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苗族服飾和銀飾

苗族服飾和銀飾

傳說中說:“蚩尤和黃帝壹起到尤梭那裏學習文字,黃帝由於開小差,未能學好文字,在回家的路上,黃帝想這樣回去,對不起鄉親。就設法搶劫文字,蚩尤於是把部分文字吃了,余下的帶回家藏在草席下面。壹天,蚩尤準備向苗民們傳授文字,發現文學被老鼠咬了部分去做窩,蚩尤看著殘缺不全的文字,只好叫妻子將其繡在衣服上,代代相傳,至今仍有人能讀懂壹二。

由此看來苗族的刺繡圖案與在苗文的失傳有著壹定的聯系,因此,苗族的服飾圖案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有人認為苗族的服飾是“穿在身上的書”。苗族服飾到底有多少款式?《中國民族服飾文化圖典》中說:苗族有100多個分支,每壹個分支壹種服飾。也就有100多種服飾。由於苗族人民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苗族服飾的造型在幾千年來的演變中受外來的影響較小,形成他們獨特的審美特色。

湘西苗族刺繡是以絲、棉、毛或色布等在各種衣料、布料上用針縫釘構成紋飾的方法,在我們采集的服飾中,幾乎所有服飾都有刺繡工藝。苗族女子非常擅長刺繡,圖案大致是龍、鳳、蝶、鳥、花、草、蟲、魚。苗族是壹個講究生態平衡的民族,他們生活在山坡、水邊、親近自然,與花鳥為伴。在他們的繡品上,有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苗族服裝從形式上看,分為盛裝和便裝。

湘西苗族盛裝

盛裝,為節日禮賓和婚嫁時穿著的服裝,繁復華麗,集中體現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盛裝的各種圖案濃縮了苗族生活環境的景物,表現苗族婦女高雅的審美情趣。

湘西苗族便裝

苗族盛裝壹套服飾重大40-50斤左右,不便於田間勞作,於是為了農作方便,便有了輕便的服飾,樣式比盛裝樣式素靜、簡潔,用料少,費工少,供日常穿著之用,便裝的衣底都是藍色布,鳳凰人稱藍色為了青色,所以鳳凰的苗族也稱“青苗"

精美的苗族服飾最缺少不了的便是苗族銀飾。如果說,服飾缺少了銀飾,那便是少了最重要的靈魂。在說到銀飾之前,不得不先提壹下《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又稱《 苗族史詩 》,由《金銀歌》、《古楓歌》、《蝴蝶歌》、《洪水滔天》和《溯河西遷》五大部分組成,***1.5萬行。《苗族古歌》是在原始神話傳說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它借用 神話 傳說資料,采取類似於盤歌的壹問壹答形式,以解釋自然現象和歷史現象為線索,概括地反映了 苗族 先民對天地形成、萬物產生、人類起源、民族遷徙等方面問題的基本認識,是中國苗族古代民間史詩。

由於苗族歷史上沒有文字,因此,《苗族古歌》的創作與傳承只能靠歷代人口口相傳。古歌大多在民俗活動如鼓社祭、婚喪儀式、親友聚會、民間節日中演唱。演唱者多為老年人、 巫師 、歌手等,通常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可以幾天幾夜地連續表演。直到20世紀50年代,才出版了古歌的苗文文本,有節選本,也有全本。值得敬佩的是,古歌中表現了苗族萬物有靈、生命神聖、眾生平等、人與自然***存***榮的哲學思想。

《苗族古歌》還提出了人類起源的思想,認為從原初物質雲霧到天地的形成,從天地到萬物的產生,從植物到動物,再到人類的出現,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它說楓樹生 蝴蝶 ,蝴蝶是人類、獸類和神的***同母親。《苗族古歌》關於人類起源的描述,雖然只是幼稚的猜測,但包含了壹些進化思想的萌芽。

