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陽十大名吃分別為阜陽粉雞、阜陽格拉條、太和板面、阜陽卷饃、水洛饃、淡麻糊、鹹麻糊、阜陽撒湯、方集撒子、枕頭饃等。
1、阜陽粉雞
粉雞是安徽阜陽傳統名吃,是以雞胸脯、面粉為主要原料,配上小白菜、黑木耳、香菜等為輔料制作而成,此菜淡黃油亮,吃起來外表軟綿、裏邊粉色紅嫩、微辣略麻,讓人回味無窮,也是阜陽著名的特色菜。阜陽粉雞有兩種,壹種是炸粉雞,壹種是煮粉雞,都是安徽地區雞肉美食的代表。
2、阜陽格拉條
格拉條,堪稱阜陽人的意大利面,阜陽特有的壹種食物。相傳與蘇東坡有關,頗受阜陽人喜愛,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這種食物需要將各種佐料均勻攪拌,所以就被稱為“格拉條”。因其顏色金黃、面形粗壯,也叫“金條面”。
3、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也叫安徽板面、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的壹種特色小吃;該菜品因在案板上摔打而得名。
該菜品通常用面粉加食鹽、水攪拌,和成面團並揉搓,制成小面棒,塗上香油碼好。制作時,邊摔邊拉,板面由此而得名;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放上青菜,澆上湯料;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湯料,使人食欲大增。
4、阜陽卷饃
卷饃在阜陽當地早期稱之為粉子饃,也有叫阜陽春卷的。起源於明朝,相傳是在明太祖 朱元璋和沈萬三落泊時所吃,兩人因此而桃園結義,上演了《聚寶盆》傳奇。在早期,不論是鄉村集市或者學校附近,乃至街角路口,都有賣粉子饃的流動攤點,雖然攤點很多,但味道都很好,生意也都很好。如今,卷饃和阜陽格拉條以及板面等食品構成了阜陽地區特有的美食文化。
阜陽卷膜就是春卷皮兒四張疊放在壹起,再在上面放入在鮮湯裏煮熟的面筋、綠豆芽、雞蛋、火腿腸等用手卷成圓錐形,卷好後再蘸點鮮湯汁,吃時從上往下壹點點咬食,裏面的面筋、豆芽越吃越多,真是價廉物美、營養豐富,趕時間時吃壹個,既營養豐富又節省時間。
5、水洛饃
搟得薄薄的圓圓的面皮,上鍋隔水蒸熟後配上酸辣土豆絲、酸辣綠豆芽、鹹鴨蛋等等,然後把配菜卷在面皮裏,再來上壹碗面魚兒茶,清新爽口,極致美味。無論是中午時分還是夜幕降臨時,走在阜城的大街小巷裏,吃上可口的水烙饃,都是壹種美美的享受。
6、淡麻糊
淡麻糊,是阜陽地區傳統小吃。淡麻糊是壹種外觀像酸奶,青色黃色點綴,味美價廉的高蛋白高纖維素的半流質食品。以豆類、糯米等為主,輔以芹菜和黃豆、芝麻等高蛋白低脂肪的配料。濃白粘稠的淡麻糊頂著煮得熟爛的黃豆被送到食客的手中,碗中央撒上的那抹綠色的菜頭和芝麻,給看似寡淡的淡麻糊以色彩。豆漿和米漿經過打磨、相互融合,口感綿軟溫潤。
7、鹹麻糊
鹹麻糊,是壹道阜陽常見的小吃。鹹馬糊,裏面有豆皮,花生米,海帶、芝麻,也有添加豆腐腦的,阜陽城人民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把剛炸出來的油條揪成段,泡在鹹馬糊裏,那味道和豆漿泡油條有的壹拼。淡馬糊:就是黃豆面熬成的粥,盛在碗裏,灑上芝麻鹽,和腌制好的黃豆和芹菜。黃豆和芝麻香味融合的相得益彰,配上芹菜的鹹鮮脆嫩。這兩種馬糊也幾乎是遍布街頭巷尾。
8、阜陽撒湯
撒湯,是流傳於阜陽民間的壹種小吃。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贊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撒湯以其簡單的做法和鮮美的口味被流傳開來。主要是用羊或者雞的骨頭來熬制的湯,湯裏稍微勾點芡汁,讓湯濃壹點。打壹個雞蛋在碗裏攪勻,用滾開的湯汁壹沖,沖成蛋花,鮮美地撒湯就做成,當然最好是放些荊芥和幾滴麻油,味道更佳!
9、方集撒子
方集撒子,是阜陽民間小吃。饊子是以白面為原料,稍加鹽和調料,搓成細條(越細說明手藝越好),壹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酥脆可口。阜南方集饊子純手工制作,原料采自淮河洪窪地區,天然綠色。其條勻細,中含芝麻,脆而酥,大嚼壹口,香滿齒頰,再嚼壹口,余香入懷,三日不絕。坐落在安徽洪河岸邊的阜南方集,祖輩們留傳炸饊子的傳統手藝,炸出的饊子,細若發絲、香酥可口,遠近聞名。
10、枕頭饃
枕頭饃,是安徽阜陽頗具特色的傳統小吃,因其形狀像枕頭所以名為枕頭饃,也稱阜陽大饃。饃焦呈金黃色,似油炸壹般,厚約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壹片,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幹而不燥,松軟而又耐嚼。存數日之久,不黴不硬,實為旅行食用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