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篆刻的基本常識 [刻刀]初學可備大小適中的壹把,能備有大小不同的數種更好,除選購外,可用廢鋼銼、廢白鋼車刀改制。
為防滑手須纏以紗繩。刀尾宜磨成亦方亦圓,可崐作處理印面的輔助工具。
[印泥]以西冷印社及漳洲的產品為最好。如果無條件可用壹般的辦公用品(?但不可用海綿印泥)。
印泥宜放瓷質印泥缸中,須常用牙質或塑料的印筋攪拌。 [印床] 初學用印床便於動刀,但熟練者常不用印床,以便執石之手靈活轉動配全合受刀,印床有木制、金屬制多種,自制印床價廉實用。
(?只要買壹付元寶螺絲)。 [筆墨 硯刷]筆壹般以5、6號圭筆為宜。
刷子可用舊棕絲自紮,也可用舊牙刷、舊油畫筆代替,用以鈐印前刷清石章底部殘剩的石屑。 [印規] 幫助鈐印時定位的工具,類似於木工用角尺,可自制。
鈐印後印規暫不稱動,如鈐得不清晰,可將印章緊貼印規重復鈐印。 [紙] 復印印稿可用薄而吸水的毛邊紙、毛太紙等,鈐印可用連史紙、薄宣紙。
[砂紙鏡子] 磨印石開始可在廢砂紙、水泥地上磨,然後再用砂紙磨至細潔為度。(可備鐵砂、水砂粗細不同的兩種)小鏡子用來反照印文。
[印筋] 攪拌印泥用,可用牙、骨制品,也可用舊塑料牙刷柄,但不可用金屬的。 篆刻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壹。
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采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
金屬印章,壹般先刻印模,隨後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篆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
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回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
隋唐以來,亦 各有其時代特征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俯、王冕均為篆刻名家。
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刻方便,流行更廣。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學日漸發展。
因明清以來,出土文物中印章漸多,參考資料大增,研討篆刻之風日盛,湧現很多篆刻家,形成各種流派。如院派(何震等)、浙派 (丁敬等)、鄧派(鄧石如)、趙派(趙之謙)、吳派(吳昌碩)、齊派(齊白石)等。
古‘璽’。先秦印章之通稱。
古鈴璽印面文字為當時六國的篆書,風格奇特,章法多變,不易辨識。秦統壹六國後,皇帝所用稱‘璽’,官、私所用均改稱‘印’。
大都以銅制作,亦有用銀、玉等;渾穆古樸,形式多樣。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壹六國後,規定皇帝獨稱‘璽’,臣民只稱‘印’。
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後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死’同音,改稱為‘寶’。
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
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
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裏。璽印的起源或說三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
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代已出現,在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