苗族的圖騰崇拜,大多出自於《苗族古歌》,圖騰是銀飾的重要造型,比如苗族的楓葉紋,銀角的來歷都與《苗族古歌》有關。

銀角

水牛是稻作農耕的主力,又是祭祀祖先的貢品。傳說苗族的先祖蚩尤就是頭有角的。據《述異記》記載:"秦漢間說,蚩尤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鬥,以角觚人。苗族認為,水牛是具有神性的動物。雷山苗族常常會把牛稱為"牛媽牛爹",逢年過節也不會忘了款待牛,要給牛吃酒肉和糯米飯。他們從銀匠那裏取回新打制的銀角時,除了付給工錢外,還要送糯米飯等,以示感謝銀匠給自家制成了吉祥物。在把銀角拿回家裏時要說:"把門敞開,拉牛來了!"並備酒肉慶賀。

楓葉紋&銀燕雀

苗族古歌裏,認為,除天地外,楓樹是祖先之祖, 是苗族村寨、風水樹、護寨樹,有著神聖的意義 。楓樹也當然地在銀飾上有所表現。銀飾上的吊花,多為三角形的楓葉紋,它也作為連結其他圖樣的中介造型。 苗族古歌當中提到了十余種鳥類,而幫助蝴蝶媽媽孵化十二個蛋的鵲宇鳥(有說是燕子的壹種)。它是由被砍伐的古楓樹梢變來的,所以也是被苗族作為圖騰來崇拜的。因而,銀燕雀也是苗族銀飾中壹種極為重要的圖樣造型。

蝴蝶紋

蝴蝶的紋樣造型在銀圍帕、發簪、銀梳、耳環、衣帽飾、項圈、壓領、銀衣片、背帶、腰鏈、吊飾、手鐲、戒指、煙盒、圍腰銀牌等幾乎所有的銀飾上都能看到,因為蝴蝶媽媽是傳說中苗族的母親。上述幾種圖騰的紋樣造型都是苗族銀飾不可或缺的。而期於的各種動物、花草圖案造型則可以靈活搭配,給銀匠留下了廣闊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苗族民諺說:"無銀無花,不成姑娘"。他們世代傳習著壹種習俗,將家中所有的財產都換成白花花的銀子,投入熔爐,鍛造成絲,編制成花,鏨刻成衣 。銀花、銀鈴、銀項圈、銀帽,苗女全身的銀裝可重達二、三十斤,有些人家在女兒年幼的時候就開始為她逐年打造銀飾,壹年積壹點,存放在專門的木箱裏珍藏。等女兒長到十多歲了,在盛大節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會裝扮起來。苗家人以壹個人身上的銀飾多少來判斷家庭是否富裕情況。形成了苗族銀飾最基本的三大藝術特征,即 以大為美,以重為美,以多為美 。

苗族銀飾的加工,全是以家庭作坊內的手工操作完成。苗族銀飾工藝流程很復雜,根據需要,銀匠先把熔煉過的白銀制成薄片、銀條或銀絲,利用壓、寥、刻、鏤等工藝,制出精美紋樣,然後再焊接或編織成型。繪圖到雕刻、制作多達30道工序,工藝水平極高。

現在,深山裏的苗族人,依舊用著銀碗,銀筷吃飯,銀杯喝水。現代科技也證明,銀飾品在壹定範圍內能產生磁場,釋放大量的銀離子,進而激發能量,對人體起到保健作用,銀在水中分解正電荷離子,能吸收水中細菌,並進入細菌體內,摧毀其催化劑酶系統,細菌失去代謝功能,從而迅即死亡。基於此,銀飾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保護苗族人生理安全的功能。於是深山裏的苗族人,體質都很不錯。

服飾和銀飾已經在苗族人的心裏融為壹體,密不可分,二者缺壹不可。這是傳承的文化,手藝,也是象征了壹個民族的歷史。

顧問指導:閨蜜團

資料出處:百度資料整理 /

  • 上一篇:自強不息的歷史典故作文素材
  • 下一篇:莒南有啥好吃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