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它門不同,崇禮門的匾額是豎著寫了“崇禮門”三個字。太祖(1335-1408)李成桂修建都城時由於從風水上看首爾的安山即冠嶽山看去火氣過盛,認為可以延及都城甚至是景福宮,引起火災。而崇禮門的禮字在陰陽五行中屬火,將它與崇字豎列,則形似火苗呼呼燃燒,當時認為這樣就可以火克冠嶽山之火,故將匾額豎寫。崇禮門匾額的題字既莊重又淡雅,既有力又優美。這是太宗(1367-1422)的長子讓寧大君(1394-1462)所書,十分有名。崇禮門位於道路中央,遊客無法近看,但在汽車、路邊看它卻很容易。特別是晚上城門下的水銀燈將南大門照得通亮,這時更可領略其美麗。
太祖7年(1398)第壹次建立以後,世宗30年(1448)大幅修建了。以後,壬辰倭亂和丙子胡亂發生的時候,南大門不受損失,1962年據文化財保護法以寶物作為第1號國寶。建物的平面是上、下層都正面5間、側面2件、建物內部的下樓地面是虹霓的上面中央間造成泉井地板以外,別的間造成土地板,上樓造成木地板。有關寫匾額的人存在幾個見解,但據《芝峰類說》上記錄讓寧大君寫的。別門的匾額橫寫著, 崇禮門縱寫著的理由是 ‘崇禮’的兩個字意味著火花,為了壓制慶福宮對面的冠嶽山之火氣。 南大門在諸多城門中規模最大,典型的多包樣式的建物,使用堅實的木造建築物手法,是韓國建築史上重要的建物中壹。
2008年2月10日晚8點50分左右,1號國寶崇禮門發生火災。大火起於崇禮門二層的木質樓閣,消防隊起初認為是照明裝置漏電引起的火災,但後來發現2層木質樓閣周圍並無電線之類的裝置,所以現在懷疑是人為縱火所至,大火持續燃燒5個小時,2月11日淩晨2點左右,崇禮門壹層和二層的樓閣倒塌,化為灰燼。崇禮門修復期間,崇禮門和崇禮門儀仗隊交接儀式將停止觀覽。修復工程預計需要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