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事辦理流程為:喪事準備、賓客吊喪、送盤纏、發大喪、親朋送行。
壹、喪事準備
按照老風俗習慣,在老人快要離世時,準備壹張單人床(去世後稱靈床),讓老人睡在上面,等去世後換穿好提前準備的壽衣等服裝衣帽,把靈床安放在堂屋正中間,頭朝堂屋大門,大多的山東人都是北屋。
這樣按風俗停放三天後再入棺槨內(細節來歷這裏不再描述)。家屬及至親陪伴左右守靈,孝子媳婦兒,女兒按照輩分大小由左至右分坐靈床兩旁守靈。
孝子、孝孫等親屬在堂屋門外按照左為上,右為下地讀列,老大老二壹字排位左至右按照大小輩分依次陪伴守靈。
堂屋門外右邊設置紙錢焚燒香爐,要設靈棚,前面並安放供桌,桌子上擺放壽像、雞、魚、肉、蒸碗等祭品擺放,盤子碗要有講究的及香煙,酒等。
院外大門外按照去世親人的性別,在右邊或右邊墻上插上靈紙,說明家中有喪事了,並且壹看靈紙便知去世的男女親人。
二、賓客吊喪
家中壹切準備就緒,這時如果有親朋去吊喪,門外專門設置壹人迎賓,接待並敲擊事先準備好的牛皮鼓,家中聽到鼓聲便知有人來吊喪(男客人行至在靈棚前行祭拜禮,女客人直接走到靈堂前行跪拜禮去靈堂內),這也是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風俗吧。
孝子及男親屬在靈堂外陪靈哭拜,妻子女兒們便在靈堂內跪拜,(這時親朋要送女主人壹些裏禮的,即叩頭錢)並致謝客人。
客人如果人數多在壹起行跪拜禮後,即三拜九叩禮(即壹起先行拜禮再叩四個頭,隨後壹人走出向前邊行壹個拜禮叩壹個頭,然後回來與眾人在行壹個拜禮叩四個頭)。如果有不知道此跪拜禮者,舉三個躬便作罷,這也是現代人們普遍提倡的禮節。
三、送盤纏
三天後的晚上,要為去世的親人送盤纏。事先把逝去親人壽像、祭品,提前紮好的牛、馬(男騎馬女騎牛)、臉盆等生活用品,放至走向墳地的方向。
至親好友吃完晚餐,披麻戴孝,手扶喪棍,孝子手扶院門前靈紙,口中念念有詞,邊走邊念送去院外大街上。
由兒子或兒媳婦扶靈紙洗漱完畢,上完供,扶到轎上、馬或牛上,之後由兒媳婦手拿棒槌錘打紙牛或紙馬口中念詞,並放在供桌前與紙錢壹起燒了。
再由至親女兒邊畫圈邊燒紙,連續畫十八個圈(即過十八座城域到達目的地),這時孝子及親朋好友接連祭拜,行三拜九叩之禮。
四、發大喪
這也是整個喪事環節的重要壹環,後面的壹個關鍵。也是體現整個家族人事關系的壹個過程,家族團結和諧的映現,當然大多數喪事文化都是家族理事會來解決,這為整個家庭來說節省了很多事情和心血,反映壹家族,壹個村莊的對喪葬文化的認知和傳播。
吃過早飯,全家老少各自就位,等待親戚朋友們前來吊喪、祭拜,為逝去的親人送行別離。家裏各門窗上貼滿白紙哀聯,有親朋送的花圈,白布,祭品,擺滿供桌。
好壹些的朋友要送九雞壹鴨,鳴放鞭炮,每位親朋還要上帳寫禮,大門外用壹丈白布紮制的白花,並書寫上“當大事”,兩邊有挽聯很是醒目,反映逝者生前勤勞性格的縮寫等標題。
並且每位親朋都要在靈堂供桌前,祭拜、行禮、叩首(行三拜九叩禮),對每壹位至親來說都是壹種考驗,並壹壹還禮、跪拜並感謝各位親朋好友的叩拜到訪。
五、親朋送行
直到中午親戚朋友吃過飯後,都在大街上集合等待叩拜送行。由理事會成員及街鄰組合八到十人擡扛隊,齊心協力,同喊號子,把逝者棺槨擡至院外街上,前邊擺放祭品、花圈、紙樓子,焚燒紙錢,孝子、孝孫由娘家親人扶駕陪伴,親朋好友再壹次祭拜叩首送行。
最後孝子最大者叩拜摔瓦盆,並起駕擡棺槨送入墓地,孝子子女親戚先圓墳添土埋葬,整個喪葬事至此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