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功能區劃與空間布局
(壹)草原功能區劃
結合全國和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根據阿勒泰地區草原資源承載力、人為及自然災害對草原的破壞程度等,進行草原功能區劃。阿勒泰地區可具體將草原劃分為:禁牧區、限牧區和允許放牧區。在阿勒泰山地等地區,堅持保護、建設和利用並重,加大建設力度,全面推行休牧和劃區輪牧,實現草畜平衡。
1.禁牧區
將嚴重退化、沙化、鹽堿化、荒漠化的草原和生態脆弱區、重要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分布區域劃定為禁牧區。禁牧區實施禁牧。地區行署、各縣市根據劃定的草原禁牧區,發布禁牧令,在草原禁牧區域的主要出入口、圍欄區域、人畜活動區域設立界樁、圍欄、標牌等設施。實施禁牧的農牧民可以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禁牧補助。
2.限牧區
將退化、沙化、鹽堿化、荒漠化比較嚴重的草原,以及生態較脆弱區、壹般水源涵養區的草原分布區域,劃定為限牧區。禁牧區內限制開展畜牧養殖活動。實施限牧的農牧民,可以比照禁牧區的補助標準,適當享受限牧補助,補助標準低於禁牧區標準。
3.允許放牧區
將禁牧區和限牧區以外的草原,劃定為允許放牧區。區內不享受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規定的有關補助。但應加強對草原承載力的監測,防止草原退化、沙化、鹽堿化和荒漠化。
(二)畜牧業生產力布局
根據阿勒泰地區畜牧資源分布特點、畜牧業在不同縣市的發展狀況及趨勢等,提出如下生產力布局。
1.優質牛羊肉產業布局
在阿勒泰市、福海縣、富蘊縣集中優先發展優質牛羊肉業,進而輻射帶動全區牛羊肉業發展。積極開展以新疆褐牛、阿勒泰羊等地方良種為主、各具特色的肉類生產,努力構建地方良種與進口肉用牛羊之間經濟雜交為核心的現代肉類生產體系,建設壹批良種化程度和飼養水平較高的商品肉生產基地。
2.奶業空間布局
在阿勒泰市、福海縣、布爾津縣、哈巴河縣重點發展奶業,帶動吉木縣馬奶業和駱駝奶業的發展。城郊以養殖荷斯坦高產奶牛為主,農區以養殖荷斯坦、西門塔爾牛為主,牧區以養殖新疆褐牛為主。
3.毛絨業布局
在青河縣集中發展山羊絨業,以此帶動全區絨山羊改良,提高羊絨細度、長度和個體產絨量。
二、戰略措施
(壹)完善草場管理體制,依法管理草地資源
進壹步完善草地承包責任制和有償使用制度,使草地使用者都明確認識到不僅對已劃分的草地享有使用權利,更有對草場保護、管理、建設的責任。對於那些破壞草地和由於管理不善造成草地嚴重退化者要進行嚴肅處理,用法律的手段來保障草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開發,充分發揮草場監理人員保護草地、管理草地的積極作用。
要實現以草定畜,嚴格控制草地載畜量。超載過牧是全區內牧區都存在的問題,控制載畜量,保持草畜生態平衡是防止草地進壹步退化的最重要措施。阿勒泰地區普遍存在冬春超低超載,利用時間長,而夏秋草地有剩余,利用時間短。為此應當充分挖掘潛力,延長夏秋草地放牧利用的時間,減輕冬春地的負擔;同時,要把牧業稅和執行草地載畜量標準緊密結合起來,鼓勵牧民有效合理使用草場資源。對已超載的地區,要壓縮牲畜的頭數和加快非生產畜的出欄,對已經基本飽和的地區,不要再盲目地發展,要控制現有存欄數,並提高對邊遠草地的利用,防止草地植被被浪費,做到分片輪牧,制止對草地的掠奪式經營。
(二)加強草場與畜牧資源開發利用管理
阿勒泰地區的草場資源具有牧草生長周期長的特點,但是自然災害時有發生,尤其是“白災”,不利於草地畜牧業的發展,使其發展的風險偏高,草場的分布也較為散,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限制草場畜牧資源的開發利用。在阿勒泰地區草場畜牧開發利用與保護過程要吸取其他地區開發利用的經驗教訓,借鑒國外草地開發的成功模式。主要對策包括:將全區的草地列為加大開發力度的壹項後備農業自然資源,並以草地利用為主要區域對象,編制草地資源總體開發規劃;設立阿勒泰地區草地開發專項基金,推動地區草食家畜生產示範基地的發展;加強草地資源管理,依據地區土地利用規劃,完善對草山草坡權屬的劃定,完善草地承包使用制度,推進遊牧民定居工程的進壹步實施,實現保護草場資源與保障牧民生活相協調的發展主旨。
畜牧業作為阿勒泰地區重要產業,在開發過程中應該繼續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緊緊圍繞畜牧業增產和牧民增收,加強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以調整結構、發展生產為重點,提高牧業綜合生產能力。調整和優化畜牧業結構,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牧業。堅持農區畜牧業、城郊畜牧業和草原畜牧業協調發展。加強以牧民定居、牧區水利、飼草飼料基地為重點的牧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畜禽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推進牲畜品種優良化、畜群結構合理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營銷市場化和動物疫病防治網絡化;突出抓好優質牛羊肉、奶、皮革三大主導產品,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建設飼草飼料基地,培育養殖大戶,發展養殖小區,提高牧業生產的保障能力。
(三)落實草原保護獎勵補償機制
落實國家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堅持保護草原生態和促進牧民增收相結合,實施禁牧補助和草畜平衡獎勵,保障牧民減畜不減收,充分調動牧民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從2011年起,在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面建立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對生存環境惡劣、草場嚴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按照劃定的禁牧區,區內實行禁牧封育,中央財政按照每畝每年6元的測算標準對牧民給予禁牧補助,5年為壹個補助周期;對禁牧區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根據草原載畜能力,確定草畜平衡點,核定合理的載畜量,中央財政對未超載的牧民按照每畝每年1.5元的測算標準給予草畜平衡獎勵。
阿勒泰地區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以各縣(市)牧業辦公室為基礎,增加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職能,將其改擴建為禁牧區管護站,使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機制落實工作有序推進。
(四)積極發展牧區特色優勢產業
發展特色畜牧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根據草原承載能力,有序開發礦產資源,整頓開發秩序,提高開發利用水平。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有序開發建設水電,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加強牧區畜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和商業零售網點建設。進壹步發掘民族文化、民俗文化、草原文化和民族民間傳統體育,發展以草原風光、民族風情為特色的草原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加強重點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壹批精品旅遊線路,形成壹批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通過發展畜牧業等特色優勢產業,促進阿勒泰地區的牧區經濟發展。
支持有條件在牧區發展的清潔能源和不破壞生態環境的資源開發利用項目優先布局建設並審批核準。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牧區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時適當向牧區傾斜。鼓勵外資參與提高礦山尾礦利用率和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新技術開發應用項目。
(五)在牧區大力發展公***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強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牧區飲水安全工程,盡快解決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優先解決遊牧民定居點供水,進壹步提高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同步解決牲畜飲水困難問題。
加快實施遊牧民定居工程。近年來,阿勒泰地區加大遊牧民定居工程建設投入力度,加快了遊牧民標準化定居步伐。截至2012年底累計實現遊牧民標準化定居14421戶、6.1萬人,分別占牧民總戶數、總人口的41%和42%。隨著地區遊牧民標準化定居的不斷推進,為切實保障和改善牧民的民生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