秦始皇統壹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表征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 亦稱‘圖章’。
古稱‘璽’。《後漢書.祭祀誌》謂:‘自五帝始有書契。
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秦統壹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
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 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
印章的出現和使用,壹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物件、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征權力。
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朱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壹。
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 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
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壹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
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準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制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 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
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
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發,都出於鑄造。
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壹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
2.篆刻的用具有哪些
治印的工具主要是刻刀和印泥, 另外還要準備壹些輔助用品。
刻刀:以合金鋼刀為好。刀身厚 重。
刀口有平口刀、斜口刀、單頭刀、雙頭刀等。壹般初學有壹兩把寬1厘 米、厚0. 3厘米或寬0. 6?0. 7厘米、厚0. 1?0.2厘米的單頭平口刀即可。
印泥:有朱砂印泥、朱膘印泥、仿古印泥等。印泥的顏色不同,印出的效果也不同,根據各人喜愛或根據 印章來選擇顏色。
但印泥的質量對印 章的藝術效果有很大影響,所以應選 用質細而不走油的印泥。筆墨紙硯:用於摹印、起稿、拓 邊款、反書上石等用。
印床:用來固定印章的夾具。用 硬木制成。
印材:用於制印的材料,多用石 料。但其他材料如鋼、木、骨、竹、玉、有機材料等都可做印材。
石料中 以雞血石、黃田石、壽山石等為上乘。 青田石質地松脆爽利,易於奏刀,價 格也不太貴,是初學者理想的篆刻 材料。
另外,還要準備壹些砂紙、毛刷、棕帚、拓包和玻璃小鏡等工具。
3.篆刻用具都有哪些
(壹)刀具 刻印刀具種類較多,大體有石刻刀、木刻刀、金屬刻刀、牙刻刀、切玉刀、水晶刀、翡翠瑪瑙印刀等七種。
對於篆刻創作而言,只需準備石刻刀即可,其他種類的刀具篆刻是不需要的,因為篆刻創作的載體只是石料。古代印章的用材很豐富,因而印工們必須備有齊全的應刻工具,才能滿足求印者的需要。
篆刻創作除了石材之外,其他材料壹般是不使用的。由於翡翠、瑪瑙、玉、水晶等的堅硬,金屬的堅韌,竹木的松散,牙角的黏韌等,均不能發揮刀的特性,難以表現篆刻藝術的韻味。
