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故事對於孩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有壹定影響。那麽妳看過多少有關於經典的古代兒童故事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經典古代兒童故事,希望能夠幫到妳!
經典古代兒童故事篇壹:次非斬蛟楚國有個名叫次非的人,在壹次旅遊時來到吳國幹遂這個地方,得到了壹柄非常鋒利的寶劍,高高興興地回楚國去。
次非在返回楚國的途中要過壹條大江,便乘船渡江。當渡江的小木船行到了江中心時,忽然從水底遊來兩條大蛟,異常兇猛地向這條小木船襲擊過來,很快地從兩邊纏住渡船不放,情況非常危急,所有乘船過江的人都嚇呆了。
這時,次非向擺渡的船夫問道:?您在江上搖櫓擺渡多年了,您曾經見到或聽到過有兩條大蛟纏住船不放而船上的人還能夠有活下去的可能嗎?
船夫回答說:?我駕船渡江幾十年,也不知送過多少人過江,不說沒見到,還從來沒有聽說過有這樣的事情而船上的人是沒有危險的。?
次非想:如果不除掉這兩條惡蛟的話,全船的人就會有生命的危險。
於是他立即脫去外衣,捋起衣袖,抽出從吳國幹遂得到的寶劍,對船上的人說:?這兩條大蛟如此兇惡,也只不過是這江中壹堆快要腐爛了的骨和肉,還怕它幹什麽?為了保全船上所有人的生命,我即使丟掉了這柄剛剛得到的上好寶劍,哪怕是我個人的生命,也沒有什麽可惜的。?
說完,他就毫無猶豫地手持寶劍跳到江中向纏住渡船不放的大蛟砍去,經過壹場緊張、激烈的人與惡蚊的爭鬥,次非揮劍斬了那兩條大蚊,從容不迫地上到船上來。就這樣,次非斬除了兩條大蛟,保住了渡江的小木船,挽救了全船人的生命。
經典古代兒童故事篇二:黎丘丈人魏國都城大梁以北的黎丘鄉,經常有愛裝扮成鄉人子侄兄弟的鬼怪出沒。有壹天,家住黎丘農村的壹位老人在集市上喝了酒,醉醺醺地往家走,在半路上碰到了裝做自己兒子模樣的黎丘鬼怪。那鬼怪壹邊假惺惺地攙扶老人,壹邊左推右晃,讓老人壹路上受夠了罪。老人回到家裏以後,不脫鞋、合著衣,倒在床上就睡著了。
第二天,老人酒醒之後,想起自己醉酒回家時在路上吃的苦頭,把兒子狠狠訓斥了壹頓。他氣憤地對兒子說:?我是妳的父親,妳有孝敬我的義務。可是昨天妳在路上讓我吃盡了苦頭。我問妳,這究竟是因為我平日對妳不夠慈愛,還是因為妳生了別的什麽壞心?
老人的兒子壹聽這話,像是在晴天裏聽見壹聲霹靂。這到底是哪來的事呢?老人的兒子感到十分委屈。他傷心地落著淚、磕著頭,對父親嘆息地說:?這真是作孽呵!我哪能對您做這種不仁不義的事呢?昨天您出門不久,我就到東鄉找人收債去了。您從集市走回家的那壹陣子,我還在東鄉辦事。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東鄉去問壹問。
老人知道自己的兒子素來誠實、孝順,因此相信了他的話。可是那個長得很像自己兒子的人到底是誰呢?老人想著想著,壹轉念記起了黎丘鬼怪。他恍然大悟地說:?對了,壹定是人們常說的那個鬼怪作的孽!?說到這裏,老人忽然心生壹計。他打算次日先到集市上喝個爛醉,然後趁著酒興在回家的路上刺殺那個黎丘鬼怪。
次日早晨,老人在集市上又喝醉了酒。他壹個人跌跌撞撞地往回走。他的兒子因為擔心父親在外醉酒回不了家,正好在這個時候從家裏出來,沿著通往集市的那條路去接父親。老人遠遠望見兒子向自己走來,以為又是上次碰到的那個鬼怪。等他的兒子走近的時候,老人拔劍刺了過去。這位老人由於被貌似自己兒子的鬼怪所迷惑,最終竟誤殺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經典古代兒童故事篇三: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魯莊公躺在病榻上,反思自己掌政三十二年,雖沒有大作為也沒有大失誤,心裏倒安然。可身後之事卻令他心神難安。夫人哀姜沒有生子,哀姜的妹妹叔姜生了公子啟,自己最寵幸的愛妾孟任生了公子般,而另壹妾成鳳生了公子申,由誰來繼承王位呢。三個兒子中他最看重的是般,可是他心裏明白,由誰繼位,他的三個弟弟是關鍵。大弟慶父兇殘專橫,且隱隱約約地知道他與哀姜關系曖昧,不願見他,就叫來二弟叔牙商議後事。誰知叔牙早被慶父收買,極力推薦慶父,莊公沒說什麽。又叫來三弟季友,季友明白莊公的心意,盛贊公子般的仁德,願竭力擁戴般繼承王位,此事就這樣敲定了。
秋風蕭瑟的八月,莊公駕崩,季友設計毒死了叔牙,孤立了慶父,宣布遺詔,讓公子般登上了王位。慶父哪能忍下這口惡氣,在密室裏與哀姜盡情歡愉之後,二人就謀劃起來,壹致的意見是除掉新君,讓誰繼位呢,哀姜極力慫恿慶父登基,慶父認為時機尚未成熟,先讓八歲的啟當個傀儡[kuǐ lěi],再伺機而動。而啟是哀姜的親外甥,她也就同意了。恰巧般的外公去世,趁般去吊唁[y?n]的時候,慶父發動政變,讓啟當了國君,這就是魯閔公。同時派人在途中截殺了般。季友感到了威脅,趕快帶著公子申逃到邾[zhū]國去了。哀姜叔姜都是齊國公主,閔公自然是齊王的外孫,慶父仍感新君地位不穩,就慌慌張張地跑到齊國去爭取援助,齊桓公答應了他。
此時慶父越發猖狂,隨意誅殺異己,欺壓良善,與哀姜的親密接觸,也毫無顧忌了。第二年慶父就和哀姜殺掉了閔公,自立為國君了。這壹下,齊桓公坐不住了,他作為中原霸主,對鄰國的動亂不能不問,況且被殺的是其外孫,於是派大夫仲孫湫以吊唁名義去魯國查看情形,準備采取措施。公孫湫回來報告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
國人見慶父連殺兩個國君,又胡作非為,已滿腔憤怒,聽說齊國要對付他,就紛紛起來反抗慶父。這時身在邾國的季友發出討伐慶父的檄[x?]文,並擁戴公子申為國君,國人熱烈響應。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又寡不敵眾,倉惶逃到莒國去了。季友帶申回國,並立為新君,這就是魯僖公。後來季友買通莒國,將慶父押解回國,慶父走投無路,就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