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義務方面:擴散性——專壹性。
(3)規範方面:特殊性——普遍性。
(4)地位方面:先賦性——自致性。
(5)利益方面:集體——個人。
在帕森斯社會學分析中,無論是分析個人行動還是分析社會結構,傳統和現代也是立論的重大根據之壹。帕森斯廣泛吸取了古典社會學的學術資源──韋伯的社會行動理論、迪爾凱姆的社會事實及集體意誌表象的思想、齊美爾的形式互動論,更新了滕尼斯傳統/現代的二分法,例如,情感性、擴散性、特殊性、先賦性、公益性的行動構成傳統社會的特征,而現代社會的特征則反映在中立性、專壹性,普遍性、自致性、私利性的行動上。帕森斯建立了以社會***享價值為核心的個人社會化理論,以五大行動模式變項刻畫了社會行動的現代性轉變,闡述了社會系統的結構分化與功能整合,揭示了個人的可整合性與社會的秩序性之間的壹體關系,以壹種巨型理論“創立了當代社會學論戰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