尤其是堅硬的材料,文人的臂力是無法攻刻的。 石刻刀的型號通常有三種,即大、中、小號。
刀桿截面積大號刀約10毫米*6毫米;中號刀約7 毫米*5毫米;小號刀約5毫米*3毫米(見圖4—1)。這些刀具市場上均有售。
同樣型號的刀具,其中又有材質的不同,如白鋼、鋒鋼、高碳夾鋼和合金鋼。較好用的是高碳夾鋼刀,刃部比較堅硬,可磨得很鋒利,而且耐用,市場上所售的“昌碩刻刀”便是此類;另有合金鋼刀,刃口非常堅硬鋒利,刻石遊刃有余,尤其遇有砂丁,所向披靡。
喜用鋒利刀具的作者,此類刀最佳。有條件的也可自制,如工廠車床上使用的白鋼刀,高速車刀等,均可根據自己所需,用砂輪磨礪而成。
市場所售刀具中,有單面刃、斜口單面刃、棱錐和圓錐等,這些都是雕刻印鈕和工藝品使用的。篆刻用的刀必須是雙面夾角平口刀(見圖4—2)。
刀具在篆刻創作中非常重要,因此古人有“鐵筆”之稱。刀刃的利鈍,夾角的大小,能直接影響線條的質感和印章的風格。
在使用刀具時,可根據自己的追求來磨礪。刃口利而夾角小者,運刀長驅直入,輕便靈活,所刻線條簡潔明靜,俊麗挺拔,神采飛揚;鈍而夾角大者,運刀穩健,所刻線條渾厚古拙,蒼茫氣足。
磨礪刀具也是壹門技術,雖然它不算篆刻創作之列,但它對篆刻創作發生著直接作用。磨礪方法不正確,會出現卷刃、刀口呈圓弧形或兩邊直角消失,從而造成無法使用。
掌握了正確的磨礪方法,無論磨過多少次,刃口的形狀始終是不變的。磨礪方法如下(見圖4—3): 1.刀身與磨石成90°的直角。
2.磨擦方向為前後運動,即由懷內向外推進,又從外向懷內拉回。每次運動,刀桿與磨石所形成的夾角要保持壹致,用力要均勻。
3.刃口壹面磨擦幾次後,把刀翻過來以同樣的次數磨另壹面,依次進行直至鋒利為止。 4.磨石要備壹粗壹細兩塊,在粗石上基本磨利後再上細石護刃,直至所磨刃口具有壹定的光潔度,才算完成。
護刃後刻刀經久耐用。 刀具磨礪只要按照上述方法,實際操作體會幾次便能掌握。
(二)印床 印床是用來固定石章的輔助用具。初學者由於不能較好地控制運刀力量,為了防止失控而傷手,用印床來固定石章是比較安全的辦法。
同時,印章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易手執,均需用印床來輔助固定。 印床壹般為木制,市場上有售(見圖4—4)。
另有壹種金屬印床,是用來刻硬質材料的,價格比較貴,刻石章無需置備。 (三)印規 印規是鈐印專用工具。
以印規定位,壹是能避免印蓋成歪斜;二是壹次鈐蓋不清楚,可重復多次,直到印蛻清楚,印泥具有壹定厚度,而且每次都不會偏移。 印規市場無售,需要自制。
形狀如木工用的直角尺,材料用硬木或金屬(見圖4—5)。待掌握了鈐印方法,壹般就不壹定再用印規來輔助了。
(四)印刷 印章刻好之後,在字口、印底留有碎渣和粉末,鈐印前需清刷幹凈,以防汙染印泥。印章用久後,字口內有殘留的印泥堆積,失去本來面目,可用印刷蘸清洗劑清洗。
印刷壹般用普通牙刷即可。 (五)棕刷 棕刷也稱棕老虎,是拓邊款的工具,市場有售。
出售的棕刷有優劣之分,優者棕絲細勻;劣品粗細相雜,軟硬不壹,拓時損紙。有條件的可選用優質棕絲自制。
制作方法:把棕絲排齊,紮成圓柱形,兩端切齊,高約8厘米,直徑4厘米(見圖4—6)。 新購或新制的棕刷,在使用前要進壹步加工,先在較粗的砂紙上均勻地從各個方向進行磨擦,把棕絲端部磨成細尖狀,然後在棕刷上塗少許植物油,使之更有彈性而且光滑。
(六)拓包 拓包是拓邊款所使用的,需要自制。拓包直徑約2厘米,側形扁圓略平,似荸薺。
拓包制作方法:棉花壹小團,捏成結實而富有彈性的包心,用塑料薄膜包紮好,然後在桌面或玻璃板上研壓成扁平的底面,再剪壹小塊圓形直徑與包心相仿的呢子放置在包心的下面,最後包壹層軟緞子,上面紮好口即能使用(見圖4—7)。包心可長期使用,呢子墊和緞子則要根據完好情況更換。
4.篆刻入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學習刻印的工具材料要選置恰當,過多雖用時方便,但壹時難以齊備,過少則用時不便;過好壹般價錢較貴,過*則難於適用。為了初學者的方便,現將學習中最主要的工具材料介紹如下: (壹)工 具 1、印 刀 篆刻印刀是主要的工具。
它的粗細、長短、輕重和刀角的大小、銳鈍、平斜,都將直接影響到刻印的效果。選用印刀如同寫字時選用毛筆壹樣,都會影響書寫的表現力。
當然其中還有壹個熟練掌握的過程,因此在遠用時要考慮自己的喜愛與習慣。 (1)刀口,壹般刻石章都用平口刀。
