變成最大程度的批判。著名篆刻大師齊白石先生,師法秦印,並不效法漢印,也曾刻出“不知有漢”壹方很出名的印。可是刀法卻取自漢陰的刀法。道教尊《老子》為《道德經》,《老子》中講的是“道法自然”,而道教追求的是長生不老,這是在繼承《老子》,還是批判《老子》呢?二、在批判與繼承的爭論中,“口水戰”用得最多的就是偷換主題,混淆概念,甚至還夾雜著人身攻擊,這些葫蘆藤上的葫蘆官司能爭到幾時呢?壹旦思想與學術卷入其中就會停滯不前,那麽人們爭論的目的又是什麽呢?

壹部《紅樓夢》,評論著作汗牛充棟,我認為即使壹萬部的評論著作也不能填補紅樓夢的空缺。人們的評論是不是多了點兒?為什麽總喜歡作出個結論呢?這種思想正是陷進了評論的“怪圈”,把思維固定到壹個點上。可是歷史上那壹部評論著作的價

值超出了原著的價值? 揚棄是不搞“怪圈主義”,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發展創造。

揚棄所放棄中國傳統文化的使用價值,是對傳統文化中“規矩”這個包袱的釋放。傳統文化的規矩不是引導思想,而是禁錮思想。開放式、獨創式的思想也正是揚棄所推崇的包容的思想。思想是靈魂,靈魂不可以禁錮。

對於那些投機的運用辯證的否定觀,對待傳統文化,主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觀點。我之所以稱他們是投機的觀點,是因為這種觀點不負責任,原因有以下三點:壹、這是人人都能想到的觀點,但具體怎麽劃分,“精華”與“糟粕”的標準怎樣定義,怎樣達成***識?在達成***識的過程中,會不會出現人為定的規矩,來禁錮人的思想;二、在定義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標準的時候,由於人的認知關系的問題,必然發生爭執,這種爭執又返回到批判與繼承的爭論中,使問題難以得到解決;三、退壹萬步說,即使劃分出來,又該怎樣去執行?中國古人徐幹在《中論》說:“賞罰者不在於必重,而在於必行,必行,則雖不重而民肅。不行,則雖重而民怠。”法律尚且如此,而況乎文化?壹個偉大的時代需要壹群偉大的智者,像明燈壹樣照亮人們前進的道路,廣袤的原野上,需要的是有思想的牧者。

對待傳統文化要以揚棄的態度,吸收發揚藝術價值,舍棄其使用價值,使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價值成為當代文化中壹枝奇葩,來繁榮當代的多元文化,從而更好的為社會發展,人類進步做出

貢獻

  • 上一篇:湖北是幾月不搬家
  • 下一篇:石欄桿價格及廠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