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紅崖天書的相關學說

紅崖天書的相關學說

天書解密——諸葛亮寫紅崖說

紅崖天書所處的地區名叫關嶺,相傳這個地方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征的宿營地,至今這裏還有著許多當年諸葛亮部隊在此屯兵打仗的遺跡。

那麽,曬甲山上的紅崖天書會不會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有關呢?曬甲山也被當地人稱之為紅巖山,我們所能找到的有關紅巖山上藏有紅崖天書的文字記載,最早是源自地方誌《黔語》裏的壹首詩,詩的作者名叫邵元善,是壹位在當地作過官的舉人。

據歷史記載,邵元善貴州盤縣人,進京做官安順市必經之路,在貴州生活多年必然也會聽到諸葛亮的壹些事跡,在看到紅崖天書後必然也做過壹些考證,這個地區名叫關嶺當地就有關羽的兒子在此地大戰魏兵的故事。安順早年間被稱為滇之喉,黔之腹,可想而知在諸葛亮時代的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曬甲山上的紅崖天書都是壹些奇特符號,它們大小不壹,每個符號好像都是隨意擺放,之間沒有任何的規律可循

詩的描述中提到,紅崖天書是當年諸葛亮與當地少數民族結盟紀念的壹種圖譜,這種把紅崖天書說成是與諸葛亮有關的說法,在明代以後很多地方誌中都有過描述,因此有人又把紅崖天書稱做諸葛碑。

“當時比較盛傳的就是在公元225年,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時候,跟孟獲的後代在這兒把彜族的各個部落、支系召集起來,搞了壹個彜漢結盟修好碑,***同討伐外敵。” 貴州省安順市文物研究所所長李業成解釋說。

天書解密——藏寶說

天書的文學,無論是堯舜殷周,還是秦漢宋明;無論古文馴釋,還是秘符破解,大多數學者都在侖頡夫子所造的漢字中遨遊,認定天書非漢文字莫屬。其實這種自負的結果,除了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外,無法開展破解天書的主體思維。清代學者趙之謙,根據關嶺地區自古的居民多是少數民族的特點,提出了天書文字是苗民古語新穎看法。當然,這裏苗民工字,泛指貴州境內的少數民族。民國初年的教育總長任可澄發揮了苗民古書的觀點,認為天書非篆非隸非八分,不僅非後漢文學,並非漢族文字。《貴州通史.金石誌》亦雲:字勢頗類蘩文。茲地自漢以來,久為盧鹿族(即今彜族)居地,或竟出至於此族。

天書,以便事後取回重寶。以此立論,破解天書,不僅趣,還有意料之處的探寶獎賞,當然可以使人樂此不疲。據傳有位北方來的探寶者,對此深信不疑,對藏寶地點都有了眉目,曾揚言將掘寶所得的壹半,捐贈希望工程。在這裏,應該祝願那位執著的探險家心想事成,如願以償。不過尚須提醒;據傳三藩之亂平定之後,吳三桂的紅顏知己陳圓圓率領全家隱居貴州岑鞏縣的龍鰲河畔,是否有伺機取寶之嫌呢?探寶者如若尋寶落空,不應氣餒,事出有因啊!

那麽由於天書的記載早於吳三桂的時間,說明這壹種說法也是可疑的。

天書解密——殷高宗伐鬼方記功之石說

紅崖天書發現至今已有數百年,這些似畫如字的古怪符號,困惑著壹代又壹代的中外史家,學者隱賢。雖有對天書的破解。可異眾說紛紜,莫衷壹是,至今天書還是讓人難識的秘文。盡管如此,若能將破解之意置之腦後,以壹顆平常心去侃談天書,倒可以天闊地寬,自得其樂。

湘籍學者鄒漢勛先生首提異議,認為紅崖天書的內容“當為殷高宗伐鬼方 還經其地紀功之石”,士人以其在諸葛營旁,稱之為“諸葛碑”,非也!同時,鄒先生將天書之文訓釋為二十五字,並破譯其意為:殷高宗攻克鬼方,除暴安良,東還經鹵,這裏的郡長都歸順了。殷高宗又分兵東進義播,南去自由(指緬旬)。再者又從金石學角度指出,紅崖天書結體之古茂,文義之雅奧,非尚質之世,斷不能為。觀其磅礴之氣,盎已上儕禹碑,下陋秦石。此論贏得了金石學家潘祖蔭,漢學家祁雋藻的贊許。

所以,紅崖天書又有“殷高宗伐鬼方記功之石”之說。但是殷高宗時期距離現在已經很長時間,發現紅崖天書不過是明朝時期,那麽在明朝之前為什麽沒有人發現呢?顯然這種說法還是有待於進壹步考證的。

天書解密——討燕檄詔說

學者林國恩經過九年考證,認為紅崖天書是建文帝的“討燕檄詔”。

建文帝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帝根據遺詔登上了皇位。這招致了早就懷有野心的燕王朱棣的不滿。第二年,朱棣以“清君側”和“靖難”為名義,起兵反叛。本來中央軍隊數量占優,但由於建文帝手下大將李景隆指揮不力和宦官的內應,叛軍攻破了應天城(今南京)。就在這時候,皇宮起火,建文帝也不見了蹤影。《明史 恭閔帝》 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

林國恩稱自己與同濟大學地質學教授景學立壹起為了確認摹本采用了地質分析的方法,根據巖層下面的痕跡與二十多種摹本相比較。後來又找到了《明史紀事本末》 中有關建文帝紀聞的原始史料:指出建文帝出走在前,宮中火起在後,實施了“金蟬脫殼計”。燕王入城後將計就計傳言建文帝被火燒死,為自己登基做鋪墊。

天書中的年號‘丙戌’,即建文四年,正是燕王叛亂的後壹年。建文出逃時,有眾多親信隨行,但在流亡的過程中分散。安順處於交通樞紐,是進出雲貴必經之路。在此留下天書,其目的在於告知眾人自己的行蹤。

建文帝在皇叔朱棣篡位之後,便在親信隨從的保護下,隱匿到了貴州的山谷之間。在躲避了數月後,建文帝很想號召臣民支持他東山再起,推翻朱棣,但苦於自己的身單力孤,加上朱棣的爪牙眾多,難於應付,便想出了這麽壹個討伐朱棣的檄文,讓隨從以金文的變體加上篆體、隸書、象形文字、草書以及圖畫的形義綜合成壹種“雜體”,然後用皇帝詔書的形式寫於紅崖之上。

林國恩把“天書”直譯為:燕反之心,迫朕(皇龍)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殘酷殺害(段、毆、牢、殺子民),致屍橫、死亡、白骨累累,罄竹難書。使大明日月無光,變成囚殺地獄。須降伏燕魔做階下囚(斬首消滅)。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允(火+文)(禦制)。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永寧州團首羅光堂為了晉級想要拓印壹大批紅崖天書,好送給頂頭上司,便命令工匠用桐油拌石灰塗凸字面,使字變成陽文進行拓印,之後又命令工匠用錘鉆將桐油石灰鏟平,讓人參照還殘留的某些筆劃,隨意亂刻上壹些似文似圖的字。紅崖天書的本來面目給徹底破壞了。此後,許許多多的官員和文人便依照著自己的想法和猜測,模擬出了各種各樣的紅崖天書。

關於‘紅崖天書’沒有詳細的古文字資料,年代又比較久遠,所以現研究只能處於猜測階段。可以說,哪壹種說法都能說,但哪壹種說法也站不住腳。”

  • 上一篇:簡單的豬紅湯怎麽做?
  • 下一篇:安卓手機怎麽下載軟件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