兩面開口,刀口兩角需成九十度角。 若刀口太子九十度,刻時易滑刀,不易刻準、刻直。
(2)刀刃的利鈍,與兩面開口的斜面高低成正比,斜面高則銳,斜面低則較鈍。從刀角側視,刀口出鋒角度不宜太銳或大鈍,壹般以45度至15度為宜。
角度大小則太銳,刻出的線條易光滑、缺乏含蓄之韌勁;角度大則較鈍、刻出的線條易碎澀,往往缺少爽利的感覺。 (3)刀桿的祖細與輕重、厚薄,壹般根據自己的習慣與喜好所定。
壹般刀桿較祖者重,刀桿較薄者輕。粗重者,墜力大,有助力;但過重則欠靈活;輕薄者,易執使,較靈便,但若過輕薄,則不易執運,不易發力。
壹般可備輕重二把,粗重者,可寬壹厘米左右,二、三毫米厚,較小者可六至七毫米寬,壹至二毫米厚即可。 (4)刀仟壹般長約十五厘米左右,略高出於之虎口即可。
著過長,刻運時擺動大,影響運刀時的穩定性和準確性。著過短,執運不方便,也不易著力。
初學時,壹般可上書畫社選擇成品。如有條件自制,可根據自己喜好而做。
刀桿上可用細線繩(塑料繩,藤皮或市條等均可)裹纏,以利於鐫刻時緊握著力,同時可免刻時刀柄滑動,傷指或傷印石。 2、筆、墨、硯 用於臨摹,起稿,拓款等用。
(1)筆壹般應備狼毫或兼毫小楷二支,壹支新,壹支較舊,用於摹印、起稿、反書上石等用。羊毫大小各壹支,大者用以臨寫印稿,小者用以拓邊款時蘸清水用。
(2)墨油煙墨壹錠,或用較好的書畫墨汁壹瓶(如中華墨汁、曹素功墨汁等)。 用時需磨濃,不致滲開為宜。
朱砂墨磨出後用於塗抹在深色印石上,再書上墨稿,清晰可見便於鐫刻。有時雖稿誤寫、亦可以來筆修改之。
壹般用此法的較少。 (3)硯可備二小塊,如不用磨朱砂,壹塊硯亦可。
硯選用壹般的青石硯即可。但要光平、滋潤、易發墨。
若有梢好的欲硯、端硯當然更好。 平常要保持硯的清潔,尤其是拓款時用墨,壹定要事先將硯洗凈,然後研磨,否則托出印款,墨色灰暗。
著用宿墨拓款,裱托後易滲化出墨暈。 3、砂 紙(砂布更好) 用於磨印石,壹般可備粗細各壹張,更細者可備有水砂紙壹張。
若無砂紙時,較平坦質細的水泥板或磚石亦可利用。 4、印 床 印床是用來固定印章的,以便鐫刻時省力,尤其是刻較堅硬質地的,或較小的印材時更為有效。
壹般刻質地較軟印材,如青田,壽山石等,或較大的印章,以左手扶持,也:可以不用印床。印床有木制和金屬制二種,壹般以木制者為好,既適用,又容易買到,即使市上買不著,也可自己仿做。
5、印 刷 印刷用以刷滌印面。壹是在刻時刷去石屑粉未,二是在鈴印時,先刷凈印面,以免石屑等臟物帶人印泥。
壹般以小毛刷或以牙刷代用即可。 6、棕 帚 壹般稱“棕老虎”,用以拓制邊款時用。
大城市書畫社有賣。不過壹般市上所賣,棕絲粗細未經挑剔,用時容易損破紙面。
買時應挑選其較細勻者。初用時過硬,可在熱鐵板上,或砂石、水泥地上磨擦,使之變軟,棕絲變得較細尖,再擦上少許菜油,使之光滑。
若市上難賣,亦可自取棕絲,選其圓直細勁者捆紮成直徑粗約2壹4公分,長約5壹8公分的棕帚,兩頭略留壹公分不紮,用訣刀切齊,亦可使用。 7、拓 包 為拓邊款時用。
拓包制法:先取硬版紙,剪成如硬幣二分大小的圓塊,外包以新棉花,底部略厚,再裹以塑料紙和加嘩嘰布壹層,最後再用軟細緞包紮壹層(或用的確良代之亦可),使成扁圓球狀,其頸部用線紮緊即成。拓包要求包紮得緊,表面光滑。
8、印 規 印規是在鈴印時用以框正印章的位置,使之不偏不至。或是復印用之,即第壹次鈴印時不夠清晰厚重,可以重復鈐二遍、三遍,使之印文更加厚重,鮮艷奪國。
木或全屬等制成的印規均可用。只要規角成九十度,兩邊各長約三至四厘米,厚約五至十毫米即可。
鈴印時,先以印規定位,印章緊*印規內側鈴蓋。復印時,印規掀壓住不要移動,蘸印泥後再依原印規內側復鈴下即成。
壹般鈴蓋熟練後,也可以不用印規。 9、印 筋 用以調拌印泥用。
印泥久不用,油會沈漬滲出,使油泥分離,故用壹段時間後,或無冷時易凍,應常攪拌,使之勻潤,用之如新。 冬天攪拌之前,可在太陽下曬半小時左右,使之變坎,再攪拌。
印筋在壹般書畫社和印泥店都有出售。若買不著時可自制,材料選骨或竹等均可,以不易染色為好。
10、玻璃小鏡 用以檢查印石上印文的正反及準確時用。壹般市上出售之小玻璃鏡即可用。
l1、其 他 如保護印章的印盒(或印套),鈴印用的硬橡皮墊板;裁鋸印石的鋼鋸條,擦拭印章的軟布(或小毛巾)等等,都可根據情況來備,不壹定要馬上備齊。 有些東西可用可不用,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