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興起於中國北方草原,歷史悠久的強大民族。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自古以來壹直過著遊牧的生活,草原的遼闊造就了蒙古族人民性格的豁達開朗,而長期的遊牧生活造就了他們的性格格外地粗獷、豪放、勇敢,草原廣闊、人煙稀少、居住分散,所以使得蒙古族人民格外的熱情好客。
蒙古族的人民能歌善舞,所以蒙古族有著“歌鄉”和“善舞”的美稱。蒙古族民間舞蹈則是節奏明快、動作剛勁有力、感情奔放。女性舞蹈歡快優美;男性舞蹈則彪悍剛勁,並以抖肩、揉臂各種馬步呈現其特色,充分表現了馬背民族的雄姿。
舞充分代表了蒙古族舞蹈的風格表現形式。其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征,可用。天之驕子”壹詞予以概括,它包含著民族性格的豪放與自信,展示著動態形象的古拙與樸質。這種精神在今日的蒙古草原、蒙古人民、蒙古舞蹈中依然洋溢著勃勃生機。
擴展資料
蒙古族民間舞蹈熱情彪悍有力的基本風格特點,蒙古族民間舞是通過模仿矯健的大雁,活潑多樣的馬步。蒙古族民間舞的音樂特點是熱情奔放,悍健有力,節奏歡快,富有草原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調式多為羽調式,音樂寬廣,音程跳動較大馬步音樂活潑跳躍。
蒙族舞蹈的舞蹈技巧 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藝性很強的舞蹈。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復雜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轉姿等。隨著節奏的變化,舞者也應該從身體的每個細節發生相應的變化,變化壹定要幹脆利落,不拖泥帶水,然後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八字步、搓步、拖步等。
舞者壹定要做到這些步伐在舞蹈中運用自如。蒙舞中的太平鼓舞主要是由婦女來表演的,多數舞姿是以腰為軸來支撐做仰俯等有力的動作,這些動作壹定要富有彈性,壹些小技巧要運用得當,這樣觀眾看了才會隨舞者融入其中。
蒙舞之中的蠱碗舞,這種舞蹈的技巧性動作是碎步,以前為男子表演,而現在多為女子表演,女子的動作流暢,將身體舒展開,在夾雜這其中帶有技巧性動作的碎步和以“板腰”、“旋腰”為技巧的動作,直接帶觀眾進入演出的高潮。
百度百科-蒙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