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文化 - 蒙學課本的蒙學的發展

蒙學課本的蒙學的發展

宋代朱熹編的《小學》是最受理學家推崇的壹本蒙學倫理書。全書輯錄“古聖先賢”的嘉言善行,組成內、外兩篇,內篇包括“立教”、“明倫”、“敬身”“稽古”四門,外篇包括“嘉言”、“善行”兩門。因說理深奧,多引古禮,不諧時俗而多難字,在實際的蒙學中流傳不廣。宋代程若庸的《性理字訓》是以淺近的語言介紹朱熹理學的通俗讀本。明代朱升曾把它與方逢辰的《名物蒙求》、陳櫟的《歷代蒙求》、黃繼善的《史學提要》合刊,稱“小四書”。

明代呂得勝呂坤父子分別編寫的《小兒語》《續小兒語》是明清時期廣泛流行的蒙學倫理課本。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規》是以學規、學則形式進行封建倫理教育的課本,全書對《論語》裏“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那句話,用三言韻語進行通俗解釋,***1080字,好懂易誦,清代中葉以後在蒙學中曾廣為流傳。

其他如宋代呂祖謙的《少儀外傳》、宋代呂本中的《童蒙訓》,以及《昔時賢文》、《聖諭廣訓》等也屬於這壹類。 清代王相編的 《女四書》(包括漢班昭的《女誡》、唐宋若莘的 《女論語》、 明成祖後徐氏的《內訓》和王相母劉氏的《女範捷錄》)以及女兒經,則是供女童誦讀,進行三從四德教育的倫理課本。

以社會、自然常識教育為主的知識性課本這類課本濫觴於唐代的《兔園冊》,創始於李翰的《蒙求》,最後發展為明清時期廣泛流傳的《幼學瓊林》。

《兔園冊》,亦作《兔園策》或《兔園冊府》,書佚,現僅存半篇序文。據宋代王應麟《困學紀聞》,為唐杜嗣先著,30卷。另據宋代晁公武《郡齋讀書誌》,為唐虞世南著,10卷。五代時鄉村學塾頗多采用。

《蒙求》,亦稱《李氏蒙求》據《四庫全書提要》為五代後晉李瀚所著。近人余嘉錫在《四庫提要辯證》中總結前人研究成果, 認為當是唐代李翰所作 書名取《易·蒙卦》:“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之義。全書以歷史典故為主要內容,每句四字,上下兩句成對偶,各講壹個歷史人物或傳說人物的故事,如“匡衡鑿壁,孫敬閉戶,孫康映雪,車允聚螢”。宋以後廣泛流傳,“舉世誦之”,還曾遠傳到朝鮮、日本。後世陸續出現的各種《蒙求》和同類讀物,如《十七史蒙求》《廣蒙求》、《敘古蒙求》、《春秋蒙求》、《歷代蒙求》、《名物蒙求》等等,在體例上或內容上都師法李翰的《蒙求》。《三字經》、《龍文鞭影》、《幼學瓊林》中許多內容也取材於李翰的《蒙求》。

《幼學瓊林》是介紹成語典故的蒙書,原名《幼學須知》,又名《成語考》、《故事尋源》,明末程登吉原編,清鄒聖脈增補註釋後,改名《幼學瓊林》,簡稱《幼學》,***四卷,按內容分成天文、地理、人事、鳥獸、花木等30多類,編為兩兩相對的駢語,如“戰勝而回謂之‘凱旋’,戰敗而走謂之‘奔北’”;“‘管中窺豹’,所見不多;‘坐井觀天’,見識不廣”。此書清代曾風行全國。

以提高閱讀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故事讀本 宋代胡繼宗編的《書言故事》是此類課本較早的壹本,以介紹常用的典故、成語的出處為主。元代虞韶編,經後人多次修訂的《日記故事》,則是以介紹歷史人物故事為主的課本。 書中有不少以兒童為主人公的小故事, 如“稱象”、“司馬光破甕救小兒”以及“灌水浮球”等,頗能啟發兒童智慧。現存最早的明嘉靖刊本《日記故事》,上半截為插圖,下半截為淺顯的文字。這種配合故事附插圖的編法,對近代蒙書的編寫很有影響。

明代蕭良友編的《蒙養故事》是用韻語編撰的故事書,經楊臣諍增訂改名為《龍文鞭影》,分上、下兩卷。“龍文,良馬也,見鞭則疾馳,不俟驅策”,喻此書能使兒童自覺學習,迅速掌握知識。清代李暉吉、徐曾續編《龍文鞭影二集》。

明代陶贊廷編用白話解說的《蒙養圖說》,清代丁有美編的《童蒙觀鑒》,清代刊本《二十四孝圖說》等,則是以封建倫常故事為主的蒙學故事讀本。

用以陶冶兒童性情的詩歌讀本 古代蒙學教育十分重視用詠歌古詩“以養其性情”。唐宋以後,詩歌成了蒙學教學中固定的教學內容。唐胡曾的《詠史詩》是較早為學童編寫的詩歌集,包括壹百余首以歷史為題材的七言絕句,流傳於五代至宋後與《千字文》、《蒙求》合註刻印,稱《釋文三註》,並傳至日本,復刊稱《明本排字增廣附音釋文三註》。

宋以後在蒙學中流傳較廣的是《神童詩》、《千家詩》和《唐詩三百首》。《神童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均屬低劣, 開頭壹首就宣揚“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由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提倡,曾長期在蒙學中傳誦。

  • 上一篇:莆仙戲的起源。像藏戲的那種,比較是故事的,急需嗷嗷嗷。在線等。
  • 下一篇:蛋糕店廣告詞精選推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