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葫蘆絲背面下面的兩個孔是幹什麽的?

葫蘆絲背面下面的兩個孔是幹什麽的?

壹個出音孔和壹個穿繩孔。

葫蘆絲形狀和構造別具壹格,它由壹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室,葫蘆底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

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壹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著幾個音孔,稱為主管,兩旁是附管,上面只設簧片,不開音孔(指傳統葫蘆絲),只能發出與主管的***鳴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發“3”音,右邊附管不發音(或發低音“6”音)。

擴展資料

這種樂器以葫蘆做為氣室,葫蘆口做為吹口,通體長約30厘米。常見三管,亦有單管,雙管或四管的葫蘆絲。無論竹管多少,多以中間的竹管為主管,其余為副管。

主管上開幾個音孔,壹般前六後壹,傳統的葫蘆絲副管上方不開孔,只在管身底部打壹個洞,用塞子堵住,塞子與管身之間有線連接,需要時則用小指將其打開。改良的葫蘆絲則沒有使用傳統的塞子,而是跟主管壹樣在管身上方開壹音孔。

這樣更方便於在演奏時對副管音的反復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靈活。吹奏時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的音,若主副管同時開啟,吹奏時數管齊鳴,旋律只出自主管,副管僅以和諧持續的單音相襯托,通常是壹管發a音,壹管發e音,產生和聲效果。

阿昌族的葫蘆絲和傣族的相似,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長6厘米,主管長50厘米 ,副管分別長33和17厘米 ,在兩支副管緊貼主管的壹側,分別留有壹條竹片,用線與主管捆紮在壹起。

在西盟佤族,用三根竹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僅長兩厘米。主管用於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音時,還可將副管堵住。

  • 上一篇:英語中秋節手抄報4k紙六年級
  • 下一篇:行政征用名詞解釋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