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花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翻翻翻花繩,繞上手指打好結。拉出線,勾出形,翻的花樣真逗人。妳翻壹個大雞爪,我翻面條壹根根。翻呀翻,翻翻繩,賽賽我們的巧手兒。”還記得這壹句句耳熟能詳的童謠嗎?說的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在孩提時代都樂此不疲的遊戲,翻花繩。翻花繩作為傳統的民間遊戲,它最大的樂趣就在於翻出新花樣,壹根細繩,壹端連著現在,壹端連著童真的美好記憶。
翻花繩,以中國傳統體育和遊藝為構成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壹種指尖遊戲,流行於二十世紀六七八十年代。當然,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翻花繩,以漁獵為生的愛斯基摩人就不讓小孩玩翻繩的遊戲,他們擔心漁網會像繩子壹樣纏繞在壹起。另外,在中國民間也有翻繩會下雨的說法。
翻花繩的傳奇經歷
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翻花繩在遊戲這塊領域也是壹個傳奇。山西壹名普通公務員殷節花,翻花繩能翻出壹千多種花樣,涉及動物、交通、工具、生活等諸多領域。因自小隨爺爺生活,受爺爺影響,對翻繩產生濃厚興趣,且壹“翻”不可收拾。她還將唐詩的意境引入翻花繩,比如“白日依山盡”“沙暖睡鴛鴦”等等,讓翻花繩的樂趣走進詩的世界。
此外根據翻花的特性,她近年來斷斷續續編寫了不少花樣的童謠,如“大飛機飛上天,飛到藍天白雲邊,我向雲朵問個好,雲朵為我舞翩翩。”殷節花的“節花翻花繩”獲得“(杏花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她則成為這項非遺的傳承人,她說“依我看,翻花繩最能體現我們中華民族靈動的氣質”。因此兒時記憶裏的翻花繩並不會被淘汰,其中的樂趣與智慧更值得去探尋。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翻花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