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方言區的民歌音樂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東部方言區受鄰近漢族的音樂文化影響較深;西部方言區與雜居的藏緬語族諸民族的音樂聯系較多;中部方言區本民族的固有特征更為鮮明。但總體觀照,苗族傳統民歌還是有許多的***同特點。
在調式音階方面,苗族民歌主要采用四音音列及五聲音階。調式的骨幹框架有[DoMiSol]和[LaDoMi]兩種三度結構的三聲腔。在第壹種框架裏導入商音,則構成[DoReMiSol]宮調式四音音列,這類作品音域不超過五度;將這個框架擴展(使用轉位),再將羽音導入,則構成[SolLaDoMiSolDo]及[SolLaDoMiSolLa]兩種微調式音列。此時,角音常不穩定,出現上滑和下滑潤腔,尤以下滑形成的與宮音介於大小三度之間的旋法最具民族特色,甚至成為民族傳統音樂的標誌性音響特征。第二種調式框架多形成五聲羽調式音列。
在旋法方面,因為苗族民歌曲調常利用三度結構的調式骨幹框架作分解和弦式的運行,使旋律出現較多的跳進。同時,各地民歌的旋律都圍繞核心音調展開,核心音調的基礎作用十分突出。
在節拍節奏方面,苗族民歌采用散板和有板兩種形式,有板占主導地位,非功能性的均分律動較常見。壹拍之中多呈均分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